播客|缅甸漫谈:没能落实承诺的昂山素季,为什么赢了大选?

编辑:澎湃新闻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0-11-30 12:49:39 共1872人阅读
文章导读 播客|缅甸漫谈:没能落实承诺的昂山素季,为什么赢了大选?

【编者按】

即将过去的这个11月,美国大选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在中国的东南方向,与我们一衣带水的缅甸,同样经历了一场颇为重要的选举。

彼时,澎湃国际通过中缅学者圆桌对话和缅甸少数族裔采访两个方向,对缅甸大选进行了观察与报道。而今大选已尘埃落定,我们希望通过一种新的形式——音频播客,由参与上述报道的两位澎湃新闻记者许振华和王露,聊一聊他们眼中的缅甸和缅甸大选,分享那些无法在文字报道中穷尽的背后故事。欢迎收听播客:《两位与缅甸擦肩而过的记者,做了一场缅甸大选报道》

以下是文字提要,供暂时不方便听语音的读者了解内容梗概

我们与缅甸的故事

许振华:缅甸和我的联系有更早的渊源。我曾在中缅边境云南腾冲做田野调查。腾冲是“知名侨乡”,早在明清中缅两地贸易来往就很活跃,有马背上“走夷方”的说法。1956年中缅两国边民联欢缅甸前总理吴巴瑞种下的“中缅友谊树”

1956年中缅两国边民联欢缅甸前总理吴巴瑞种下的“中缅友谊树”

进入近代,这些“儒者”很快也成为新学的弄潮儿,腾冲起义几乎和武昌起义同时发生。缅甸近代沦为英国殖民地,因此也成为了“洋货”、新技术、新思想流入中国的一个渠道。

与缅甸的关系深刻的塑造了当地,实际上也就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部分。

王露:我在2019年去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调研。德宏州芒市街道

德宏州芒市街道

德宏州的南、西和西北和缅甸接壤,还有5个世居跨境少数民族,两地有着悠久的文化、经贸和通婚上联系,他们充当了中缅民间外交的“使者”的角色。

缅语音译的“胞波”一词由此而来,形容中缅两国的民众如同胞兄弟般亲密。

在德宏瑞丽,常年在这儿经商务工的缅甸人最多的时候有10万人,他们大多从事一些初级工作。

据了解,在德宏他们月收入大概是1500-2000元,这相当于缅甸一个大学教授工资(30多万缅币左右)。德宏州瑞丽口岸附近的胞波路

德宏州瑞丽口岸附近的胞波路

民盟给缅甸社会带来了什么改变?

王露:缅甸问题专家亨凯对比了民盟和军政府支持的巩发党在“选前造势”方面的策略选择。民盟“精心策划”:在其社交主页上上传选举造势歌曲,发起歌唱、摄影比赛,凝聚了缅甸各行业、各阶级、各年龄段民众。前执政党巩发党造势策略显得落后了,更像走流程。

亨凯还指出,缅甸选举比拼的是价值观。结合缅甸的历史来看:从1962年奈温政府上台,到2010年政治转型前,缅甸社会长期都处于军政府的高压控制之下,族群冲突多发。因此,民盟的出现给缅甸民众和社会带来了最核心的改变:民主、改革和开放。

许振华:曾经,民盟和少数民族政治势力一样,都以军政府为主要反对对象,双方多少有些互信。如今,民盟执政,分歧浮现。两位少数民族受访者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昂山素季的失望。一位克耶青年是克耶青年政治组织的发起人,曾因抗议中央政府强行树立昂山(缅甸“国父”、昂山素季父亲)雕像而被逮捕。

另一位若开邦的若开人发起了一个关注民族和解议程的NGO。他的社交网络上布满了有关他家乡的信息,那里仍在断网。对缅甸政府和军方而言,这是为打击当地分裂、叛乱武装的手段,但他强调,这会让人民在疫情肆虐的时候更难得到必要的信息。

德宏州芒市少数民族村寨居民(右)与来自缅甸的帮工 (左)

缅甸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135个民族

王露:缅甸的民族问题自其1948年独立以来长期困扰缅甸政府的问题。首先,缅甸是一个拥有135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英殖时期“分而治之”政策为缅族和少数民族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独立后,首个文人政府吴努政府也未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任内族群冲突爆发。而军政府也利用乱象上台。

1962年,奈温军政府上台后铁腕控制动乱局势,在往后近四十多年中,“维护联邦的统一”成为军人集团要求长期维持统治地位的原因。

而出于历史记忆,军政府将少数民族视为分裂国家的“毒瘤”,推行一个种族(缅族)、一种语言(缅语)、一个宗教(佛教)的同化政策,构建“民族国家”。

许振华:受访者强调缅甸不仅需要民主更要“联邦”。“民主”曾是缅甸社会对未来的期待,但就“赢者通吃”选举制度而言,少数民族很难在选举下为自己的社群利益发声。缅甸尽管宪法意义上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缺乏落在实处的内容。

缅甸历史上有多次稳固多元一体的缅甸国家/民族认同的契机,很可惜都错过了。所以少数民族政治势力一度期待民盟上台,能再次创造这个契机。

去年,冈比亚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缅甸官方对罗兴亚人“种族灭绝”。昂山素季代表缅甸前往国际法院做辩护,让西方舆论哗然。曾经,昂山素季非常吻合西方自由民主论述,但这种理解可能忽略了缅甸复杂的族群关系。

-二元权力格局

王露:其实透过罗兴亚人问题,可以看到缅甸政治生态中比较突出的“二元权力格局”。民盟2015年执政后相当于没有军权的统帅,在解决国内冲突、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和解)方面受到军方掣肘。

在2017年8月若开邦爆发罗兴亚人武装反抗后,国防军在当地开展“清剿行动”,70多万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国,缅甸和昂山素季也因此饱受西方国家和人权组织的谴责。

从缅甸国内政治角度来看,正因为二元权力格局,昂山素季在处理罗兴亚人问题上非常被动:首先,她无法控制国防军在若开邦开展的军事行动;同时,在政党竞争的背景下,她还需要考虑绝大多数缅族佛教徒的反穆斯林情绪。

许振华:如此看来,民盟和军方的最大共识就是“稳定”,民盟和少数民族政治势力的共识就是民族和解进程非常困难。引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段颖的话说,“以目前的状况看,制度性的变革还需要时间,在乎军方内部的代际更替与力量消长,以及民盟对民主政治与科层治理的理解与运作,渐进、妥协式的政治协商应该还会持续较长时间。”

(本文及播客内容首发于澎湃新闻国际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欢迎关注)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