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陈凯欣详解香港抗疫难题

编辑:中评社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2-02-23 13:30:24 共2323人阅读
文章导读 香港立法会议员陈凯欣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当前香港抗疫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解答。陈凯欣表示,特区政府防疫抗疫措施始终走在病毒之后,并没有一个前瞻性的部署计划和全面抗疫的路线图,……

来源:中评社


陈凯欣

香港立法会议员陈凯欣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当前香港抗疫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解答。陈凯欣表示,特区政府防疫抗疫措施始终走在病毒之后,并没有一个前瞻性的部署计划和全面抗疫的路线图,加之低估了病毒的传播威力,因此导致了今天香港出现如此严重的疫情大爆发。她认为,香港当务之急在于要解决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的问题,要增加病床、增加隔离设施和提高检测量,她就增加隔离设施方面提出了七个建议。此外,她还建议,在全民检测中应该采用混检模式加快检测速度,香港也应该积极采用内地大数据病毒追踪功能。

中评社记者:香港第五波疫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几何式”大爆发,至今仍然未见拐点。您认为导致香港疫情发展至今的最大问题出在哪?

陈凯欣: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特区政府低估了病毒本身的传播威力。事实上不论是从海外国家还是我们国家此前的经历来看,Omicron的传播速度都是非常惊人的。我们看到,内地一发现本地确诊个案就立即启动全民检测,但香港12月底发生望月楼事件后,特区政府同特首却觉自己的防控措施很好,并没有采取比第四波更加严厉的措施杜绝病毒。另一方面,高估了限制令、检测能力以及医院负荷能力等,同时,疫苗注射速度也相对较慢。事实上,疫苗工作很早就开始,但七十岁以上长者比率非常不理想,特区政府对此并未重视,而这个漏洞也造成了今次老人院舍大爆发。同时,幼儿疫苗接种也非常不理想,内地很早就开始三岁小朋友接种,但香港却到前一两个礼拜才允许接种。

总而言之,特区政府的防疫抗疫措施始终走在病毒之后,并没有前瞻性地提早去谋划部署,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全面抗疫的路线图和方案。相反,每次疫情出现后哪里爆了就去堵哪里,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当然会出事。

中评社记者:目前香港疫情已经到达非常危机时刻,但相关的抗疫措施看起来却非常手忙脚乱。您认为,香港抗疫工作当务之急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陈凯欣:遏制疫情继续蔓延最重要的是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这并非是一句口号。然而,香港现在最大问题在于很多人连检测都无法做到,即使做了检测也没有地方隔离和治疗。因此,现在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增加病床,如果有类似内地的方舱医院更好;二是要提高检测量,香港现在一天30万的检测量根本不够,希望内地国家队来港以后可以增加检测量;三是要增加隔离设施,提供足够多的地方或是隔离中心给市民隔离。

中评社记者:特区政府日前表示,正在研究全民强制检测安排,您如何看待当前香港采取全民检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陈凯欣:现在做全民检测非常有必要。我们看到,香港现在已经有好多人都不出街,也有好多人都居家办公了,然而这个数字却并没有降低。事实上,目前病毒已经在社区广泛蔓延,我们好多人都有可能感染了,如果不及时找到这些确诊者出来隔离,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清零,这将会变成是一个噩梦。因此,全民检测是唯一办法。

但具体细节方面一定要参考国家卫健委的指引方案,香港不要自己再另想一套。特首日前宣布要按照身份证去进行全民检测,这令我感到很忧心。全民检测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经验,我们国家好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都做过,他们都是按照风险程度划区进行快速强检,香港为何不采用这种风险分区模式呢?另外,全民检测同时还要做好隔离设施保障,确保检测之后确诊者有地方隔离。

中评社记者:目前香港有大量确诊者和密切接触者仍然在居家隔离,您如何看待香港这种处理方式的风险性?

陈凯欣:居家隔离风险性非常高,进一步加剧了病毒的传播速度。现在每天确诊和初确诊累加超过一万,每两三日感染人数就出现倍增,这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确诊者居家隔离,导致很多密切接触者也变成了确诊者。其中,有好多确诊者在居家隔离的过程,传染给了家中未注射疫苗的孩子或是七十岁以上的长者。所以,现在已经出现了三四岁小孩去世的情况,也有老人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重症患者的增加也进一步加大了医院的压力。另外,香港居家隔离不同于其他地方,香港很多都是公屋,一座有五十几层楼,每层楼十几个单位,而居家隔离也得使用同一个垃圾站,密切接触者要出街去买菜或买饭,更需要搭乘同一个电梯,从而导致整栋楼的感染,所以出现了葵涌邨逸葵楼和映葵楼大爆发,需要围封多日强检。

中评社记者:香港的隔离设施出现了严重紧缺。您认为,当前还可以采取哪些办法增加隔离设施?

陈凯欣:除了参考内地建火神山医院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办法。第一,可以在原本就有的大型隔离中心竹篙湾附近再找一些平地或空地加建临时隔离设施,这样也有助于解决人手分配的问题;第二,可以采用货柜等快速组装方式,在短时间内可以见到隔离中心;第三,可以增加亚洲博览馆的隔离设施,在展厅里加隔板和床就可以变成隔离中心;第四,要善用红磡体育馆、伊利沙伯体育馆等,目前也无法开演唱会和运动会,这些设施场馆应该利用起来;第五,香港会展中心有好几层楼,也可以快速变成隔离中心;第六,尽快启用已经征集的隔离酒店,隔离酒店有很多现场的房间,家居的密切接触者可以尽快安排搬进去。第七,动用香港各类度假村,香港有很多用来露营或宿营的度假村,现在疫情之下已经全部停了,可以动用起来用作隔离。

中评社记者:您对加速香港方舱医院甚至港版火神山医院建设有何建议?

陈凯欣:医院外面滞留的病人已经惨不忍睹,现在加病床非常重要,但是在原有基础上加病床还是加医院,这有不同的说法。香港有没有可能像武汉那样十日内兴建火神山医院,我觉得绝对是可以的。内地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经验,香港特区政府一定要去努力加快做。事实上,香港已经错过了重要的时机,香港也没有专家懂得如何快速建一个临时医院,而香港也未及时向内地提出这方面请求。所以,现在建已经是很烧紧了,但还是要赶紧建。

解决医院病床问题后,还要解决医护问题。因为有医院硬件,没有人手都是不行的。现在每日确诊中医护都有一百多人,但如果每日医护人员这样确诊下去,很快就会有超过上千名感染,这样医院就难以再支撑应付了。一方面是不是可以请中医师、药剂师、医科学生等都可以帮忙,另一方面是不是可以申请内地医护增援?当然,香港对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因为内地同香港的医疗法制不同、医生的专业牌照也不互通,这也可能导致特区政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不去做。

中评社记者:香港医疗系统濒临崩溃,尤其是香港公立医院病床已经爆粥,前几天出现了大量患者寒风冷雨天下无奈地在医院外临时搭建的隔离区过夜。请问您对此现象有何感受?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集中收治的问题?是否可以应该动员香港私立医院参与共同抗疫?是否有必要请求中央派内地医护增援?

陈凯欣:我看到好多的病人滞留在医院外面,加上最近的天气可以说雪上加霜,特别是有好多的老人家,这令人感到好难受、好难过。香港的医疗系统一直都好完善,但近两日真的好令人心痛和失望。尤其是有好多特别去医院求诊,却没有医生可以有办法帮助他们,看到这些无助的市民,我自己真的觉得好心痛,也都无法令人接受,香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

至于私立医院参与抗疫的问题,我认为私家医院是可以帮忙接收非传染性病人。每一个公立医院现在都有很多非新冠患者的其他病人,应该将这些非传染性的病人转送至私立医院。那为什么私家医院不能帮助接收传染病人?这主要是存在一定的技术性问题,私家医院没有足够的传染病病房和负压病房,所以不接收传染病病人,一直以来任何有传染病的病人都是由公立医院进行接收。但私家医院可以帮忙接收非传染病病人,如儿科、妇产科、骨科等患者,相关费用也可以由特区政府支付或是有心人捐赠。这样就可以最快腾出病床和人手,将整间公立医院都用来接收确诊者,它的好处在于:一是公立医院有足够的深切治疗、器材、床位等,医护人员可以集中处理,也不用调来调去。二是感染区和乾净区可以分开,因为我们都不希望看到有一天形势危急情况下香港所有医院都崩溃,至少有私家医院可以确保帮助市民救治其他的普通病。

那么,是否有必要请求内地医护增援?我认为,在当前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越多人帮手越可以帮助香港。现在这个情况最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内地,没有理由向外国去求助。如果医管局计算了人手之后发现真的不够,就应该要尽快提请内地医护支援,可能中间会有一些制度问题或者是执法问题,我们希望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可以先到香港执业,因为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抗疫优先。千万不要因为其他行政措施问题而不够胆提出,因为我们已经陆续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已经感染,我们要走在病毒的前面而不是走在后面。如果法律上有什么问题都不去解决,到时候真的医护感染到连医院都无法开,再叫内地医护救援就太迟了,所以现在是合适去讨论中间有些什么问题要去解决,才可以来帮到我们。

中评社记者:习总书记强调,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我们知道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您认为香港当前的抗疫是否受到一些法律法规牵制或影响?

陈凯欣:国家主席讲要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我想他也都看到我们香港并没有真的完全动员起来。简单举例来说,比如中医师、医科学生、中医学生等都并未充分调用起来,所以香港真的还有未尽到力的地方。目前影响到抗疫的最主要是内地医护来香港支援,或者是样本是否要送到内地去化验。

另外,针对香港市民非常关心的外佣外出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在法律上完善。香港现在出现了有很多的外佣外出感染后,将病毒带回家里传染给其他人。因为劳工法要求一定要一周有一天假期,而假期期间可以选择不留在家里。我认为,可以修改法律短时间内要求他们留家里一齐抗疫不可以出去。

中评社记者:香港检测能力有限,为何香港至今仍然坚持单管检测,而不采用内地经验用混采模式?

陈凯欣:这个问题我真的是和我们特区政府提出过很多次,我一路都有看国家卫健委的指引,今年1月中的时候已经出了最新版本。其中,关于20合1或是10合1的药水要多少,上面都有具体的指引,完全不需要再花时间去研究,只要跟着去做就可以。但为何香港现在仍然检测用单管呢?因为香港一直都没有按风险程度进行分区管理,做核酸检测时也不会问你住哪或是你所在大厦是否有人强检。

事实上,香港是可以按照内地的经验进行风险分区和检测,比如葵涌邨有感染,那么有蔓延可能的大厦就要做单管测试并且不准离开,因为每个人都存在好高的风险。其他低风险地区,就可以用20合1的混检模式来加速检测。比如深圳龙岗区230万人口,他们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第一次全民检测。然而,特区政府却始终逃避按风险分区,也没有好好利用混检办法,这是一个好失败的决策。近日特首还说要根据身份证来进行强检,这意味着有多少个火眼实验室来香港都没有用,因为没有充分利用好混检提升检测量和检测速度。其实,特首1月12日在回答我问他的时候,我已经提出请她参考内地的全民检测指引文件,但她根本没有关心去看内地情况究竟是怎么做的以及香港是否可以参考,这也可能是她没有时间去研究,因为现在有太多火头要灭。现在国家队已经来香港,我希望专家组可以当面说给政府官员听,让他们明白混检是可以解决好多问题。

中评社记者:对于香港的抗疫工作,您还有其他哪些意见建议?

陈凯欣:有,内地的大数据追踪功能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不知道为何香港仍然坚持不做,至今安心出行都没有追踪功能。需要早发现,自然要清楚确诊者去过哪些地方。内地现在的健康码有红码、黄码、绿码等,可以通过高科技快速追踪病毒传播轨迹,然而我们香港却要逐个地人手追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被很多议员批评很久,但特区政府至今仍然不改正。

我们理解特区政府有所顾虑,因为有一批市民很重视个人隐私,担心政府监控行踪。加上之前发生过社会事件,很多市民对政府并不信任,担心可能日后用作案底证据控告他们。所以他们也不希望将自己隐私通过一个软件传出去,也觉得不应该分红码、绿码等去监管其自由。但是,现在是抗疫特殊时期,全世界都爆疫成这样,我认为特区政府这段时间就不应该考虑这些了。就像香港好多BB出生一定要打乙型肝炎针一样,没得选择,必须打,否则没法去读书一样。这是一个涉及全港性公共卫生的问题,政府就不需要担心批评,尤其是经历了第五波如此严峻疫情的教训,更应该果断采用内地大数据系统追踪,尽快在安心出行上增加追踪功能,从而达到粤康码这样的效果。

记者:林艳(香港)

责编:若若

来源:中评网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