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瞄准台积电,暴露了这件事是美国最不能接受的

编辑:底线思维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2-08-23 13:36:20 共1688人阅读
文章导读 佩洛西窜访台湾,很快安排了与台积电相关负责人的会面。佩洛西的意图很明显,说服台积电不要在中国大陆建厂,去美国建厂。……

来源:底线思维

佩洛西窜访台湾,很快安排了与台积电相关负责人的会面。佩洛西的意图很明显,说服台积电不要在中国大陆建厂,去美国建厂。

从90年代到今天,中国半导体的产能从0逐年上升,美国半导体制造能力逐年下降,到2010年前后,中美两国半导体产能相当。如今,台积电、韩国三星、以及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制造商,共同主导了全球的半导体产能。

芯片对于经济的极端重要性不言而喻,佩洛西曾主导了美国《芯片法案》的推进,是她的重要政绩。可见,失去对芯片的控制权是美国人无法接受的。在70、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强势崛起,给美国形成极大冲击。

《影响美国历史的商业七巨头》一书中讲述了美国集整个行业之力应对日本挑战的诸多细节,从中可以理解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内部情况。

美国半导体产业“最灰暗的一天”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日本政府的大力协助下,日本企业开始进入美国半导体市场。在这个年代,美国不仅在失去全球市场份额,本土市场也被一些外国公司介入。

从二战前开始,美国就一直认为,自己在某些产业具有似乎是天赐的领先优势,这些产业包括消费电子、与大众市场汽车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硅谷的高科技产业掌控着国家经济未来的平衡,如果这个产业被日本人领先,这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美国被日本超越,从而失去半导体电子产业的领先地位,这对美国的教育、经济和心理都会产生影响。这个产业可能的潜在损失也会给美国国防带来严重问题,同时也会给像“太空计划”这样备受瞩目、提升国家威望的项目带来严重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制造商对日本进军美国存储芯片市场有颇多不满。在看待美国制造商的抱怨时,应考虑以下背景。凭借廉价的资本、免费的研发和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日本公司碾压了美国的半导体制造商。

美国的半导体公司抱怨日本的产业政策导致了“不公平竞争”,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这个简单又悲伤的事实是,到1980年,日本公司制造的半导体产品质量已经超过了它们的美国竞争对手。

1980年3月28日对美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是“灰暗的一天”,在那一天,美国产品质量落后于日本这一事实非常戏剧性地展现出来。这一天,惠普的部门经理理查德·W. 安德森(Richard W. Anderson)公布了30万块内存芯片的性能测试结果,这些芯片一半来自惠普的三个日本供应商,另一半来自美国公司。测试结果是:所有日本公司生产的芯片都优于美国最好公司生产的芯片。安德森总结说:“这样的结果值得注意,而且我认为,对美国供应商来说,此结果或许令人惊恐。”他说得对。他的报告被称为“安德森重磅炸弹”。即使是依靠存储芯片业务获得成功的英特尔公司,也不得不在1984年和1985年黯然退出市场。

日本的成功是历史必然

作为业内最知名、人脉最广的人,诺伊斯发现,自己不得不关注日本对美国国内市场的渗透所导致的贸易和产品质量问题。他忧心忡忡,因为他对自己助力开创的这个行业备感自豪,也因为他相信,此行业会给人们带来无限美好的生活前景。诺伊斯也是一位爱国者,一想到美国可能在隐约可见的未来失去此产业的领导地位,他就感到很沮丧。“真正的问题不是关税和其他显而易见的问题,”他指出,“它更像是工业革命的情况。” 他认为:

这个产业、这次产业革命的特点是:大量的创新、增长快速、竞争激烈,美国确实把控得很好。因为在美国开拓创新仍受追捧,我们赢得了竞争,其他缺少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的社会落在了后面。但是,随着产业日渐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正变得更加资本密集化,成功的要素也在发生变化。日本很好地把控住了这些要素,赢得了第二轮竞争。

在诺伊斯和其他行业高管看来,日本的成功似乎有其历史必然性。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提及的,美国在钢铁行业赶超英国(英国曾长期领先),不是因为“关税和其他显而易见的问题”(借用诺伊斯的话),而是因为美国的商业体系更有利于产品的技术开发,因为在美国“开拓创新仍受追捧”。

20世纪80年代,在高科技领域取得持久成功的关键因素似乎包括:价格廉价的资本、对制造业高质量的执着追求、合作研发、在行业的周期性低谷期对劳动力的长期投入、政府的战略性支持以及全社会坚定的决心。在所有这些方面,日本的表现都好过美国。并非日本一家公司比美国的同行表现更好,而是日本人有计划地构建了一种合理的、完整的体系来攻克一个产业。

一人之力推动“举国体制”

诺伊斯是争强好胜之人。这种产业前景令他不安,美国需要有人付出努力来协调此种状况,这种协调不仅要有政府的许可,还需要资金的支持。然而,一般说来,产业协会在美国起不到什么作用。早在19世纪70年代,约翰·D. 洛克菲勒就称产业协会是“一盘散沙”。

对产业进行协调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法律约束、政治结盟,以及产业联盟中不同成员的不同利益。法律方面,有些协议与反垄断法背道而驰。实际上,同一产业中某些方面的商业信息的共享可能违背法律的。政治方面,美国不同地区的不同高管可能各自支持的政党不同,所信奉的传统不同。经济方面,处于同一产业中的不同公司必然存在不同的利益,这取决于企业的性质。比如,它们的业务是垂直一体的吗? 它们在国外有业务吗? 它们是聚焦完整产业链,还是仅生产特定细分领域的产品? 它们是专注于产品生产,还是专注于研究开发? 它们是大型公司还是小型公司?

在美国,除了最普遍意义上的“商界”,美国并不存在商业共同体。利益集团分分合合,一直处于变化当中。这并不是说企业不会对政府构成影响,或者,企业高管不会采取一致行动。浏览一下报纸就会发现,私人特殊利益集团会对公共政策形成重要影响。只是说,当业内出现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时,产业协会就完全无法发挥作用。只有行业内最有能力的经营者(通常是整个行业的少数人)才能设法达到他们的目的。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即使行业内所有人一致认同,大家有必要团结合作,而且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行业的福祉,也要考虑国家的利益,可问题是,谁愿意为行业协会工作? 协会内的企业愿意派出它们最优秀的技术人才吗?技术人才愿意放弃前景光明、薪水丰厚的工作,为没有职业发展前景、乏味的行业协会工作吗? 这些问题需要答案。

半导体行业协会早在1977年就成立了,由业内五家公司参与组成,旨在解决行业中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五家公司都有强大的竞争力,如果没有行业协会这个平台,它们会花去很多时间互打官司。1986年6月,随着日本半导体不断攻入美国市场,半导体行业协会请半导体制造方面的专家查尔斯·斯波克调查美国半导体行业合作的必要性。斯波克曾在仙童在诺伊斯手下工作,后来创办了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

在接下来的两年内,(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逐渐成形。研究该联盟的历史学家认为,成立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是因为“日本当时几乎主宰了此行业,要应对来自日本的威胁,就需要统筹各类资源”。然而,从明白行业协作的必要性,到真正将行业协作付诸实施,这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筹集资金、配备人员、落实总部地址,在这些问题以及更多其他问题上,人们都会产生大量分歧。

由于鲍勃·诺伊斯的兴趣和地位,在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成立早期,他就深度参与其中。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最大的问题来了:人员从哪里来? 谁来领导他们?

所有人都希望诺伊斯自己来领导这个机构(所有人,除了诺伊斯自己)。20世纪80年代,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毕生追求的自由,有时间和财力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中。他有了安·S. 鲍尔斯这个伴侣,她知道如何做伟人的妻子。她支持他的这些兴趣爱好,并一起参与其中。他觉得,和她在一起够安全,可以袒露自己的弱点。他性格中有害羞的一面,在公众场合与他有一面之交的人几乎没人猜到这一点。但在她面前,他会袒露一切,毫无戒备。他拥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挣来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的工作肯定矛盾不断,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1987年,仍然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诺伊斯庆祝自己60岁生日。为什么还要承担这样的工作呢?不出意外的话,他还得在生命的这个阶段,离开位于洛斯阿尔托斯山谷的家,搬到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总部所在地德州奥斯汀(Austin)。

这是一个完美例子,说明诺伊斯具有一种勇担大任的情怀。他并不想干这份工作,但他知道,如果自己毕生从事的行业真的像他相信的那样重要,如果他是个爱国者,他就必须干。他愿意成为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的首席执行官,他的上任使该项目得以启动。人员配备是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位高管说,诺伊斯的加入“让业内其他人觉得可以毫无顾虑地加入该机构。如果鲍勃·诺伊斯都愿意来……这说明这个联盟对这个产业真的很重要,那我也许应该离职两年,为国家做点贡献,这其实也是为自己公司的事业服务”。

他的名字像磁铁一样

诺伊斯举家搬到奥斯汀上任后,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即刻就赢得了华盛顿和全球业界的信赖(前者意味着财政支持)。上任后,他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游说华盛顿,使他们认识到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的重要性;二是保证联盟内的公司对联盟工作的支持和投入。1990年4月,也就是两年后,他觉得这些目标都已实现,于是通知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董事会,他打算当年年底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

1990年6月1日,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举办了“鲍勃·诺伊斯日”以褒奖他为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所做的贡献。组织内的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件印有诺伊斯肖像的T恤,T恤上印有“少年偶像”的字样。从活动当天的录音带和照片可以看出,所有人都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尤其是诺伊斯。

6月3日上午,诺伊斯去自己的游泳池游泳。游完后,他觉得有点累,就躺在家里的沙发上,但他再也没能起来。诺伊斯死于突发心脏病,对此举世震惊。前一周他刚做了一次全面体检,结果表明他身体状况良好。然而,他是吸烟的,可能是烟草导致了他的死亡。

诺伊斯生于牧师之家,父亲和祖父都是牧师。他为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工作完全是出于他对行业这个更大社区的责任感。但是,为什么各方都如此热切地希望他来执掌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呢?

是因为他是著名的技术专家吗? 是因为他是成功的企业家吗? 是因为他具有超凡魅力吗? 是因为他在工作中幽默风趣、举重若轻吗? 是因为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安迪·格鲁夫(对所有事和包括诺伊斯在内的所有人他都明察秋毫)所说的“鲍勃总是比我们其他人领先6步、10步”吗?是因为所有这些吗?

也许是。

但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想加入罗伯特·诺伊斯团队的真正原因是,每个人都信任他。他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在未确立规范的新产业中,他是先驱。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一个交易到下一个交易,从一个项目到下一个项目,从一个企业到下一个企业,诺伊斯本能地知道如何行事。

参与英特尔公司上市的一位投行高管曾经把诺伊斯描述为“国家宝藏”。诺伊斯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回顾他的一生时,人们觉得,他让人们遇见了美国最美好的时代。

图片

【本文摘自《影响美国历史的商业七巨头》,此书讲述不同时期的七位企业家的故事,再现他们是如何开拓创新、打破产业边界、推动社会进步的,也反映了美国产业发展、超越英国实现崛起的许多历史细节。】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