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论坛:国际大变局下的台湾出路

编辑:中评社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3-04-28 13:16:17 共3495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中评智库基金会日前与台湾国际战略学会邀请专家学者,共同在台北举办论坛,深入评论、分析国际政经环境的变化对台湾的深刻影响,……

来源:中评社

坛现场

中评智库基金会日前与台湾国际战略学会邀请专家学者,共同在台北举办论坛,深入评论、分析国际政经环境的变化对台湾的深刻影响,包括当前中美博弈和国际金融能源危机(风险)等对台湾的影响,以及台湾应有的立场与选择。

论坛由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主持;评论员有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包宗和,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国民党国际部主任黄介正,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东南亚国家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淡江大学外交系助理教授廖雨诗。

与会者认为,这些年来,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和生存发展环境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评析这些变化对台湾的深刻影响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是至为重要的生存发展问题;台湾应该有足够的政治经济敏感性,并作出正确的选择,避免战略误判,处理好两岸关系尤其重要。

王昆义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表示,在国际大变局下台湾未来是往西走,还是往东走,或者是两边一起走,充满变数;当然也有主张往南走或往北走,从以前李登辉时代主张的南向政策,到蔡英文的新南向,绿营一直认为台湾的出路应该是往南走,但这么久了,南向还是走不通,向北走也很尴尬,台湾到底该往东西南北向那个方向走,已经变得有一点迷茫。

王昆义强调,台湾正面临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如果处理与美国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尤其重要,对中国大陆近期展现的台海“战备警巡”的意涵与影响,要有准确的判断。

王昆义认为,台湾的出路问题其实就两个:一是地缘战略问题,在东西桥梁跟南北纵横的状态之下,到底是要往北看、往南看、往西看、还是往东看,在迷雾中寻闪凖自己的战略位置;二是技术问题,台湾怎么样保有半导体的优势是一个关键。

包宗和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包宗和认为,现在国际政经环境的变化还未达到冷战时期的氛围,但是很多方面已经相当接近,有形成新冷战的隐忧,台湾正处于危险和尴尬的境地,但敏感性显然不足,存在多个盲点,无法应对危机。

包宗和表示,台湾在安全上一向依靠美国,且因为现在跟中国大陆的关系非常差,在安全上更依赖美国,但是在经贸利益方面还是要靠中国大陆,如果没有大陆市场,台湾就不是出超,经济会出大问题。

包宗和强调,台湾现在一面倒向美国,对大陆“抗中”而非“和中”,在这种状况之下很难采取避险政策,也即很难在美中之间采取一个比较平衡的策略。

包宗和也说,台湾还有一个问题是,被意识形态捆绑,现在台湾的大陆政策相当大的程度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致有些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却做了。

徐遵慈

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东南亚国家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认为,保护主义掀起和扩大是近几年发生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近几年一系列国际重大事件,包括中美博弈、俄乌冲突等,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国际经贸环境的改变,及供应链的变革,对台湾有机遇与有挑战,台湾受惠于美中对抗的情况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尤其是佩洛西访台及大陆环台军演后,台湾之前承受的系列好处出现大的转变,供应链的变化与断链风险对整个企业界发出了非常大的警讯。

徐遵慈说,对许多台湾企业来说,现在必须花费更大的资源进行全球布局,比如很多企业被迫要到拉丁美洲,甚至被迫要到非洲、到南亚去布局,对于台商是一个比较吃力的调整。过去这段时间,很多大型企业很辛苦,中小型的企业也很辛苦,尤其是台湾的政治环境其实是没有相关的网路或者是一些协助可以提供给厂商,这是对于厂商比较艰苦的地方。所以厂商的海外布局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厂商来讲,是非常大的成本负担。

徐遵慈说,不管是马政府、蔡政府或是更早的陈水扁等等,都知道台湾经济结构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多元化。但是过去这几年,台湾对单一产业的依赖越来越高,尤其是半导体,一方面说它是“护国神山”,但是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又因为半导体的全球市场需求大增,半导体是台湾的GDP跟台湾的出口,以及台湾内部投资,能够持续增加的非常关键的因素,导致台湾们现在对半导体的依赖更深。对于半导体以外的产业,现在虽然有一些看起来是冒出头新兴产业,不管是AI或者是生技等等,但其重要性与未来的发展还是很大的问号。

徐遵慈说,过去这些年到现在,一些旧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台湾的产业发展过度集中,然后水电五缺的问题,还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全没有办法跟上国际化脚步的问题;旧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包括区域组织、区域经济整合,台湾还是没有办法参加CPTPP。

廖雨诗

淡江大学外交系助理教授廖雨诗表示,有些人认为台湾不应该在美中之间“选边站”,而应该像新加坡那样在美中之间保持平衡才可以“避险”,但她认为应该思考,台湾是否有平衡的条件?造成“险”的是谁?怎么做才是真正的“避险”?

在经济上,廖雨诗认为,美国想与中国在经贸上逐渐脱钩是确定的,而大家比较担心的是欧盟会不会跟进,欧洲似乎想要走折衷路线;冯德莱恩在访问中国的时候,特别强调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因为欧洲对中国的经贸也想降低风险,也想把鸡蛋放在更多的篮子里面。这也让台湾必须思考是否应该像欧洲那样走折衷路线,以及台湾走折衷路线的条件。

至于台湾的“盲点”,廖雨诗不觉得台湾多数的民众有政治认同的严重混淆状况,大部分的人都认同台湾是主权独立的政体。但在“外交”上确实有一些盲点。过去台湾在“外交”上重量不重质,近年来失去了几个“邦交”国,台湾已经开始思考做一些转变。与其在盟友的数量上过度重视,不如在质方面加强,特别是“外交”领域不仅止于正式“邦交”与否,例如近年的台日关系是成功的例证。。

黄介正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国民党国际部主任黄介正认为,对于全球政经情势的巨大变化与影响,台湾的精英阶层,不管是什么颜色,敏感度是高的,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也知道风险在什么位置,可是这些精英的认知有没有办法传达到一般的民众、让普通的民众同样感受到这个敏感度就不一定了。

黄介正表示,对于中美战略博弈对台湾的影响,大家基本都知道,中美两个大国对台湾的命运有直接的影响,台湾跳不开也逃不走,台湾必须面对两强竞争。但问题是,台湾对于中美两强的认知够不够?如果瞭解不够,判断就容易有失误,包括政策选择在内。台湾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对大陆有更好的认知,如果只知坚壁清野筑高墙、断绝沟通、弱化瞭解,是很危险的。因此,至少两岸的智库要有接触,不然的话就容易判断错误。

黄介正说,美国也发生同样的问题,美国因为担心国安,所以很多富于与中国大陆交往经验的人,反而变成了安全单位比较在意的人士,或者是知识份子想要做比较持平的判断,或者是分析的时候,导致了自己在工作上政治上受到干扰。黄介正说,我们现在还好,不用太担心,但比较担心正常世代交替以后的下一批决策者身边的顾问群中,对于中国大陆到底瞭解多少?台湾和美国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论坛整理稿全文,将在《中国评论》月刊和中国评论新闻网刊发。

责编:若若

来源:中评网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