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中国产业链的定力

编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3-07-20 16:24:00 共2867人阅读
文章导读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不管投资中国还是其它国家,但最终它都会意识到“条条大路通中国”,中国产业链在世界上具有难以撼动的中心地位,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来源:这就是中国

西方媒体有“印吹”的习惯,给印度“抬轿子”,吹嘘印度是“下一个中国”,鼓励西方企业把产业链移到印度去,我们互联网上也有一些孤陋寡闻的“公知”跟着带节奏。

如何看待西方媒体的“印吹” ?

我一直说这么一个观点,如果用中国标准看印度的话,印度的现代化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印度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土地改革,绝大多数农民富裕不起来。印度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妇女解放,人口一半的聪明才智发挥不出来。印度没经历过实质性的、深层次的、种姓制度的改革,“人生而不平等”在印度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成为现代国家?

不过西方的“印吹”确实忽悠了不少中外企业,但铩羽而归者众多。最新的案例是为苹果代工的纬创,Wistron这个企业,它是苹果第三大代工工厂,仅次于富士康、和硕。随着中国国内用工成本的增加,它决定退出中国,去印度建厂,认为印度劳动力成本低,印度市场也很大,但去了之后才发现印度建厂的坑太多,比如工人效率低、产品优良率低、基础设施落后、工业体系不健全、法律、税制混乱等等,原以为到了印度生产成本会降低,但最后发现实际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很多,不久前正式宣布退出印度。不少中国企业也在印度被坑,最新的报道是:小米被罚约合人民币48亿元,印度政府有关部门还提出了一系列无理的要求,我们希望小米能够汲取这么多中外公司在印度被坑的惨痛教训,当断则断,完全没有必要“宠”着这个国家。

此外,很多在印度生产的东西其实都离不开中国制造。比方说,印度塔塔集团的手机组装业务,只有15%左右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来自印度,其它大多是从中国进口。换言之,中国的产业链优势难以撼动。

如何看待“越吹”?

除了“印吹”,还有“越吹”,什么“越南正在迅速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越吹”甚至扩大到政治层面,什么“越南的政治制度正朝着更为民主的方向发展,越南工会权力进一步扩大,同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要反思了”(之类的说法)。我们和越南智库一直有一些交流,我也感觉到越南知识界也有不少类似中国“公知”的人,所以我给越南智库朋友提了一些建议,我是这样说的:一个非西方国家采用西方政治制度,结局就是两种,要么是从希望到失望,要么是从希望到绝望,没有例外。在经济领域内,我们基于中国自己的经验,建议越南资本市场的开放务必谨慎,否则西方的投机资本可能会把越南发展的成果席卷一空。果真,越南去年的经济数据似乎还不错,GDP增速高达8%,但这波增长相当程度上是外国热钱带来的。美国超发货币,使大量热钱流入越南的房市、股市、中低端制造业等等。

但好景不长,美国通过不断加息,开始全球收割,导致外资大举离开越南,给越南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数据显示越南今年前5个月,出口下滑了11.6%,进口下滑了17.9%,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反观中国,今年前4个月,我们的出口高达7.67万亿美元,猛增10.6%,贸易顺差达到了2.02万亿(美元),扩大了56.7%。当然,越南经济也是有一定韧性的,我们也希望越南经济不久将走出困境。

多家跨国企业公开表示:

不可能脱离中国制造

其实,从中国转向印度、越南等国家的主要是我们叫做“三来一补”项目,就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这是我们三十年前做的事情。外资利用当时中国的税收优惠,劳动力比较便宜等等,大举投资中国。今天的印度、越南也处在这个阶段。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落实,中国迈向了产业链的中高端,并把部分低端产业有意识地转移到其它发展中国家。它们承担的主要是产业链上的装配环节,而不是产业链的整体搬迁。比方说,越南纺织业80%的布料仍然从中国进口,制造企业的主要零部件70%以上也依赖中国。

尽管美国连续几年叫嚷要和中国产业链“脱钩”,但最后玩不下去了,现在它不得不退一步,现在它的说法不再是产业链“脱钩”,而是“去风险”,讲白了就是在产业链的某些关键部分,比如芯片等关键产品,它要进行封锁,但这也不可能成功。不久前,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的CEO马斯克、苹果CEO库克、还有大众、三星、高通、星巴克等西方跨国企业的高管纷纷造访中国,公开表示不可能脱离中国制造,不可能脱离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

为何中国能在“三来一补”基础上

实现产业升级?

在此,我们也许可以提出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为什么中国可以通过数十年的时间,吸引到全球最多的制造业投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可以在“三来一补”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从产业链低端走向中高端,而其它国家则不容易做到。对这两个问题,我有一个共同的回答,就是中国具有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综合优势。走遍世界,你找不到像中国这么完整的产业链、这么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么多训练有素的熟练工人、这么多超级能干的工程师、还有这么热心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级政府、这么庞大的消费市场。这种优势还表现在产业集群。比方说,在江浙沪地区、在深圳东莞地区等等,一个产业所需要的从产品设计、创新、生产、包装、物流等等,都可以在方圆几十公里内找到,这种情况其它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这种综合优势意味着即使从“三来一补”的低端起步,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引进、消化,提高产品的国产率,如果有必要的话,实现国产替代。一个最新的例子就是特斯拉的引进,它对中国本土电动车产业产生了“鲶鱼效应”,刺激了中国电动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特斯拉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5%。

中国产业链有何综合优势?

此外,组装类的产业转移是相对容易的,但重化工业、机械工业、高科技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谈何容易,这些产业一般都有许多上下游配套的企业,龙头企业的转移需要无数配套企业的跟进,所以这类产业的外移,它成本很高。这里中国的综合优势就再次得到体现。中国由于工业体系齐全,本身能做大量的上下游配套,拥有庞大的一流的工程师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庞大的国内市场。换言之,一个外国的龙头企业,它不需要把自己国家的上下游产业或者企业全都带过来,它完全可以自己过来,最多动员一些核心的配套企业跟着过来,就可以在中国形成生产力,它的转移成本相对比较低,获利也比较快。

此外,中国的综合优势还包括我们在制造业的最上游——重化工业的优势,重化工业包括电力、石化、冶炼、重型机械等等,它的产品覆盖面非常广,这是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基础。中国在重化工业的优势是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例如,中国今天的发电量大约占到世界的1/3,这种相当健全、相当价格稳定的制造业最上游的重化工业,使所有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受益良多,使这些企业的产品价格整体上比较可控,我想这也是中国工业产品性价比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制造业外移势头比较猛,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中国,德国巴斯夫在湛江的百亿投资,德国的宝马、大众、默克、蔡司、法国的道达尔等这些大型的跨国企业都纷纷追加在华投资,因为中国的综合优势更强、重化工业的基础稳固。我想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不管投资中国还是其它国家,但最终它都会意识到“条条大路通中国”,中国产业链在世界上具有难以撼动的中心地位,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本节目播出于2023年7月17日)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