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美国为何提出想跟中国“长期共存”?

编辑:中评社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3-08-04 14:31:05 共1758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中美在长期博弈中和平共存是现实选择 网络图拜登政府近期在谋求缓解美中紧张关系的过程中,通过高官在各种场合释放出一些新信息。……

来源:中评社

中美在长期博弈中和平共存是现实选择 网络图

拜登政府近期在谋求缓解美中紧张关系的过程中,通过高官在各种场合释放出一些新信息。最引人注目的是,布林肯称“美中必须找到长期‘和平共存’的方式”;沙利文表示“不得不接受与中国的长期共存”。

与拜登政府高官过去两年在各种场合扬言美国要“从实力地位”出发,在竞争中战胜中国相比,近期美国高官的表态各个都好像是换了一个人。布林肯和沙利文的“长期和平共存”说,连带耶伦的“美国无意遏制中国发展”说,是对拜登“四不一无”承诺更具体的补充,仿佛美方要重拾对华接触政策。这些无疑比前两年咄咄逼人的表态更有助于美中关系的缓和与稳定。

然而,看惯了美方“说一套、做一套”做派的中国人对于美国高官过去四个月忽然间的口风转向,不禁还是心生疑惑:美国人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我们认为,第一,这代表拜登政府对于重返大国竞争时代的地缘战略和地缘政经现实有了更清楚的瞭解;第二,这代表拜登政府意识到美中竞争滑向冲突的危险性,有意避免这种灾难性后果;第三,这代表拜登政府想在某种程度上重回冷战时期大国割裂对峙但不冲突的状态。

首先,经过特朗普政府后三年和拜登政府前两年与中国的激烈交手,拜登政府更加认清的一个现实是:中国不是苏联,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比前苏联强大得多的对手,但中国不对美国构成“生死存亡的威胁”。

不管是特朗普时代独自对华“极限施压”,还是拜登时代拉帮结派对华竭力围堵,中国都没有被吓倒或被打趴下。相反,中国在过去五年与美国的较量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定力、耐心与韧性,在外交突围、经济纾困、科技突破等方面都有诸多建树。

反观美国,不管是对华竞争,还是投资自己,都面临两难困境。美国内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愈演愈烈,党争依然阻碍着社会问题的解决;投资美国自己、整理好自家房屋,说易行难,制造业回归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并不如意;放任疫情和滥发货币刺激了经济复苏,却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不稳;在大国竞争中滥用金融制裁,损害了美元的国际地位,长远甚至可能动摇美国的强国之本。

美国一方面想在关键产业上与中国脱钩,在科技上封堵中国,另一方面,又不愿付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如何营建“小院高墙”举步维艰。美国一方面拉帮结派,在地缘战略上遏制中国,在地缘经济上封堵中国,另一方面又无力为盟友和伙伴提供让他们也与中国脱离和作对的动因。绝大多数的美国盟友不想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队,搞集团对抗在国际上不得人心。

凡此种种,拜登政府不得不承认,中国是一个难以战胜的对手,更不要想改变中国的体制。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说出了实话:美国不着眼于一切都将结束的终局状态。“我们将不得不接受无限期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存,作为国际格局的一个特征。作为主要的大国,我们不得不共存。这是我们手法的战略前提。”

其次,一方面,美国不遗余力地与中国展开战略竞争,甚至更加起劲地打危险的“台湾牌”;另一方面,美国又担心竞争和对抗愈演愈烈,失控导致冲突和战争,因而想给美中关系设置“护栏”和“底限”。从去年开始,这几乎成为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主旋律,在重建了高层外交对话之后,不断催促重建两军对话渠道。

不过,在中方看来,如果美国的冷战思维和对抗心态没有改变,对中国没有平等相待之心,所谓的架设“护栏”、铺陈“底限”,只不过是为了给美方的为所欲为加上“保险”,给中方的反制行动加上“枷锁”。这一点沙利文看得很清楚,说到了点子上。他解读,中方不愿跟从美方设置“护栏”,是因为中方觉得,这好比一个本来开快车还担心翻车的司机,如果系上了安全带,可能就会更大胆、更疯狂。

因此,如果美方真心希望避免战争,就应当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谨言慎行,尤其是在“核心中的核心、最大的红线”的台湾问题上。美国国会“以台制华”的冲动特别强烈,拜登政府如何应对国会在台湾问题上施加的压力,前景不容乐观。当前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赖清德窜美想“来华府、进白宫”这头“灰犀牛”引发新一波台海危机。

第三,拜登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存”与中方提出的“和平共处”,貌似异曲同工,实则意涵不同。美方的“和平共存”是基于互不信任,只不过是为了避免竞争滑向战争;中方的“和平共处”是基于建立信任,希望通过合作积累互信,相信两个大国可以做到互不威胁,相安无事。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也曾经努力“和平共存”,那靠的是“相互摧毁保证的核威慑”,以及为了避免核战而建立的避险机制。尽管美方承认中国不是苏联,否认美国要发起“新冷战”,但今天美国重提“和平共存”,实际上与冷战有共通之处,亦即一方面拉帮结派,围堵遏制中国;另一方面搞实力均衡,以相互威慑和避险机制来防止战争;再一方面,在科技、经济、人文上适度脱钩,各过各的,互不依赖。

美国高官说得很清楚。布林肯称:“和平共存”不是目标;目标是既要避免战争,又要在竞争中胜出;“和平共存”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基础。沙利文称:美国不寻求终局状态,但寻求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友伙伴的稳定状态,将抵制中国大规模建军以及对中国关键供应链的过度依赖;同时通过外交来管控竞争,寻求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

显而易见,对中国“战而胜之”,不是美国不想,而是现在不能;“和平共存”不过是美国希望达到“战而胜之”这个终极目标而在现阶段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美国依然会抓住一切机会,与盟友联手反制围堵中国,拖累中国。本月中旬,拜登很可能签署限制对华投资的行政令;美国会旨在与中国脱钩断链、遏制威慑中国的议案层出不穷。随着大选邻近,美国将可能重回前两年的咄咄逼人对抗状态。

对中国而言,重要的是抛弃中美关系还能回到竞合接触时代的幻想,对外部生存环境做最坏的打算,对自身发展尽最大的努力。如同美国强调投资自己,整理好自家房屋一样,中国当前最重要的也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在经济复苏、民生改善、外交突围、科技突破等方面继续取得切实的进展。

评论员:冬日

责编:福若拉

来源:中评网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