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温室”提升不了欧洲电动汽车竞争力

编辑:环球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3-09-15 13:47:57 共1609人阅读
文章导读 说句实话,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前几天的德国慕尼黑车展大放光彩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一些羡慕乃至嫉妒的声音。……

来源:环球网

说句实话,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前几天的德国慕尼黑车展大放光彩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一些羡慕乃至嫉妒的声音。但没想到,欧洲的反应竟然会如此“破防”。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即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欧盟的这个决定令人遗憾,因为它虽然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但却慌不择路地找错了方向,更没有开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子。

欧盟启动这项反补贴调查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称中国电动汽车获得“巨额国家补贴”,人为压低价格扭曲了欧洲市场,这不符合事实。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售价远高于中国国内,而欧洲一些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却低于在欧洲的。中国电动汽车目前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并不算高,但发展势头挺猛的,这与补贴根本没有关系。中国各电动汽车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压低成本并提高了各方面的品质,真正做到了“物美价廉”,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当地时间2023年9月6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2023国际车展上,参观者在观看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图源:视觉中国

无论对欧洲消费者还是欧洲各大车企来说,中国电动汽车都不是“狼来了”,而是有利无弊的。欧洲自己产的电动汽车都卖得很贵,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入,让欧洲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好更划算的选择,这是看得见的实惠。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打击,必然对欧洲百姓所拥有的这个实惠造成损害。

一名欧盟外交官对媒体表示,“我们不能失去自己的汽车行业。”这句话点破了欧盟此举的真实用意: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欧盟声称要“保护”欧洲的汽车产业,但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最后都被证明起不到保护的效果,结果得不偿失。欧洲传统汽车业很强大,躺在相对舒适区里已经很多年了,这也使得其对电动汽车研发创新的动力不强,从而缺乏竞争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走出舒适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如果连通过正当竞争赢得市场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那么欧洲电动汽车的竞争力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把电动汽车产业养在温室里,永远不会壮大变强。中国电动汽车对欧洲电动汽车产业就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和鞭策,贸易壁垒绝对弥补不了创新差距,只会让差距进一步扩大。

正像中国商务部回应的,中欧汽车产业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因此伤中就是伤欧。中国市场已成为众多欧盟车企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为欧洲车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德国的马路上看一看,行驶的大多是德国车,在法国马路上行驶的则大多是法国车,日本韩国也是这样。但中国马路上世界各国的车都有,这很直观地体现出中国市场的开放度和多元性。这一切都应该得到欧洲的珍惜和重视。

商务部 资料图

人与人交往讲究心换心,中欧应该为双方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致力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努力。尤其是欧盟自己本身也是保护主义的受害者,美国去年出台的《通胀削减法》也是用类似的手法,试图保护本土产业,当时在欧洲引起了激烈反对,认为“是美国人在背后捅了我们一刀”。如今,欧盟用同样的思路应对外来竞争者,它应当为自己今天的决定感到羞愧。

冯德莱恩在13日的讲话中提到光伏产业的例子,宣称“欧盟没有忘记中国不公平的贸易手段对我们的太阳能工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光伏倒的确是个值得回顾的例子。2013年欧盟曾效仿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电池板征收反倾销关税,理由同样是“不公平补贴”。但结果是,缺乏竞争的欧洲,光伏产业萎靡不振,很多公司因为要绕道其他地方进口中国产品,反而增加了成本。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地时间9月13日发表欧盟年度“盟情咨文”。图自外媒

今天再回过头看,我们能从光伏的“教训”中得到的是两点启示:一是竞争力不是保护出来的,一味搞圈地运动往往适得其反;二是在贸易上的分歧和争端,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双方共同协商解决。我们希望欧盟能从光伏的事例中读取正确的信息,多听听企业界的声音,少一些政治化解读,这才是发展的正道。毕竟,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鸟笼里飞不出钢翅雄鹰。(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封闭“温室”提升不了欧洲电动汽车竞争力)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