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纳克说这个话,勾起殖民历史隐痛

编辑:环球时报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3-09-16 14:42:25 共1423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问题是,西方国家从来没有尊重过非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说“威胁”都是轻的,……

来源:环球时报

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问题是,西方国家从来没有尊重过非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说“威胁”都是轻的,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干涉、强行改造甚至破坏颠覆,正是这个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英国首相苏纳克当地时间周四在回应议会的发言中称,他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对英国“开放和民主的生活方式构成的特殊威胁”,他承诺英国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英国免受外国国家活动的影响。这些话不仅是错误或无礼的问题,还反映出英国政治精英面对中国时的不自信、敏感多疑和焦虑,并带着说话者不自知的居高临下的傲慢,勾起广大的曾经作为西方殖民地国家的历史隐痛。

不可否认,苏纳克是在比较特殊的场景下说这番话的。因为“议会中国间谍门”的发酵,他正面临着来自议会及舆论层面的巨大压力,被批评对中国“过于软弱”。这件事在一些人的推波助澜下甚至掀起了一轮政治和舆论风暴。苏纳克政府前段时间所推动的一些对华接触、和解举措,遭到猛烈的质疑和否定,要求将对中国的定位从“挑战”升级到“威胁”的激进声音一时十分嚣张。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放一些“硬话”“狠话”,就成了英国政客转移矛盾的廉价选择。但不得不说,这才是真正的软弱、不负责任。

如果把“中国威胁论”分出等级的话,那么,污蔑中国“威胁”到了美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最高等级,煽动性也最强。好像这个国家所有人的生活都被笼罩在“中国威胁”的阴影之下,紧张感油然而生。生活方式在美西方国家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喊一句捍卫我们的生活方式,会立即产生强大的动员力量。而所谓的“开放与民主”被西方价值观列为其生活方式的核心,更是不容他人染指的。敝帚自珍不足以形容西方国家的这种在非西方国家看来莫名其妙的心态。

那么中国是怎么威胁了英国“开放和民主的生活方式”呢?是向英国社会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还是在旅游、教育、清洁能源等领域给英国带来了大量的创收和就业岗位呢?更不用说,作为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殖民地的英国,其所谓“开放和民主的生活方式”本身就建立在赤裸裸的掠夺之上,也建立在西方国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剥削之上,它带着殖民主义的不光彩烙印,以及“西方中心”论的极度傲慢,在21世纪的今天,有什么值得拿出来炫耀的呢?

中国和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对干涉、改变或者“威胁”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打心底里没兴趣。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问题是,西方国家从来没有尊重过非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说“威胁”都是轻的,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干涉、强行改造甚至破坏颠覆,正是这个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事实上,英国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资格指责他国干涉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它仍没有学会与不同的文明和生活方式相互尊重,互学互鉴。比如,炮制涉港法案,抹黑中方对港政策,妄议香港警方执法行动,包庇支持反中乱港分子;插手新疆事务,以“强迫劳动”为由打击新疆产业,威胁新疆老百姓的生活和就业;对中国台湾、西藏、人权等内政凡是能插上一脚的一定插上一脚。如果中国对英国做类似的事,不知道英国会激动到什么程度,可能会把唐宁街十号的屋顶给掀翻了。

“开放和民主”不是西方的专属用语,在非西方国家民众的眼中,英国人生活方式更主要的内容,并非带着浓厚政治色彩的所谓“开放与民主”,而是不用那么辛苦就能挣到较高收入的从容、喝下午茶的悠闲,以及对别人生活指手画脚的优越感,等等。这其中不乏当年的殖民红利。西方国家最深刻的不安,其实在于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革的强烈呼声,并认为西方国家需要对历史和道义亏欠做出弥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年发展势头最猛,因此引起西方国家最强烈的忌惮,被其当成“出头鸟”。这就是“中国威胁”的真相。

英帝国曾经的荣光,与今天英国的现实构成的对比,让不少英国政治精英的失落感和焦虑感最重,也让英国对华外交和认知逐渐走向扭曲畸形。中国不是英国的威胁,更不会威胁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是英国的合作伙伴和发展机会,只要英国人彻底摆脱对掠夺和优势惯性的心理依赖,保持真正开放、包容的心态,就不难看到这一点。

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