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无解,但划出了暂时性安全边界

编辑:底线思维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3-11-17 12:40:48 共2277人阅读
文章导读 “解决问题”不是这次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要旨,“停止产生新问题”才是,双方寻求的是停损点的共识。……

来源:底线思维

雁默

台湾自由撰稿人

“解决问题”不是这次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要旨,“停止产生新问题”才是,双方寻求的是停损点的共识。

一般观点都用“缓和”来形容这次会晤的目的,再精确一点的说法是“暂时缓和”,更精确的说法是“有效期一年的缓和”。明显的事实是,没人指望中美恢复中长期的缓和关系,更有美国人干脆为“中美关系的黄金年代”盖了棺,将美好记忆深埋。

“缓和”的另一个等值措辞是“寻求避免冲突”,意味着双方正跨入高风险的冲突红线,彼此都认为需要停止产生新问题,以免失控,必须设置停损点。此外,无论是美国官方或舆论,都对中美透过一场领导人会晤会解决问题的可能,抱持悲观看法。

尽管,会后双方都正面总结了此一会晤的成果,但并没有搭配欢欣鼓舞的脸色,最重要的具体共识是恢复中美军方高层沟通管道,这又恰恰显示了2024年是多么危险的一年,而不是相反。

2024年,赖清德当选的概率很大,美国也进入激烈斗争的大选年,这两个因素预示了大小两岸局势将充满不确定性与大概率的剑拔弩张,由此,便凸显了这次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真正意义——防止任何可能的动荡与变化失控。

美国官员形容,激烈竞争需要激烈外交(Intense competition requires and demands intense diplomacy)来管控紧张局势。所谓激烈外交,可理解成频繁的外交沟通,以因应快速变化的局势,“激烈”一词也可用中性一点的措辞“密集”。

从中方角度看,中美军方高层沟通的中断,可谓成果丰硕,有效达到反威慑的目的,证据就是,美国不得不将恢复此一管道视为首要议题。而这也是“激烈外交”最重要的层面,中美必须随时澄清彼此在军事动作上的意图与底线,防止不可挽回的冲突。

不过,美国的现实主义者认为,将恢复军事高层沟通视为“护栏”并不可靠,因为这种沟通随时可再中断,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可能会将此“护栏”视为军事挑衅的“安全带”。大体上,美国现实主义者是既不信“中国承诺”,也不信“美国承诺”。

换言之,全面恢复军事沟通只是中美双方表达诚意的姿态,既不是可靠的护栏,也不是可靠的安全带,一切都仍在动态变化中,重建中美互信基础可以说依旧任重道远。从中方立场看,重点还是要看美方怎么做,而不是拜登怎么说。停损的共识建立在行为,而非言辞。

关于此,别的不问,只问拜登能否保证众议院议长不会在明年来台?考虑到拜登目前低落的声望与极不稳定的政局,答案是当然不能。比较有意义的观察点是,军售台湾是否会遭到技术性拖延。

那么,此次会晤能给明年台海局势带来多少程度的缓和保证?从美国与台湾最近比较有意思的面向,可以分析下这个问题。

此次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止跌企稳”是共识

中方意在平衡美国大选中的鹰派路线

美国民主党尚未举办总统初选,不过角逐者目前都已公布重要政见。其中,对于如何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的问题,各方表态整理如下:

拜登主张,竞争不应演变成冲突,管理竞争的途径就是密集沟通,也就是上述所谓“激烈外交”。

玛莉安娜·威廉森主张,绝不能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不认为中方对此有兴趣,美国也应承认已身处多极世界,美军应停止试图在南海包围中国,也应借对话寻求和平共处。

小罗伯特·肯尼迪主张,中国并没有军事对抗的愿望,美国应缓和紧张局势,停止双方在南海与其他地方的挑衅行为,不将中国视为对手,真诚谈判军控条约,让双方都减少军事开支。

柯内尔·韦斯特主张,应承认中美处于冷战中,同时也应解冻冷战,途径是停止当前的各种代理人战争,停止将台湾在内的众多代理人视为美国棋子,中美应合作而不是竞争,绝不接受核战。

原则上,四个参选人都反对中美军事冲突,而拜登算是最鹰派的,其他参选人仿佛不是我们认识的美国人,“激烈”主张和平,军事内缩,管好自己的事。

共和党总统参选人是另一种景观,总体而言,他们对中国充满强硬姿态。

德桑蒂斯宣称华盛顿必须像对待“苏联”一样对待北京;黑莉断言,中国正在领导一个新的全球“邪恶轴心”;拉马斯瓦米称中国为“我们的头号敌人”;特朗普则标定全球共产党都是美国敌人,包含美国内部的社会主义者。

不过,美国政客偏好的是强硬的言词,而不是强硬的行动,因为美国选民喜欢强硬、好斗的总统,但却又希望总统能避免昂贵的海外行动,专注国内事务。

换言之,强硬的姿态都是选举语言或党争所需,一般美国人关注的焦点从来没变过,就是经济。这便是为何特朗普要将内部经济问题与外部事务挂钩,说中国人偷了美国人的工作,并展开贸易战。拜登则随之推出与中国脱勾的经济政策,直到撞了墙,才改为“再挂钩”与“去风险”,最后坚称“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勾”。

驾驭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矛盾,需要威望与能力都极高的领导人,但拜登与“明君”的距离堪比地球与火星的距离,内部的分歧只有扩大,不见缩小。他的任内,在解决内外各种问题上没有任何重大胜利,相反地,只有挫败,再挫败,同时种下祸延子孙的种子,致使美国的军事威慑力连黎巴嫩真主党都已不信。经济上也是债台高筑,这次旧金山会晤,还得先驱逐街头大量的游民与毒虫,方能迎宾。

无能的美国总统对华友善会倒台,他一心希望中方领导人理解:会后他说的话,有些并不是真心话。

因此,身为中国人,如果对这次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不以为然,认为没换到美国实质的、等价的友善,就应将思路调整一下。从战略面看,北京高层正在走“乡村包围城市”路线,企图缩小敌人范围,厘清并遏制美国强硬言词下不对称的强硬行动。

白话说,就是以柔克刚,同时扩大统一战线。此一战略能从中方对美商与美国州长的友好态度与实质合作得到印证。北京可能希望在2024年危险的美国大选前,帮助上述民主党参选人在现实主义与对华善意之间建立支点以平衡鹰派,从而降低两国不可控的升温对抗。

但话说回来,中美互信基础薄弱,原因在于多数鸽派遭到少数鹰派绑架,这是华盛顿利益结构使然,除非遭遇一次毁灭性解构,否则美国永远会用好斗的姿态争取全球性维持现状的目的。因此,直到彻底分出胜负,大国竞争是无法避免的。

上述那些民主党总统参选人的友善姿态与理性主张,只在选举期间有效,而且不代表他们放弃了强硬言词,只是改变策略,将攻击目标从外部转向嘴巴好战的竞选对手,如此他们就可以看起来很强硬,但在外部事务上又不显得鹰派,以同时对上选民的矛盾偏好。

不过,日后真选上了就会变脸。拜登就是如此。

和平固然好,但必须朝着总体解决问题迈进

在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同时,台湾大选出现戏剧性转折,马英九介入,蓝白合成局,柯文哲做出了重大让步,形同在民调领先的状态下签了卖身契,自愿为副手。详情会在11月18日确定“柯侯配”或“侯柯配”后再做说明,本文只说一个与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有关的案外案。

柯文哲的让步,让柯党核心幕僚与柯粉都哭倒长城,因为他们万万没料到柯会做出“自杀式妥协”,台湾各界也大为震惊。毕竟,会前蓝白阵营都已摆出决裂与决战的各种准备,舆论不看好合作,评估就算成局,柯也不至于全无底线地让步,但柯自破底线。

11月15日,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左起)、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马英九、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举行蓝白政党协商第二次会议 图自中时新闻网

在全台哗然中,柯晚间上绿媒政论节目说明,被问到这次是否有被介选,柯文哲大白话说:刚才进棚前,AIT来电,要求柯阵营解释,这次蓝白合有没有“中国介入”。此言一出,摄影棚也哗然了,没料到柯文哲敢直接触碰这个敏感话题。

油嘴滑舌半天,柯也没正面回答大陆当局有没有给压力促成蓝白合,但言语间的暗示,似在为自己的重大让步开脱,希望外界理解他的妥协来自对岸施压。

虽然柯文哲没有正面回答,但柯党的“立院”党团总召集人却于隔天公开说,(中国大陆)仍会透过各种方式试图影响台湾选举结果,应审慎以对。

这个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台湾插曲”,证明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毫无互信,姑且不论大陆有没有介选,至少柯文哲坦承AIT来电关切,而美方必然会将此问题摆在中美谈判桌上作为谈资。

在台湾问题上,美方仍旧调重弹,了无新意,但这次,中方除了对美方近年不断炒作的武统时间点予以驳斥之外,还抛出了一个饶有意思的新回答:和平固然好,但是在某一时刻中方必须朝着总体解决问题迈进。

在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议题上,台媒画出两个重点:其一,大陆没有2027或2035年攻台计划。其二,拜登反对北京干预台湾选举,重申“维持现状”。

对于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同一个意思,绿媒用负面词汇凸显美方对中方的强硬,蓝媒用中性词汇强调美方对中方的善意呼吁。不过,所有媒体标题都不如柯文哲的爆料吸睛——AIT要求解释,大陆是否介入蓝白合。赖清德自是打蛇随棍上,据此一口咬定蓝白合是北京促成的。

由此可见,至少在台湾问题上,中美仍是僵局,而且很明显,双方所希望的台湾选举结果并不一样,但底线是防止产生新问题。除此之外,美方希望透过恢复军事高层沟通维持现状,但中方恐怕被迫得一定程度解决旧问题,在统一工作上寻求进展,看时机“朝着总体解决问题迈进”。

而这当然意味着,一旦赖清德当选,台海局势在军事上与经济上都会出现较剧烈的变化,只是变化幅度在短期内得控制在中美都能接受的范围内。而动态变化之事,双方都不会给出具体承诺。

总之就是一句话,中美都在为自己争取时间。若“台独”继续执政,台海动荡不可避免,但暂时会有“安全边界”。除非,拜登再度失信。


 
0
0

Comment list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