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风:四大路径助力台湾青年参与两岸融合

编辑:中评社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5-01-28 21:23:43 共1745人阅读
文章导读 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后李凌风(中评社 袁晓麦摄中评智库基金会和华南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于12月6日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本次青年论坛的主题为“两岸青年交融的湾区角色”……

中评社

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后李凌风(中评社 袁晓麦摄

中评智库基金会和华南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于12月6日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本次青年论坛的主题为“两岸青年交融的湾区角色”。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后李凌风表示,推动台湾青年参与两岸融合,应鼓励文化创作、“种草”行为、发挥市场优势并展开充分研究。根据台湾青年对大陆认知的新特点,通过制定相应对台统战策略,广泛团结台湾青年同胞,对发展壮大台湾爱国统一力量、促进两岸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推动台湾青年踏足大陆:促进两岸融合的必要手段

李凌风指出,根据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2024年9月公布的调查数据,台湾40岁以下的青年群体在政治兴趣和参与度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变化。相较于以往被视为“政治冷漠”的形象,如今超过52%的青年表示对政治感兴趣,71.75%的青年关注政治事件,这些数据显着高于那些认为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比例。他认为,这一变化表明,台湾青年已不再是边缘化的群体,相反,他们正积极参与政治,维护自身社会权益。

李凌风进一步分析道,对于两岸关系问题,约81%的青年倾向于维持现状,显示出对当前局势的谨慎态度。这种共识一方面反映了台湾青年认为现状并非一无是处,因此不会急于改变两岸关系;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台湾青年对大陆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担忧局势的变动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从而更加抗拒与大陆接触。

李凌风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超过90%的青年受访者表示自身及家人没有在大陆工作、学习或投资的经历,这也进一步作证了上述观点。他认为,这种缺乏直接经验的情况,使得台湾青年对大陆的印象和态度往往偏向保守甚至独立。这些认知与身份认同的深层次结构密切相关,构成了台湾青年对大陆态度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数据可以发现,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知与实际经验的断裂,导致了其对大陆的态度更多基于间接的信息,而非亲身接触的体验。而另一方面,过往研究表明,青年获得大陆经验后,其对两岸融合的态度将产生转变。因此,如何推动台湾青年踏足大陆,是促进两岸融合的必要行动手段。

从“统独”到民生:台湾青年关注点的转变

李凌风指出,通过对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与政治活动的观察可知,台湾青年对“统独”议题的关注转向对民生议题与在地建设关注。这表明,在经历2020年意识形态对抗的高峰后,台湾青年不再轻易受到“统独议题”的左右,而是更多从现实层面思考与大陆的关系。根据2023年台湾《远见》杂志的民意调查结果,69%的台湾青年表示不愿意自己或家人上战场,而总体民意中有74.4%认为应当与大陆加强互动往来。这种态度反映了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的复杂感受——尽管存在担忧和距离感,但加强互动的需求和可能性依然存在。

李凌风表示,部分台湾青年对大陆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例如,台湾亲绿网红钟明轩在视频网站上分享其大陆旅游见闻,坦言喜欢中华文化,并称大陆之行改变了自己对大陆的印象与态度。他认为,这表明,尽管台湾青年对大陆的情感复杂,但通过实地接触和交流,他们可能逐渐摆脱政治倾向的束缚,形成对大陆的更客观认知。这一转变也为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基础。此外,台湾青年也积极活跃在小红书、抖音与bilibili等网站平台上,积极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关注大陆,瞭解大陆。

李凌风基于过往的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指出,尽管台湾青年承认两岸在文化与历史上存在深厚联系,但在意识层面上,他们通常将大陆视为与其他海外地区相似的“岛外地区”,并未因亲缘或历史因素赋予大陆特殊地位。他表示,由于成长环境中的逆反心理,不少青年对官方的公开信息持怀疑态度。特别是除了经济因素外,台湾青年赴陆的另一大主要吸引点,即是大陆流行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所产生的吸引力。访谈内容显示,对目的地的好奇心与向往心理构成了台湾青年前往岛外地区的主要动机,而不仅仅是两岸历史或亲缘联系的影响。

台湾青年扎根大陆:环境比机遇更重要

李凌风表示,从长期居住在大陆的台湾青年访谈与观察,可以归纳出能够促使他们在前往大陆后继续在大陆扎根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换个地方试试看”。选择大陆不仅是因为亲缘因素,更重要的是大陆的环境与机遇。相比机遇,环境因素更能促使台湾青年选择“留下来”,包括与当地民众一样的制度标准、更支持青年创业的政策以及包容的社会氛围。

李凌风认为,此与过往的研究认为“需积极为台湾青年扎根大陆创造机遇”不同,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台湾青年并不在意在大陆的机遇多寡,甚至可以自我创造机遇。因此,在推动台湾青年转变对陆态度,推动与促进台湾青年两岸交流融合,除了官方的努力,更需要借助民间甚至是社会大众的力量。

多管齐下:推动台湾青年参与两岸融合

最后,根据台湾青年对大陆认知的新特点,如何推动台湾青年参与两岸融合?李凌风认为,可从文化交流、社会互动、政策优化和舆情研判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鼓励文化创作,建设国家精品文娱旅资源传播矩阵。李凌风认为,长期以来,《甄嬛传》《人世间》《繁花》等文艺作品和大陆各旅游目的地都有着大量台湾青年受众,这意味着两岸文化的相似性仍然被大多数台湾青年所接受和认同。因此,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以台湾青年聚集的抖音、小红书、爱奇艺台湾等社交媒体为平台,整合大陆丰富的精品文娱旅作品,并鼓励相关文化创作,转政治硬宣传为文化软宣传,搭建面向台湾青年的国家精品文娱旅资源传播矩阵。通过在日常娱乐活动中培养台湾青年群体对大陆的熟悉感,吸引台湾青年关注乃至主动进行交流互动,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其积极融入大陆。

台湾青年扎根大陆:环境比机遇更重要

李凌风表示,从长期居住在大陆的台湾青年访谈与观察,可以归纳出能够促使他们在前往大陆后继续在大陆扎根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换个地方试试看”。选择大陆不仅是因为亲缘因素,更重要的是大陆的环境与机遇。相比机遇,环境因素更能促使台湾青年选择“留下来”,包括与当地民众一样的制度标准、更支持青年创业的政策以及包容的社会氛围。

李凌风认为,此与过往的研究认为“需积极为台湾青年扎根大陆创造机遇”不同,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台湾青年并不在意在大陆的机遇多寡,甚至可以自我创造机遇。因此,在推动台湾青年转变对陆态度,推动与促进台湾青年两岸交流融合,除了官方的努力,更需要借助民间甚至是社会大众的力量。

多管齐下:推动台湾青年参与两岸融合

最后,根据台湾青年对大陆认知的新特点,如何推动台湾青年参与两岸融合?李凌风认为,可从文化交流、社会互动、政策优化和舆情研判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鼓励文化创作,建设国家精品文娱旅资源传播矩阵。李凌风认为,长期以来,《甄嬛传》《人世间》《繁花》等文艺作品和大陆各旅游目的地都有着大量台湾青年受众,这意味着两岸文化的相似性仍然被大多数台湾青年所接受和认同。因此,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以台湾青年聚集的抖音、小红书、爱奇艺台湾等社交媒体为平台,整合大陆丰富的精品文娱旅作品,并鼓励相关文化创作,转政治硬宣传为文化软宣传,搭建面向台湾青年的国家精品文娱旅资源传播矩阵。通过在日常娱乐活动中培养台湾青年群体对大陆的熟悉感,吸引台湾青年关注乃至主动进行交流互动,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其积极融入大陆。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