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转型 中资企业如何应变(六)密松之痛——认可
缅甸转型 中资企业如何应变(六)密松之痛——认可
来源:无界新闻 记者:高美
对于在缅甸的中资企业来说“社会认可”是一个新名词
回到仰光。
在一个僻静的小巷里,无界新闻记者见到了“缅甸负责任商业中心”的主任维琪·鲍曼。这是一家颇具影响力的NGO,主要目的是促进缅甸企业采取负责任的商业行为。鲍曼的另一个身份,是前英国驻缅甸大使。她在缅甸生活了十几年,会说流利的缅语,曾在这个英国的前殖民地国家担任了四年大使。
“缅甸负责任商业中心”主任维琪·鲍曼
就在此前一周,蒋立哲曾到仰光与鲍曼会面,听取她对中电投即将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意见,并根据鲍曼的建议,将社会责任报告改成了可持续发展报告。“鲍曼认为在社会责任和公众沟通方面,我们是在缅甸做得最好的中资公司。”蒋立哲对这个评价略感欣慰。
这一点也得到了鲍曼的确认:“就我观察,中国在缅甸的大型企业中,中电投是迄今为止在社区参与和对外公共关系方面做得最好的一个。”
中电投采取了很多措施支持移民村教育
然而,这其中的大部分努力都是在密松项目被暂停之后才进行的。
在鲍曼看来,密松项目所遇到的挫折,是一个在运营过程中没有得到“社会许可”的经典案例。
“社会许可”是相对于“法律许可”而言。显然,密松项目具备完备的“法律许可”,不管是从哪一个法律文件来说,都是合法的项目。但社会许可不一样。“你无法向谁去申请获得社会许可,”鲍曼举起一张纸,“它不是一张印着’社会许可’字样的证书,有个人签上名,拿去,你就获得了社会许可。不是这样的,它关涉的是信任。”
最关键的是,随着缅甸的民主转型,“社会许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你们现在所做的这些,如果在项目被搁置之前去做,是不是会更好?”对于这个问题,蒋立哲只是回答:“那时候这个国家没有这条件啊!”
鲍曼不这么认为。“项目如今的情况,缅甸政府和中电投都需为此负责。”她说,在风险评估阶段,中电投就应该问自己,“如果政府更迭,项目会怎样?会继续进行还是会遇到反对?” “他们的误区就在于认为只要政府与政府间关系不错就行了,就够了。西方公司不会就这么进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样风险太高了。”
鲍曼说她不想打击中电投,但事实是,重新获得缅甸的社会许可需要漫长的时间。“你必须从第一天就开始做这个工作,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重新赢回来。他们做了很多,我也不想让他们泄气,但是他们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鲍曼还认为,缅甸社会环境转变之后,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再想在这里“挣快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