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两岸 蔡英文「答卷」尚未完 北京仍盼「九二共识」
作者:邵宗海
从国台办的响应来看,大陆方面认为蔡英文对于两岸关系的演说不够具体,没有清楚的说出承认「九二共识」,在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这些根本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但是,这样的表态并非完全否定蔡的就职演说,因为国台办说「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而不是一份「不及格的答卷」,所以仍然希望蔡能够在两岸关系上作出更多具体的表述,也给蔡一个「补充答题」的补考机会。
蔡英文520就职演说,与两岸关系有关的部份,并没有出现北京所期待她会说出的「九二共识」这四个字。
一、解析蔡英文就职演说中的两岸部份
但是综观演说全文,仔细来研读她的前后内容逻辑,加上再比较她在当选后与就职前的相关看法,笔者还是会说,蔡英文虽然没有说出「九二共识」,但表达的用字遣词方面,确有其善意,而且也非常接近过去八年的马英九主张。这可摘录蔡的演说中一些片段来左证:
1、对南海及钓鱼台的立场,她与马的主张非常接近。蔡英文说:「我依照『中华民国宪法』当选『总统』,我有责任捍卫『中华民国』的主权和领土;对于东海及南海问题,我们主张应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此南海风云时刻,北京应该乐意听到这项论述。
2、没有「九二共识」说法,但已隐含「九二共识」内涵。蔡英文说:「1992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个历史事实」。这段话的重点是蔡说出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已不像过去只单说「历史事实」。不过对「历史事实」,也只有「尊重」,而没有说「接受」。
3、两岸今后的接触与谈判,新政府仍将秉持一个没能说出口「一中原则」来推动。譬如蔡英文说:在这个既有的事实与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这里所提到的「宪法」与「法律」,两岸之间不仅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且也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华民国」,是典型的「一中原则台湾版」。
不过,演讲全文中,还是看到蔡英文虽然提到新政府对台湾所面临的挑战,将「诚实以对、并解决问题」。两岸之间的问题已经到了她的任内,但蔡只用了「和平的积极沟通者」一词就带过。不像对「年金改革」,有承诺一年之内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又如面对如228历史的伤痛,也说出在「总统府」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在三年之内,完成台湾自己的转型正义调查报告书;甚至针对「司法改革」,都喊出于今年10月要召开司法「国是会议」。
另外,蔡英文在演讲全文中,也仍有部份的自我矛盾看法,以及藏有北京可能会有隐忧的「分离意识」。譬如说,她虽然一直强调寻求依循「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却仍无意间提出自己是「新国家」的认知:「1996年台湾第一次『总统』直选,到今天刚好20年」,蔡并说「而过去20年…我们成功渡过了许多新兴民主国家必须面对的难关」。
二、比较蔡英文就职前与就职时的讲话的内容
1、对「九二共识」,从只「承认『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增加了有「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的补充 在选前,2015年12月25日举行的「总统」大选电视政见会中,蔡英文说,将秉持「沟通、诚信、不把两岸当作选举操作」三原则来处理两岸问题。她认为,不需在「九二共识」议题上继续内耗,应回归到九二两岸会谈的基本事实和「求同存异」精神。民进党没有否认1992年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也认同当年双方都秉持相互谅解精神,求同存异。
而在就职演说中,蔡英文则说两岸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将努力维持现有的机制。她并说「1992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个历史事实」。她认为1992年两岸是在香港有个会谈,但是会谈中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大家至少同意的意见是秉于相互谅解,求同存异,让两岸关系继续往前推动,这段历史事实我们没有否认,我们是接受的。
2、从只是单纯「维持现状」,进展到更为具体的「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的论述 在选前,以2015年12月25日举行的「总统」大选电视政见会那次论述为例,蔡英文曾以「维持现状」的「台湾共识」为核心,表示将遵循「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希望在过去二十多年,两岸协商和交流互动的成果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
稍后在2015年12月27日「总统」大选第一场电视辩论中,蔡英文在提到两岸政策时,再度强调「维持现状」,并解释她的「维持现状」不同点:在于民主透明、人民参与。蔡英文强调,关于「九二共识」的问题,她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她说:「从到美国CSIS(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演讲,一路以来我的讲法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现行『中华民国』体制之下,遵循民意,遵循民主机制,推动两岸关系」。
而等到就职演说,蔡英文则更具体提出自1992年之后,「20多年来双方交流、协商所累积形成的现状与成果,两岸都应该共同珍惜与维护,并在这个既有的事实与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而这个改变,应该是看到蔡英文间接支持「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实际规范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严格来说,她甚至有接纳其中尚有「一个国家」或「一个中国」意涵的意愿。
但是不可否认的,蔡英文就是不愿开口说出「九二共识」这四个字,或其核心内容「两岸同属一中」这六个字。这或许因为这些用词在民进党内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成份,对甫告就任的她来说,必须小心翼翼的来处理。但另方面,是否在她内心世界里尚有些台湾与中国大陆分离的意识,谈「一中」太接近北京的立场,谈「中华民国」至少跟大陆尚有一段「政治区隔」的距离?
三、来自中国大陆响应的解读:坚持回到「九二共识」
1、官方及官媒认为蔡英文演说中没有清楚提出「九二共识」一词 在蔡英文就职演说后的几个小时,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官方回应:坚定认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因「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九二共识」经过两岸双方明确授权认可,得到两岸领导人共同确认,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
中央台办、国台办的新闻稿上提到:「我们注意到,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今天的讲话中,提到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和达成了若干共同认知,表示要依据现行规定和有关条例处理两岸关系事务,在既有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但是,在两岸同胞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接着就在蔡英文就职的隔天上午,即5月21日,国台办与海协会同时发文证实,蔡英文因为没有明确接受「九二共识」,因此两岸大陆事务主管的热线,两会授权协商谈判机制都将中断或暂停。这意味?自2008年以来所签署的23项协议下设立近20个「小两会」及联系窗口均将暂停运作。
同时间,《人民日报》在5月2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时指出,「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要维持现状,要继承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就必须对两岸关系的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只有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才不会得而复失」。
同日,《环球时报》亦发表社评:「对大陆来说,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她对『一中』需要做进一步的明确回答,这一重大原则是不能通过模棱两可的文字游戏来替代的。在这个问题上大陆没有退让的空间,如果我们退了,就意味?『一中』原则可以打折扣,台激进势力就可能进一步认为『台独』是可以通过变通的柔性方式来加以推进的」。
2、学界部份对蔡「就职演说」内容,虽觉得有正面意义,但仍要求「九二共识」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周志怀表示,蔡英文的就职演说具有弹性,大陆解读是向大陆表达善意,符合与大陆相向而行的一步。他认为蔡的演说为两岸破冰创造了条件。他说,蔡英文虽没讲「九二共识」,但大陆注意到蔡出现新的表述,即「要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和其他相关法规处理两岸事务」。尤其是「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从此条例的名称和总则来看有两点涵义,一是条例总则说,主要是规范国家统一前两岸人民的往来,统一的概念出来了。另一是条例名称是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一个国家两个地区的涵义也出来了。从这个角度看,周志怀是认为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是有弹性的一面,这一步还是符合与大陆相向而行的一步。
但周志怀也提醒,蔡英文对大陆关切的核心问题没有响应,在「九二共识」上没有明确表态。由于「九二共识」回答了两岸的性质,国台办、陆委会的沟通联系机制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会出现困难,大陆希望蔡能在「九二共识」上有一个清晰的表态。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也认为,从大陆方面来看,虽然不会特别满意,但目前来看,还是保留?继续观察的空间,大陆应不会给予正面的肯定,但也不会恶言相向,总体来说,不会有特别负面的评价。
上海市台湾研究会会长严安林认为,蔡的演讲稿中有些调整,没有坚持民进党既有的「台独」立场,有些表态是有进步的。他指出,蔡英文用了1992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说出了和「九二共识」比较接近的意思。但是严安林认为,蔡英文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给出明确响应,包括两岸关系的性质也没有回答,恐怕还是有问题的。
四、结论
首先从国台办的响应来看,大陆方面认为蔡英文对于两岸关系的演说不够具体,没有清楚的说出承认「九二共识」,在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这些根本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但是,这样的表态并非完全否定蔡的就职演说,因为国台办说「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而不是一份「不及格的答卷」,所以仍然希望蔡英文能够在两岸关系上作出更多具体的表述,也给蔡一个「补充答题」的补考机会,希望听其言观其行。
其次,学界对于蔡的演说反倒是比较正面的看法,认为蔡的演讲至少尽力往「九二共识」靠拢,虽然她无法明确地说出口,但也没有坚持民进党既有的「台独」立场。因此,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是有弹性的一面,这一步还是符合与大陆相向而行的一步。
最后,是蔡英文与她团队在摒除「九二共识」之前,真的疏忽了他们应该必须有所警惕的一些认知:
第一,依北京过去惯例来看,中共领导人曾经说过的话,或特别提及的用词,甚至于这项用词已加载中共的重要文件,一定有它的用意与存在的价值,而且它是不会轻易被更动。最主要的是,这些用词一旦要被消除或变更,试想领导人会怎么来说服他内部的民意?更重要的是,习近平在去年及今年已多次提醒要台湾列入「九二共识」,蔡英文的拒绝,叫习近平将如何平顺的走下台阶?
第二,两岸之间一些用词的问题,特别对北京来说,把它定调为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敲定的,可能需要很漫长时间的过程,从蔡英文520的演讲稿内容来看,她个人、或撰稿幕僚、甚至民进党执政团队,都可能没有了解这个症结点。像「九二共识」这样的一个互信基础的建立过程,自1992到2008年,整整走了近16年。而蔡英文520演讲只提到「尊重这个历史事实」,即使有善意,可能也需北京要走一段时间后,才能消化其中含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