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兴亚人」问题何时了
近来罗兴亚难民潮一浪高过一浪,引起世人瞩目。鉴于缅甸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违反人权,美国宗教自由委员会(USCIRF)于今年5月初要求美国国务院制裁缅甸,美国认为,缅甸虽然已经在转变,但人权问题和国内民族问题,仍未能有效解决,特别是若开邦、孟加拉裔问题等,因而不久前奥巴马依据总统权力,延长了对缅甸的经济制裁。自2012年6月以来缅甸若开邦罗兴亚穆斯林与佛教徒之间的暴力冲突愈演愈烈。2012年10月31日缅甸总统府的新闻公报说:「西部若开邦最近爆发的新一轮骚乱,有国外势力参与制造和煽动。而骚乱更有转变成武装冲突的迹象。」据缅甸First-11报2012年11月11日报导:当天下午一支缅甸边防安全武装与一支来历不明的孟加拉国武装发生相互射击。这次罗兴亚与佛教徒的持续冲突,无疑为缅甸蜕变增添阻力。目前,无论奥巴马还是昂山素季都想淡化这个问题。昂山素季干脆不表态,她指出,她不会使用「道德领导力」来支持种族冲突的其中一方,并拒绝为罗兴亚人出面说话。她2012年11月3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访问时呼吁各方相互容忍,但表示在没有审视问题根源的情况下,她不会滥用自己在道德上的领导力来推动罗兴亚人的事业。这令其国际支持者为此感到失望。或许这也是原因之一,昂山素季反对目前奥巴马访缅。欧盟也希望息事宁人,欧洲委员会主席巴洛佐呼吁缅甸结束西部若开邦的宗教与种族冲突,他说:「我们深切关注若开邦的局势,以及缅甸的改革和民主化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希望所有宗教领袖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他还说,如果能够获得安全保证,欧盟准备提供400万欧元的立即人道援助。
但并不是所有的民主斗士能镇静下来,哥哥基(Ko Ko Gyi)是88 Generation Students’Group成立者,1988年和2007年学运民运领导人之一,因反对军事独裁制度而被判刑65年,今年1月13日才获释。他却声明国家主权不容侵犯,要和政府携手对付罗兴亚暴乱及对抗外国干涉内政;吴丁吴(U Tin Oo)是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副主席,上世纪曾是缅甸第四任国防部长,青壮时期曾武力镇压过若开邦孟加拉国人的内乱与骚动。他在接受采访时说:「1959至1960年奈温看守政府上台,东巴基斯坦同意跟我们划清边界线,消除纠纷。我们检查户口,凡偷渡过来的,都被我们eviction order驱逐出境。我们当时发公民身份证给当地居民。从此凡没有公民身份证的,全驱逐出境。我记得非法入境者当时总共约13800名。由于我们的边境移民局官员贪污受贿,非法入境者继续大量涌入,与当地土生土长的罗兴亚人混居,使当地若开族佛教徒和土生土长的若开穆斯林极为不满。我至今不认为我国有罗兴亚人与罗兴亚语,其实那是孟加拉国人与孟加拉国语或乌尔都语。」
据1978年统计,在若开邦170万人口中穆斯林占60万,如今已增至100多万,主要聚居在纳弗河(Naaf R.)东岸的边境城镇——貌都(Maungdaw)和布帝洞(Buthidaung)。他们分属于3个不同的穆斯林派系。最大一派罗兴亚(Rohingya)派是阿拉伯商人的后裔,于7世纪开始定居在纳弗河一带;另一派是卡曼齐派(Kamanchi),其祖先大部分为商人,于18世纪末跟随莫卧尔亲王抵缅定居;第三派是由孟加拉国吉大港农民和渔民组成,于数十年前移居缅甸的。他们与缅甸土著融合形成的混血民族,与其他来自南亚次大陆的移民有所区别。罗兴亚人以务农为主,小部分人从事渔业和商贸,个别人是工匠、铁匠和木匠,其中商贸活动以经营医药和大米为主。罗兴亚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由于多数没有公民资格,在缅甸的罗兴亚人无法接受高等教育,而传统的宗教学校无法满足该民族的教育需求。罗兴亚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字母表,并且一度失传。部分罗兴亚知识分子试图发明新的字母表来复活其语言,但终因内部分歧严重而没有成功。15世纪初叶,第一个穆斯林王国在阿拉干建立,直到1784年阿拉干才正式并入了缅甸版图。
缅甸最后一次大规模驱逐罗兴亚人事件发生在1978年。当年3月17日,缅甸发动了一场代号为Naga Min的调查移民紧急行动。一个月内有20万难民逃往孟加拉国。这起事件的根源在于穆斯林反政府分子在罗兴亚居民和在穆斯林占统治地位的地区煽动「解放运动」。罗兴亚穆斯林独立运动(Mujahid)领导人穆罕默德•扎菲尔在同《达卡周刊》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他们的唯一目标是争取解放。在若开地区,穆斯林要求独立的解放运动起源于1950年。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在边界城镇貌都和布帝洞。
缅甸政府在若开邦检查身份的主要目的虽然是为了统计该地区非法移民的数量,但这样做显然有助于发现和清除叛乱分子和分离主义者。因为,穆斯林叛乱分子在他们的同情者中找到了安全的避风港,他们在共同的边界上来去自如,逃避检查。缅甸政府对非法移民的不断增加尤为担心,前内政部长盛伦(Sein Lwin)准将在1981年说:「如果我们的移民官员为了一点小便宜就继续让非法移民进来并发给他们公民证,缅甸就不可能作为一个国家独立存在,而它的原住民便会被吞没,成为博物馆里的老古董。」
1982年,奈温政府颁布新的「缅甸公民法」,把公民分成3个等级,即持红卡的「真正公民」、持蓝卡的「客籍公民」和持绿卡的「准公民」,试图一揽子解决罗兴亚人的问题,但效果欠佳,即使有些人领到身份证也是白色的临时身份证,有别于普通缅甸公民携带的红色身份证,并被严厉隔离,限制生育。
1989年底,苏貌(Saw Maung)政府开始以强制手段,在若开邦北部穆斯林占优势的地区建立缅甸佛教徒定居点。在许多地区,新的移民取代了穆斯林。自那时候起,穆斯林便再次不断地逃亡孟加拉国,逃亡人数达15万,孟加拉国政府要求联合国和友好国家对缅甸施力压力。尽管绝大多数伊斯兰国家和一些缅甸邻国的反应对孟加拉国有利,但缅甸军人政府对外部的压力一般都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2013年11月27日,缅甸联邦议员民族民主党吴登纽U.Thein Nyunt 在针对联合国缅甸人权代表要求缅甸修改1982年「缅甸公民法」给予罗兴亚人缅甸公民身份时宣称:「要坚决捍卫1982年公民法,不能修改该条款。」
最近缅甸当局仍坚持一贯立场:在缅甸的135种原住民当中没有罗兴亚族,希望其它国家能吸收他们。
缅甸在罗兴亚人问题上压力很大,常常受到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穆斯林国家的指责,曾经有个别中东国家甚至威胁要发动圣战。面对一个贫穷落后且有宗教背景的人口大国,缅甸担心自身的安全,情有可原。在罗兴亚难民中,有许多是经济难民,他们既不想呆在缅甸,也不想去孟加拉,他们向往的是经济较好的马来西亚和印尼等穆斯林国家。
马来西亚和缅甸因为罗兴亚人课题爆发外交风波,12月4号,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和反对党伊斯兰党主席哈迪阿旺等朝野穆斯林领袖出席了在吉隆坡举行的大集会,抗议缅甸政府迫害罗兴亚人。他还呼吁印尼加入抗议行列。纳吉当时批评昂山素季对罗兴亚人的遭遇无动于衷,引起缅方不满,缅甸先后传召马来西亚驻缅大使并宣布暂时停止输出劳工到马来西亚,以抗议纳吉政府干涉缅甸内政。缅甸觉廷总统也否认缅甸对罗兴亚人「种族清洗」或「大屠杀」的指控,并指这和现实状况差距甚大。他说:「这种不负责任的指控,将恶化两方已越趋两极化的关系,并煽动暴力极端主义。任何可能激化极端运动的行为,不仅危及东盟的团结,也会影响区域和平与稳定。」昂山素季12月2日也警告国际社会不要在若开事情上火上加油。她在结束对新加坡访问前接受Channel News Asia电视台记者访问时警告说,正当我们在努力促使若开两个族群和解、争取地区和平的时候,国际社会如果给予帮忙,我们是会很感激的,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把事情推向坏的方向,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昨天缅甸政府就两份外国媒体Daily Mail和The Independent提出控告。其中Daily Mail张冠李戴,把在柬埔寨发生的难民事件说成在缅甸发生,而The Independent歪曲了昂山素季在新加坡对缅甸劳工的讲话。
实际上该地区并不只是穆斯林在担心,若开民族也一样在恐慌,在貌都地区若开民族一天比一天减少情况也使人心情沉重。缅甸提出的理据也并非毫无道理。国际社会应根据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调解该问题,首先多提供更多人道主义援助,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
作者:林锡星 广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