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砸缅甸中资企业,幕后真相是什么
作者:黄日涵 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华侨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
2月24日,一则《缅甸中企遭冲击:两三百人打砸7名中国员工被控制》的消息被迅速传播,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也在第一时间回应,瞬间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面临的风险再度被热议。众所周知,缅甸密松水坝2011年停摆之后,已经一定程度影响到中国企业入缅淘金的热潮。这一次缅甸仰光中国服装企业被打砸的事件,更是让一些想进入缅甸的中资企业心理犯起嘀咕,那么这次事件的内幕是怎样的?
图为缅甸罢工工人,中国服装企业员工现场拍摄。其实,对于这个事情我们应该客观来看。这家叫杭州百艺纺织制衣(缅甸)有限公司的企业在对外宣传上说自己是一家美资企业,总投资1800万美元。既然是美国资本的企业,应该去找美国大使馆处理这个事情更为妥当,但对于这家企业雇佣的中国籍工人,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都会提供必要的帮助。回到事件本身,这家纺织制衣厂的事件其实已经发酵多时,之前已经罢工过两次。
但是事件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根据缅甸政府公布最低工资标准。自2015年9月1日起,缅甸将在全国境内实行每日3600缅元(约合2.8美元)的最低工资标准。从这之后,缅甸各地尤其是仰光工厂的老板和工人之间爆发的劳资矛盾纠纷,几乎已经是家常便饭,尤其是依赖订单生存的成衣行业。一方面是员工要求涨薪的诉求,另一方面却是企业主难以为继的生意,所以目前在缅甸的中国服装企业举步维艰。
从账面上来看,一天2.8美元的最低工资看似不高,但相对于缅甸国内整体的收入水平来说,2.8美元一天的工资加上福利待遇,也并不低。除此之外,由于缅甸的社会转型时间并不长,大多数的工人,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往往无法达到企业主的生产需求。缅甸当地工人的熟练水平不要说和中国工人相比就是同孟加拉国工人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企业主的需求和工人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使得这二者矛盾难以调和。屋漏偏逢连阴雨,2016年新修订的《工厂条例》更是规定,缅甸境内的工厂以及企业,要想让工人加班,必须向劳工法审核局汇报具体的加班时间,《劳工法》规定工人上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8个小时,每周加班时间不得超过12个小时,否则雇主或总经理将依照法律被罚款200万缅元,并且将判不超过3个月的有期徒刑。仅在2016年1月到10月就已经有80多家企业被劳工局处罚,被法庭庭审的13家工厂里就有6个成衣厂。
图为缅甸罢工工人,中国服装企业员工现场拍摄。由此可见,成衣厂要在缅甸生存下去也是困难重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缅甸的成衣企业只能采取增加自动化设备以及裁员的方式。这样一来看似从表面上解决了矛盾,但埋下了更深层次的隐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清润表示,这次打砸事件中,不仅有劳工诉求,而且有之前离厂的一些员工参与到其中要求回去上班,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事情更加复杂。
根据《缅甸金凤凰》报社记者张翀提供的信息,近些年在仰光遭遇罢工的企业不仅有中国大陆企业,韩国企业、台湾地区企业以及缅甸自己的工厂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但发展到大规模打砸抢事件却不多见。更需要注意到的是随着缅甸民盟的执政,缅甸国内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缅甸国内的非政府组织也变得越来越多。目前在缅甸出现了很多工会组织,而且大多数缅甸国内出现的罢工活动发起人往往都不是工厂的员工而是专职的工会人员,也不能排除这些组织有幕后机构在支持的可能性。
甚至域外大国势力的渗透也可能成为这些劳工组织发起罢工的深层原因,这些都是中国企业赴缅投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对于缅甸当局而言,要想解决缅甸的长期发展问题,也需要从政府层面与相关机构合作,加强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培训,提高缅甸劳工的素质。但归根结底,中国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强内功的修炼。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中国企业尤其是利润微薄的民营企业在入缅投资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风险,未雨绸缪,不要出现了风险再后悔莫及。
注: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不代表本网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