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印度是如何肢解巴基斯坦的?

编辑:首席战略官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7-08-10 13:35:17 共2253人阅读
文章导读 图解:印度是如何肢解巴基斯坦的?

来源:柳丁 首席战略官

在那十一月和十二月里,

芒果林中清香扑鼻,使我心醉,使我神迷。

在那九月里和十月里,

稻谷一片金黄,长得无比温柔,无比美丽。

在那榕树下,在河岸上,

你铺开你的长裙,它的样子多么神奇。

你的话语有如甘露,令人心旷神怡,

金色的孟加拉,我的母亲,我爱你

1906年,大诗人泰戈尔写下了这首《金色的孟加拉,我爱你》。诗句的优美,让人沉醉,也把孟加拉美丽富饶的形象生动的展示在我们眼前。

这首诗,后来被谱曲成为了孟加拉国国歌。

但就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1971年爆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对南亚次大陆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就扒一扒印度武装入侵它国,实现独霸南亚的黑历史。

黄麻之国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平原上,南濒孟加拉湾,东南与缅甸接壤,东、西、北三面则与印度毗连。

孟加拉的国旗与日本唯一的不同在于底色是绿色。由于盛产黄麻,被称为“黄麻之国”。

家园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孟加拉国有三大特点:

1 · 人多

在这片面积还不到10个北京的土地上,人口达到1.59亿,居世界第9。这里的人口密度为1107人/平方公里,是印度的2.5倍,是世界上5000万以上人口国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

虽然这一地区遍布人口超级大国

但孟加拉的密集度绝对第一

需要挂火车的。

2 · 水多

孟加拉国地势低平,处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納河三大水系入海口处。全国有大小河流230多条,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国家之一。

众多河流汇聚于此

最终使得恒河三角洲成为世界最大三角洲

同时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湿热多雨,雨季极易泛滥。 孟加拉约有50—60万个池塘,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4个池塘,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

恒河三角洲

恒河三角洲几乎就是孟加拉的全部

3 · 寺多

孟加拉首都达卡被称为“清真寺之城”,市内有800多座清真寺。其中奠基于1960年的巴伊特-穆卡拉姆清真寺规模最大,可供数万人同时礼拜。

巴伊特-穆卡拉姆清真寺

从公元前4世纪并入印度孔雀王朝开始,孟加拉先后被笈多王朝、德里苏丹国等统治。14世纪,孟加拉地区出现独立的孟加拉苏丹国,1576年被莫卧儿帝国吞并。

莫卧儿帝国与孟加拉

1757年,英国征服孟加拉,将其变为英属印度一个省,此后曾被英国殖民政府分割成东西两部,后来复合。

1947年印巴分治时,孟加拉地区被再次分割,西孟加拉地区归印度(今西孟加拉邦),东孟加拉地区归巴基斯坦(后改名称东巴基斯坦),由此埋下了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祸根。

印度西孟加拉邦与当今的孟加拉国

孟加拉这一地区的分割

严重削弱了孟加拉地区以及加尔各答的经济

危机暗伏

与中国高度集中统一的特性不同,南亚次大陆的典型特征就是分裂,具体表现为民族的分裂、宗教的分裂、阶层的分裂、土邦的分裂等等。

谁试图将分裂的南亚捏为整体,就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内部高度破碎的印度

地理分裂是印度分裂的重要原因

莫卧儿帝国的奥朗则布试图做最后的努力统一印度,失败了。英国人统治印度二百年,也最终没有能够消弭印度内部的这些矛盾。

奥朗则布

1 · 宗教矛盾

伊斯兰教是随着历史上德里苏丹国、莫卧儿王朝等外来入侵者建立的政权,以“剑与火”的方式传播开来的。

印度教等宗教作为本土宗教,虽然主要信奉者为被统治阶层,但是由于印度本地人数众多,因此也拥有强大实力。

莫卧儿帝国长期推行伊斯兰教压制印度教等本土宗教的政策,间接导致了帝国的解体。英国统治期间,这种矛盾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加剧。


 


 

1926-1927年1年时间, 两大宗教信徒之间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就发生了40余次,死197人, 伤1598人。

2 · 民族矛盾

南亚次大陆民族众多。

印度内部,印度斯坦族占 46.3%,是主要民族。剩余的少数民族如泰卢固族 8.6%,孟加拉族 7.7%,马拉地族 7.6%,泰米尔族 7.4%等。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即使是少数民族,绝对人数也仍然众多。

巴基斯坦内部,旁遮普族占63%,占多数。其余信德族占18%,帕坦族占11%,俾路支族占4%。而东巴基斯坦内部,孟加拉族占98%,是绝对多数人口。

巴基斯坦也是个地方势力强大的国家

旁遮普和信德居于主导地位

如此复杂的民族构成,不仅使得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内部分离主义盛行,也造成了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之间的深刻矛盾。

真纳、甘地、尼赫鲁

人生的走向,谁能预料到呢

1947年,在蒙巴顿勋爵的主持下,南亚次大陆发生了著名的印巴分治,分家后的两国先后于1947、1965年爆发两场战争,互有胜负。

蒙巴顿勋爵&甘地

然而由于巴基斯坦内部的矛盾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调和,东巴基斯坦的分离趋势愈加明显,给了印度梦寐以求的机会打败对手。

两个巴基斯坦之间隔着印度的国土,相距两千多公里。虽然两地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但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政治权力分配上,虽然东巴的孟加拉族人数占全巴的人口56% ,但其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权力基本上掌握在西巴人手中。孟加拉人认为自己在国家机构中受到排挤和歧视。

经济利益矛盾上,东巴的农产品为巴基斯坦创造大量外汇收入,但是巴政府将东巴的大量收入主要用于西巴建设,东巴仅能得到其中的20%。这种厚此薄彼的行为加剧了东西巴之间的经济差距,矛盾也随之加深。

民族文化差异上,尽管巴基斯坦有54%的人讲孟加拉语,巴基斯坦政府却坚持将西巴人使用的乌尔都语作为国语,这让孟加拉人难以接受。

1970年巴基斯坦大选,在东巴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人民联盟”以穆吉布·拉赫曼为首获得胜利,在国民议会中占多数席位。

这家议会大党提出的《六点纲领》主张东巴自治,遭到了巴中央政府的拒绝。这一分歧使巴国内政治局势日益紧张。

提出六点纲领时的穆吉布·拉赫曼

1971年3月,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以东巴法律和秩序失控为由,派军队进入东巴镇压。

人民联盟部分成员逃往印度,于1971年4月在印度建立“孟加拉国临时政府”,东、西巴正式分裂。

大国暗战

印度始终视巴基斯坦为称霸南亚的心腹大患,得此机会自然欣喜若狂。

但是印度总理英吉拉·甘地夫人深知以印度一国之国力,断然不能贸然行事。

首先是来自中国的影响。喜马拉雅山对面的邻居曾在10年前曾痛击印度,让印度不得不顾虑中国的态度。

一千年前也曾痛击过一次

点击下图即可打开

其次,美国历来奉行亲巴政策,巴基斯坦先后加入美国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后更名为“中央条约组织”),是美国事实上的盟友。介入巴基斯坦内政,美国不可能置身事外。

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分布(已解散)

 

然而,1971年夏天,美苏争霸形势出现重大变化,让印度看到了机会。7月份,基辛格秘密访华获得巨大成功,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这一历史事件本应给印度带来巨大威慑,但是苏联看到了中美联合后,南亚次大陆的走向必将不利于苏联的利益扩张。

8月份,苏联派遣外长访印,同印度缔结了为期二十年带有军事同盟性质《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向印度提供了强力的军事援助。

状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此时的美国却深陷越南泥潭,无意也无力介入印巴争端。美国原寄希望于中国介入,美国仅仅在背后提供支持。然而“913事件”的发生,让中国保持内部的稳定成为当务之急,对于南亚的局势也没有精力去应对。

美国有点忙

图为越战现场

如此一来,印度的对手只剩下巴基斯坦,东巴一战势所难免。

雷霆一击

战争爆发前,印度在东巴方向投入海军舰艇26艘(包括航空母舰)、舰载飞机33架,加上陆军17万人。在西巴方向,印度投入海军舰艇20余艘,陆军13个师8个旅,空军20多个中队300架飞机。

巴基斯坦在东巴方向拥有海军舰艇约10艘,陆军4个师13个旅,空军2个中队17架战机,总兵力约9万人。在西巴方向,巴投入海军舰艇约20余艘,陆军12个师7个旅,20个空军中队。

专业军迷可以去搜索下

更详细的双方武器资料

总的来说,在东巴方向,印军占有明显优势,巴军处于劣势;在西巴方向,印军仅略占上风。

毕竟巴基斯坦把主要资源

都投入到了西巴的建设

1971年11月21日,印军开始向巴基斯坦发起小规模边境进攻。12月3日下午,巴基斯坦总统被迫宣布对印度的不宣而战发动反击,印军立即在东西两个战场同时发力,海陆空并进,打响第三次印巴战争。

海军方面,印军以优势兵力封锁东西巴港口,切断了西巴与东巴的海上联系以及后勤补给线,使得东巴守军成为孤军。

东巴毕竟是一块飞地

挡住西边,然后专攻东巴

空军方面,印度猛烈轰炸了巴基斯坦机场,夺得了战场制空权。因此,从战争甫一开始,巴军就处于不利境地。

随之是全面推进的陆军。在东巴方向,印度部署四路大军,从西、西北、东北、东四个方向全面进入东巴。

如临大敌

西路印军由雷纳将军率领,直逼孟加拉腹地。但是巴军依靠河网布置纵深防御,给印军以极大的迟滞。直到12月14日,印军才运动到马杜马蒂河,使得雷纳率先进入达卡的愿望成为泡影。

印军进入打卡

西北的印军由撒潘中将指挥,在希利小镇遭到巴军的顽强抵抗,直到12月11日,印军才清除这一小镇的巴军,但也丧失了首先进入达卡的机会。

北路印军由吉尔少将指挥,稳扎稳打。尽管巴军先后在贾马尔普尔、迈门辛格等地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是最终因为兵力单薄,不得以向达卡撤退。

东路是取得决定性战果的战场。该路印军在辛格将军的指挥下,12月5日占领了阿考拉,12月8日,攻克拉克沙姆,12月15日,攻克吉大港。

被包围的达卡

各路印军于12月15日完成了对达卡的包围。此时的达卡已经成为一座孤城,外援已断,内部缺人。印军一面加强对达卡外围剩余阵地的攻势,一面向达卡城空投劝降传单。

12月16日,孤立无援的达卡守军终于宣布投降。至此,此次战争以印度取得完胜告终。

双方在达卡签署投降书

东线取胜后,印度宣布在西线停火,巴方宣布接受停火建议,印度占领了西巴信德省和萨克加尔地区3600平方公里的领土。

通过这场战争,印度将东巴永远从巴基斯坦的版图上分离出去,“催生”了今天的孟加拉国,一举解除了困扰印度多年的“东巴之忧”。

然而印巴之间的竞争却从未停息过

战后余波

战争对于各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力量格局。

孟加拉国独立后,在政治经济上完全依附印度,但是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双方关于战后撤军、陆海边界、河水分配、双边贸易产生了很多龃龉。

直到1975 年孟加拉发生政变,新上台的军政府采取反印立场,与巴基斯坦、中国等周边大国建交,平衡印度影响。

巴铁之外,如何能再有孟铁?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失去了东巴后,国力和人口大减,失去了与印度继续抗争的资本。巴基斯坦更加依赖中国对抗印度,也成就了今日的“巴铁”。

中巴联合生产枭龙战机

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节点-瓜德尔港

关于瓜德尔港的故事

点击下图即可打开

苏联在巴基斯坦遭到削弱后,南下再无后顾之忧,便试图入侵阿富汗以获得印度洋出海口。但是终究深陷阿富汗泥潭,功亏一篑。

美国在战后强化了与巴基斯坦同盟的关系,导致美印关系一度紧张。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巴基斯坦逐渐倒向中国,美国在南亚的代言人只能重回印度。但双方毕竟没有历史上的默契配合,貌合神离并不令人奇怪。

唯一的赢家是印度,它终于实现了称霸南亚次大陆的梦想。此时的印度无论是在经济、人口、领土、军事上,在南亚都处于单极状态。整个南亚,除了巴基斯坦,甚至已经没有一个国家敢对它的强盛发出质疑的声音了。

三哥就是这么有气势

如今,这个霸占南亚的大国,对陆权扩张的兴趣也正在膨胀……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地球知识局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