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报封面特稿:中国进入新时代
闵之才
专家指出,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不仅释放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信号,更对中国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建立了理论指导。尤为重要的是首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立即被外界高度关注。
中共十九大于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近三个半小时的报告,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成为贯穿报告的关键词,其直接或相关表述出现多达35次。
报告涵盖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等13个部份,总结了过去,瞻望了未来,指引了中国发展的「新时代」。
专家指,这份68页的报告展示了直至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远景,它不仅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政治宣示,也是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未来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可按其索引,可谓事关中国国运。
习近平的报告突显四个「新」
「十九大报告给外界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在于『新』——大到报告中的新时代、新矛盾、新理论、新征程,小到诸多细节之处的『新』表述,都让人看到新意,展示了中共新风采,表明了政治自信和执政能力,属于一个政党真正伟大的创新。」 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如是表示。
外界注意到,报告中频繁出现「新」字。报告既有对全局和重大根本性问题的新判断,也有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具体问题上的新提法,可谓「亮点纷呈」。尤以四个重磅新概念最引人关注,分别是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和新目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共36次提及「新时代」,远多于提及13次的「中国梦」。对于这个新时代,报告的定义是「五个时代」: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四、全体中华儿女?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五、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华社评论称,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张希贤表示,十九大报告打破了以往的态势,通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贯穿,整个报告可以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部理论文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成果。
新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报告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的判断,也应该有「新理论」。报告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8个明确」和「14条坚持」构成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两者相互统一,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框架。
「这一表述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位。」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表示。
知名时事评论员邓聿文分析说,报告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四个「新」,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和新精神。「要开创一个伟大的新时代,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要有一个新的思想来指导,要具备一个新的目标,开创一个新的精神。」邓聿文说。
新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新变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报告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6年前,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张希贤说,这是自1981年乃至1956年以来,中共对社会矛盾判断所作的首次重大调整。北京专家对此指出,主要矛盾虽有变化,但仍以发展为主旋律,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变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第一个阶段过渡到第二个阶段的变化,意味?不仅是经济方面,未来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建设、需要发展。
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对中共百年目标重新定义。
习近平表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说,「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习近平将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字之差,习近平重新定义了中共建政100年奋斗目标。
「对中国道路和发展历史方位的判断具有重大意义,中国道路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杨永纯说。
指引「新时代」的理论灵魂
在一系列新论述新理论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的灵魂。
一个重要的观察点是,在十九大报告当日,各代表团举行审议时,参加审议的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等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面加上了习近平的名字,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这个表述乃中共中央政治局共识。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共全体的智慧结晶,又是习近平的独创思想。蔡奇称,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切都源于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为全党掌舵。习近平总书记不愧为英明领袖,不愧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党的一代核心。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必将深刻影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北京的专家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习近平的理论贡献,将被加载此次重新修订的中共党章,在相当程度上确立其历史地位。
根据习近平的报告,其中首次完整阐述的理论贡献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8个组成部份:总目标、主要矛盾、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依法治国、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共领导的本质特征等。
张希贤指出,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时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富起来的阶段,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强起来的新阶段,中共对经济社会实践予以理论升华,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十九大对世界意味?什么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在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五年中国外交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峰说,「习近平在报告中准确、清晰、科学地对中国外交在二十一世纪的地位、角色和战略内涵进行了新的定位和规划,客观、深入、及时地对中国外交的大方向作出战略展示,是中国外交坚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方针的生动发展。论述言简意赅、却立意高远,把中国外交战略提升到了历史性的新高度。」
「首次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大国关系来概括中国对外关系,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表示,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外交提出的任务是从全人类和全球发展事业的角度出发的,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多年来发展所探索出的经验,将对未来全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外交未来所做的一切将会是在全心全意为世界人民服务。」
专家普遍认为,习近平的报告向世界展现了温和的姿态。他明确承诺,中国会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习近平说,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专家们也强调,十九大后,中国的外交很可能进一步向「奋发有为」的新常态靠拢,这意味?中国会进一步调整外交基调,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外交姿态处理国际事务 。在大部份西方学界和媒体看来,这意味?一个更加强硬的中国,但也意味?中国会进一步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这对于国际社会无疑是积极的,在美国全球领导力备受质疑的时代,世界乐意见到一个更加愿意承担责任的中国。比如在事关人类未来的全球变暖议题上,没有中国的参与,就没有全球气候治理。
对港澳台政策定调:刚柔并济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政治报告的两岸及涉港澳论述备受关注,专家指,习这份报告柔中带刚,将成为未来5年中共对台及港澳政策基调。
对台政策展现「三柔二刚」 所谓「三柔」,其一指,强调和平。习近平强调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其二,习近平强调两岸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愿意尊重台湾现有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并率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其三,习近平具体提出国民待遇说。要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促进心灵契合。
所谓「二刚」,主要针对「台独」势力。其一,强调「一中原则」无可动摇,认同两岸同属一中,双方才能开展对话,对于两岸关系的性质(两岸双方到底是什么关系),没有模糊空间。其二,坚决反对「台独」分裂。从过去强调有耐心处理台湾问题,到现在直白抛出「有坚定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加上一年内三度提出「六个任何」高分贝警告,都在划清底线,让「台独」者知道分裂行径不可为。
「六个任何」即:「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六个「任何」,曾见之于习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次首度写入中共全代会的政治报告。所不同的是,加了一句话,「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
尤值得关注和寻味的是,报告提出「双坚持」。前后4次提及一个中国原则,4次提及「九二共识」,还有1处提到「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等,还被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内容。
有评论指,这显示出,中共对「一中原则」、「九二共识」的坚持,并未因台湾政局的变化而松动。北京最在乎的仍是台湾当政者对于两岸关系的定性,承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中;两岸打破僵局、良性互动的大门还没关上,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对话的「不二法门」。
港澳政策突显「三思想四思维」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以三百多字讲述「一国两制」及港澳问题。在「一国两制」部份提出对港政策的三条指导思想,包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发展壮大爱国爱港力量,以及「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习近平强调,必须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港治、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及基本法办法,支持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
专家分析指,中共十九大报告涉港澳论述在坚持「一国两制」基础上有新概括、新要求,突显了四大思维。
其一、底线思维。不允许「港独」势力进一步发展。对应措施就是依法治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认为中央将更加强调国家意志对「一国两制」理解的有效性,以及寻求制度化的实现机制。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没有提及「港独」二字,引起外界联想北京是否认为「港独」问题已受遏制,不再是紧迫的议题。但内地一名官员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报告不提「港独」,不等于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作为执政党大会上发表的报告,一般以正面提出要求的方式表达,而报告中要求特区「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其实已包含了要求香港自行处理包括「港独」在内的威胁国家主权的行为。
报告还强调,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邹平学指出,中央对港澳的全面管治权是基于主权,在十九大报告中加以强调,也是针对那些试图削弱、挑战甚至排斥中央管治权的错误言行。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兵指出,全面管治权是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的宪制责任。把全面管治权和高度自治权结合起来,才能防止「一国两制」实践偏离主线。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齐鹏飞认为,十九大报告将中央全面管治权写入,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二、法治思维。强调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促进特区形成良好宪制秩序。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相比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强调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李晓兵认为,这是强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宪法在特别行政区的效力也要得到落实。今后在港澳要强调把宪法和基本法共同作为宪制基础,而且要通过实践推动特区形成良性的宪制秩序,即在宪法和基本法共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中央全面管治权和香港的高度自治权也形成良性互动。专家料,十九大后,法律化与制度化应该会成为中央处理对港事务的主旋律。香港社会要如何认识这种趋势,或成中港关系的核心课题。
其三、发展思维。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李晓兵认为,港澳和内地的融合发展已到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内地在经济发展等方面达到新层次,有更多条件来整合各方面力量,以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都被纳入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就是要促进港澳与内地更好地共同发展。
其四、创新思维。十九大报告把持「一国两制」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这体现了全新的定位。
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受访时表示,十九大报告肯定了港澳工作新进展,确立了「一国两制」新定位,也从历史脉络中看到香港在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后,「一国两制」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新的政治定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王志民表示,中国共产党对「一国两制」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提升,从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崭新课题」,十七大进一步表述为「重大课题」,到十八大提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根本宗旨」,再到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一国两制」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不断递进的历史脉络,表明香港在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后,「一国两制」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新的政治定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有权威专家指,回归二十年来,中央对港政策因时而变,经历了河水不犯井水、有所为有所不为、再到强调全面管治权,是十八大以来北京因应国际时局、国内与香港实况、矛盾,而提出的「治港新思维」变化。政治领域上北京将如何推动香港政制发展,经济上中央会否给予港府更多施政指示或建议,将左右香港在内部、大湾区、大中华、乃至世界各个场域上的发展方向。旧有模式不能一成不变,不断图强革新是中共思考事情的唯一标准,如何响应国内形式上瞬息万变、精神上始终如一的政策变向,是香港必须深思的课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