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文化对比(夏金珠)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01-01 01:17:28 共3797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中缅文化对比(夏金珠)

作者:夏金珠 仰光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

随着中缅两国进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后,中缅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得到了深度的合作,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两国人民相互发展交流的机会。中国和缅甸在历史、地域、信仰方面有着差异是必然的,重在于两者在差异之间怎样来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两个不同的国家,必须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才能进行互融、互济,才能得到交流、达到最佳的合作效果。说到差异,根据文化的差异而形成的是其一。所谓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语用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合作双方只有在两者的差异和共同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交流和沟通才会使两国的合作有价值。本文根据两国在宗教、建筑、饮食、服饰、礼仪和民俗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希望通对比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与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一) 中缅宗教信仰对比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对残酷的社会现象感到无能为力或者找不到解脱痛苦的出路时选择的一种信仰,从而能使人们得到心灵庇护和归宿。中国的宗教信仰有着它自己的特点。它主要由儒、佛、道、伊斯兰、基督和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构成的。缅甸也属于多宗教的国家。主要信仰有佛教、伊斯兰、基督、印度教和神灵崇拜。本文只对两国的佛教进行对比。

类型与性质

缅甸大部分信奉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也称上部座佛教和小乘佛教。因南传佛教基本保留了原始佛教的特点所以也叫原始佛教。南传佛教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阿育王时代开始传入到缅甸的南部。南传佛教从印度的南边传出,经过斯里兰卡传到缅甸,再到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方。所以根据传入的路线也称为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是经过中亚传到中国,从中国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蒙古等地方。根据传入的路线把汉传佛教称为北传佛教。汉传佛教也称为大乘佛教、晚期佛教。所谓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里的“大”与“小”一般是指觉悟性的高低。但对南传佛教用“小”字是并不单与大成佛教形成一种对立而且也是对南传佛教的一种贬义。

虽然佛教都是从印度传入各国,但在传入后根据本土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佛教。汉传佛教和小乘佛教看似都是同一个佛教,但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差异。比如在性质和目的上就不一样。

汉传佛教主张参与和干预世俗的生活,要求深入众生,普度众生为主。南传佛教以断除无明,静思求知,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解脱,最后到达极乐世界为目的。在南传佛教里要让自己断除无明到达极乐世界,只能靠自己不断静思求知。在汉传佛教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你做了坏事,只要改邪归正也可以马上成佛。但在缅甸的小乘佛教来说这是不对的,也没有这样的说法。南传佛教认为你做十件坏事,必须由你自己经过十次的因果报应和轮回后你才会得以解脱,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帮你。

佛教的价值与作用

汉传佛教主要受汉族原有的传统文化思想所影响。缅甸的南传佛教主要受婆罗门(印度教)的影响。汉传佛教基本有着开放性、包融性和多样性特点。南传佛教有着原始性、保守性和封闭性的特点。在缅甸90%的人都信佛,所以佛教在缅甸明显享有很高的地位,而且也左右缅甸老百姓的思想行为、衣食住行甚至政治都受到影响。在缅甸佛教和人们早就成一体难分难解,佛祖、佛经、僧侣,父母、师长是至尊无比不可侵犯的,就算你是皇帝也得向他们跪拜与臣服。可见佛教在缅甸的地位有多高。相反汉传佛教好像是在政治之下或是政治工具。所以自然也就比起南传佛教少了些神秘色彩与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如在西游记里,唐玄奘就要到西天取去经时,不是大唐皇帝向唐玄奘跪拜道别而是唐玄奘向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行告别礼。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佛教在两个不同国家中的价值与地位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二) 中缅建筑文化对比

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国家的传统建筑能看出很多信息。单从建筑上就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思想行为,民族性格和地理环境等诸多方面。中国汉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也很多,主要有名胜古镇、宫殿坛庙、寺观窟塔、平民居所、园林建筑、陵墓建筑等;缅甸也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的国家。主要建筑有皇宫、皇城、佛塔、寺庙、高脚屋、水上屋等。本文以中国北方传统建筑四合院和缅甸传统建筑高脚屋为对比对象。

建筑创作思维因地域有别、民族差异、文化背景不同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中国的传统建筑受到了儒家的“礼教”和道家的“阴阳论”等综合影响。缅甸的传统建筑受到了自然环境和佛教的影响。中国讲究互补、对立辩证的整体思想。缅甸讲究与环境和谐相处,顺其自然,因缅甸没有深厚的宗族观念,所以其建筑也呈现临时性的概念。中国讲究“天人合一”,缅甸讲究顺其自然。建筑是一种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所呈现的建筑概念也就有着巨大的差异。缅甸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地区的民族的多样性有着独特的建筑文化。缅甸由于处在近赤道热带气候区域,常年高温多雨,为了适应气候环境特征,缅甸的传统建筑顺应自然而变化,同时也受到宗教、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本文以缅甸的传统建筑高脚屋和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为对比对象,进行对比。

高脚屋

缅甸是一个处于亚热带地区的农业国。对缅甸传统的农民来说不论是为了适应环境还是为了工作的方便,选择居住高脚屋是最恰当不过了。因为高脚屋本身的特点都符合了这些条件。在缅甸只要走出大城市以外的郊区或农村,可以看到大量的高脚屋。高脚屋是现代缅甸城郊百姓和农民最普遍的家居建筑。

高脚屋是适合热带和亚热带的一种干栏式民居。高脚屋可以防止洪水侵袭,防止野生动物对人的伤害,并且可以在底楼安置家畜。因为缅甸处于热带地区,常年降雨量丰富,一到雨季容易导致洪水泛滥,所以高脚屋是最好的选择。再者就是热带地区爬行类动物很多,人居住在离地面较高的地方可以防止野兽的伤害。缅甸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所以把牲畜饲养在自家的楼下是最方便最安全不过了。缅甸传统的高脚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室内空间大,很少有多房一厅的组合。因为缅甸老百姓大多信奉佛教,会将佛堂建得比较宽敞,同时佛堂也是家庭聚会和招待客人的地方。高脚屋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炎热与潮湿。缅甸传统的建筑大部分都有着陡峭的屋顶,这跟当地的天气有着直接的关系,平顶屋受阳光照射面积大,人们会感到闷热。所以在没有空调的时代传统的缅甸建筑喜欢用陡峭的屋顶来降低温度。缅甸的高脚屋建造容易,也方便拆除,这充分地显示了缅甸佛教的不稳定性和暂时性。

高脚屋的很多特点很好地解决了天气环境带来的问题,也给以农业为主的缅甸老百姓带来方便和好处。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高脚屋对缅甸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行为产生的深刻影响。

四合院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居民的主流是规模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的代表。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览相连接。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和墙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适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汉族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称四合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和阴阳五行说。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四合院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

高脚屋和四合院的差异

四合院和高脚屋的差异体现了社会形态和文化氛围的不同,体现了“天人合一”哲学和“清净无为”哲学的不同。根据这些不同四合院和高脚屋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四合院体现了中国式的整体对称的庭院组群,如北边是长辈住、东边是儿子,西边是女儿,南边是大门从而构成了整体的对称的庭院组合。而高脚屋却是单一的。传统的高脚屋一般没有墙只有房,而房屋往往住扎在正中央。它的庭院活动空间就是房子的四周。这个恰恰跟四合院相反,四合院的庭院是用正房、东西厢房、倒座房和后罩房形成了包围模式,使中心成为全家活动的空间。这也体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说法。所以四合院的空间是封闭式的,而高脚屋是开放的。四合院还有隐蔽性和神秘性,从外边根本就看不出来里面的一切。就像“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而在大门外和庭院内还设有影壁,以此来遮挡外面的眼线。高脚屋不但没有影壁连围墙也没有。它的建构方式是把一个房子分成3至5个小房间。其中设有佛堂的房间一定要在东边或者是南边,一般不设在北边和西边。屋里设有佛堂的房间面积最大,而且也是最开放的。剩余的房间就是卧室和厨房了。缅甸没有多子多孙是一种福气的说法,所以相对来说家庭人口不是很多。所以选择3到5个房间也就够了。但比起四合院高脚屋却显得简单多了。

两者之间还有着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四合院有着长期性的特点,而高脚屋体现出的是暂时性的特点。这些体现在房屋的构造、使用的材料、建筑技术等等。如四合院以合围式的建筑结构,相对来说比没有墙的高脚屋安全得多。再者四合院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要材料。但高脚屋是以木材和竹子为主。在两者建筑方面所下的功夫肯定有很多的差别。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于两个民族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等很多方面所决定。中国的汉民族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修生齐家平天下”的志向根深蒂固,而缅甸人基本只有佛教的熏陶,而南传佛教要求的是断绝欲望、清静无为、多积功德最终达到自我解脱。所以这两者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一个勤劳奋发图强的民族和一个悠闲安逸的民族。一个是积极向上发挥创造力的民族;一个是自我克制、断绝欲望的民族。这两者之间有着天渊之别,因此,两者之间不同的建筑文化反映了各不相同的理想和追求。

(三) 中缅茶文化对比

茶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国对世界饮食的一大贡献,从古至今茶事极为兴盛。缅甸作为中国的邻国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所以缅甸使用茶的历史也相对久远,但比起中国的茶文化、茶艺却相差甚远。中国作为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花茶、白茶、黄茶等。缅甸主要品种有红茶、绿茶和苦茶。虽然两国都是以茶招待客人,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中国人饮茶有很多讲究,注重细节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酌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从而达到美的享受,是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小憩、意趣盎然。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视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品茶”不只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茶之品、茶之具、茶之水自然要精心考究,而且有茶之经、茶之道、茶之戏,茶逐渐雅化,文人特有的志趣性情、道德操守融合其中。所以对中国人来说饮茶不只是“品茶”更一种艺术,这也造就了中国饮茶文化的最高境界。

缅甸饮茶的历史悠久,茶已参透到了各个生活细节当中,而且在缅甸茶是双向发展的。跟中国人相比缅甸人不只饮茶,而且还吃茶。茶是缅甸百姓的日常饮品,奶茶也是喜爱的早点,老百姓把茶叶腌制发酵凉拌着吃。凉拌茶是常用点心,也是待客必不可少的佳品。“饮”茶和“食”茶成为缅甸特有的饮食文化。

缅甸属于亚热带地区,天气炎热,所以缅甸人喜欢喝又烫又苦的茶。缅甸人喜欢喝的茶有绿茶、苦茶、奶茶等,缅甸相对来说都喜欢喝口味重一点的(注;缅甸绿茶和苦茶都属于生茶类,无需焙炒,只需晒干晾干,因此性属寒凉)。红茶越浓越好,苦茶越苦越喜欢。奶茶却是缅甸人最不可缺少的早点之一。喝了一杯浓香的奶茶,可以消除一天的疲惫。缅甸茶清凉解暑,天气越热人们更喜欢饮热茶。

缅甸对饮茶没有太多的要求。中国人喜欢“品茶”,缅甸人喜欢“饮茶”,差异在于“品”和“饮”。“品”属于享受,“饮”属于需求。在“饮”的过程中也会有“品”的过程,但不强调“品”,只强调“饮”,没有把“品”升华到艺术的高处。这跟缅甸人的习性有关,跟信仰有关系。因为南传佛教提倡断绝欲望、拒绝享受。即使“饮”茶之中有“品”的因素存在,有“品”带来的享乐,也就不得到发挥和强调了!

中缅两国老百姓同样对茶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依赖。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缅甸人就像中国人一样,无论待客还是日常饮食都离不开茶,茶已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这就是中缅两国在茶文化上的共同点,差异就在于食用茶的方法和需求不一样而已。

(四) 总结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在文化习俗、价值观等很多方面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加强中缅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从中解读两国民间的宗教信仰、生活、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互相交流,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为两国的“胞波”友谊作出贡献,为侨胞造福。像李之仪的诗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一样,希望中缅两国传统友谊延绵流长,万古长青!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