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中国质量元年与新三大战役
来源:镜报 白雪冰
作为后十九大时代开局之年,2018年中国经济定调不同以往:从「刺激依赖型」「扩张依赖型」中抽身,由「高速度」切换至「高质量」模式;攻坚防风险等「新三大战役」,提升反危机操作水平,降温尾部风险,将成为今年经济领域重头任务。这亦意味着,历经数十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将有望在2018年开启真正的「质量元年」。
2018年亦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取得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与阔步改革密切相关。后十九大时代,横亘在经济领域的各项顽疾旧症纠缠交织,破坏力越来越大,当此节点,用「高质量元年」作为改革动员令,借「新三大战役」发起总攻,破除固化利益藩篱,加速关键领域从「形式改革」到「实质改革」破冰迈步,开启改革3.0时代,既是时势所需,亦是当务之急。
提出「习经济思想」
中共十九大之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业已落幕,此次会议的一大重要成果,即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经济思想」的提出并非无迹可寻,十九大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习经济思想」可谓一脉相承。
用「习思想」绘就经济蓝图,加强「党管经济」,无疑有助于克服既得利益集团和官僚集团的改革阻力,改变「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尴尬局面。
长期以来,面对改革任务单,中央大刀阔斧、基层按兵不动的状况不在少数,以至于「政令不出中南海」饱受诟病,总理搓火、拍桌子的报道并不鲜见。
当前中国发展中诸多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背后均是治理结构失衡问题,这些制度性根源不根除,改革「中梗阻」「肠梗阻」的问题就不会凭空消失,中国经济谷底反弹的愿景就将成为水月镜花。
因此,从上而下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党管经济」,提高中央权威,用中央权威「加持」政令推行,已是破除「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必要武器,且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果。
除了破除「政令不出中南海」尴尬外,「习经济思想」的提出亦基于全局谋划。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之「习经济思想」的出炉,将连手挤压既得利益集团不当得利空间,为结构性改革「背书」,为中共推进「真改革」让路。
而放眼国际政经大势,「习经济思想」的提出,对内不仅可大刀阔斧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不通畅的市场扭曲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时代」转变,对外亦凸现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不会出现较大变动,对抗御全球化逆风无疑是利好信号。
「重质时代」揭幕 新三大战役打响
与以往不同的是,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对次年的经济工作作出部署,亦确定了未来3年的经济任务,调控半径延长至2020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工作会删除了2015、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适度扩大总需求」,不再提及有关于经济总量的说法,而是突出强调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意味着,尽管经济增速已有所下降,但2018年经济调控重心仍将由「唯速度论」切换至「质量至上」,2018年亦将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度」转为「高质量」发展元年。
事实上,中国经济历经数十年高速发展,体量已极为庞大,维持过去的高速增长并不现实,人为制造虚假繁荣增长不仅会触发经济失衡和高负债率,亦会阻碍经济结构调整,长远来看可谓得不偿失。
因此,退位「GDP崇拜」,进位「高质量发展」,注重改革、注重转型、注重风险控制、注重均衡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将成为新政立足点。而根据中南海部署,2018年中国经济「新三大战役」将真刀实枪打响。
其一,严控风险闸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这意味着,未来三年,中国高层将把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列为头等大事。
为对冲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开启了信用扩张和加杆刺激经济的模式,大量资金涌向市场,负债漫灌下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出现了大幅加杠杆,堆积了巨大金融系统风险和实体债务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中国对内债务总额192万亿元,与GDP比值达258.1%。中央和地方债务余额27.33万亿元,负债率约为36.7%。地方债务以每年27%左右速度增长,其增速远快于中央政府。2010年,地方政府直接和或有债务占政府广义债务53%,到2016年,这一比例升至65%。除了地方债外,企业债亦是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心头大患」。
于中国经济而言,金融风险就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经济学家辜胜阻亦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经济或者中国金融中最大的「灰犀牛」。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已先后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黑天鹅」到「灰犀牛」再到外界担心的「明斯基」时刻,中国能否有效化解经年累积的金融风险,不仅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亦关系到社会层面稳定和政权的长治久安。
与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节好货币闸门」表述不同,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这亦意味着,货币阀门将收紧,去杠杆将延续,过去粗放式、债务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将面临挑战,债务驱动繁荣的时代或将成为历史。但2018年周边环境较2017年更为复杂,中国货币政策走平衡木更具难度。
其二、劲刮环保风暴
中共十九大将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写入党章,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与十九大一脉相承,环境治理亦被纳入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三大攻坚战」范畴,凸显中南海对平衡经济发展与环保决心。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对环保问题重点着墨: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会议要求确保蓝天,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
中国此前一直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热衷发展重化工业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高度依赖能源、土地、廉价劳动力投入,粗放发展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各大医院的人满为患。
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倒逼中国摒弃过去赶超型经济增长模式,不以GDP论英雄。「环保党政同责」、中央多轮环保督察,一系列铁腕治污政策之下,昔日污染重地已有改善迹象。以北京为例,2017年冬天蓝天数量已多于以前。
未来几年,劲刮环保风暴料将成为「新常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均有望破题,这将改变地方政府激励机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将更加举步维艰。
其三、发起脱贫总攻
距离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约2年时间,补齐发展短板成为中南海重大关切。有说法认为,检验实现2020年新目标的关键不在于GDP增速,而要使现存的43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实现永久脱贫。
2012年至2016年,中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累计减少5564万人,但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仍面临压力,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因病致贫人口脱贫任务极为艰巨。
数据显示,当前城乡发展仍存巨大落差:截至2016年底,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72,仍高于世界银行提供的2.5的水平。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远未同步。
在发起脱贫总攻方面,中共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亦不吊高胃口。防脱贫演变成过度福利,避免政策滥用,大水漫灌,搞成「大锅饭」和「养懒汉」。
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为脱贫总攻提供弹药。于中国而言,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保证十三亿人共同迈进「共富时代」,已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降温有风险 须越「三重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报告指,初步预判,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6.7%左右;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亦预测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将保持相对平稳发展态势,GDP实际增速为6.7。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预测显示,2018年GDP增速为6.65%。2018年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硬着陆」虽是小概率事件,但要保持稳定宏观环境,降温尾部风险,仍需兢慎而行,飞越内外「三重关」。
一重关:楼市退烧经济降温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随着房地产政策限制愈发严厉,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将逐渐确立,这意味着以往房企通过巨额负债维系下的行业繁荣将不再持续。
加之金融严监管大环境之下,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提高,将导致2018年基建增速显著放缓,同样受环保高压影响,重工业和传统工业受到更加严格的治污控制,增速或继续放缓,这均将影响楼市表现。
而从周边环境来看,当前全球货币政策已步入紧缩周期,预计美联储2018年将再加息三次并按计划缩表;欧洲央行亦或在下半年退出宽松乃至加息。欧美货币政策的转向,对中国货币政策外溢影响不可小觑,对维系楼市热度亦绝非利好。
房地产行业向来「牵一发动全身」,楼市降温将直接导致上下游行业景气度受损,并触发宏观经济降温。
二重关:地方政府「大干快上」
中国经济历经数十年高速增长,对GDP规模和速度的追崇可谓根深蒂固。2018年是中国政府大换届之年,地方政府「大干快上」冲劲十足。有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高峰几乎全部出现在尾数是「3」或「8」的年份,「政治周期」驱动之下的「投资周期」,将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目标形成挑战。
为追求短期高增长而超常规、大规模投资的做法,显然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亦大概率筑高债台,能否真正遏制「周期性投资饥渴症」,将对中国经济健康迈步构成考验。
三重关:「黑天鹅」「灰犀牛」并存
美国税改后,中美贸易战爆发的几率亦被推升。2017年以来,美国已对中国启动多起「双反」调查、制裁。2017年底出炉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中国亦被美国定义为长期的、战略上的对手国家。两大对手之间如何做到和而不同或斗而不破,并非易事。
除了可能引爆的「灰犀牛」——中美贸易战外,朝鲜半岛、中东局势趋紧,全球化逆风等均需高度警惕。此间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治理碎片化风险下,2018年或是中国所面临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乃至政治社会环境复杂多变、黑天鹅频出的一年。
革除旧弊破顽疾 开启经改3.0时代
按照官方的定调,2018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亦是中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一年。
此间观察家指,近40年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阻力前所未有,各项改革大都已深度关联交织,「牵一发动全身」,过去在局部发力寻求突破就可以改观全局的空间已明显收窄,更多更大考验正集中于「全面改革」这个基本概念之上。
当前,中国官方不再强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期望用「速度退位」为放手推进改革腾出空间。最高决策层亦反复强调改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明确表示,「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
但现实情况是,近年来不少改革进展未及民众预期,地方官员对于短期经济稳定的关注,令不少改革难以及时突破、有效突破;反腐风暴下,地方官僚集团陷入「不作为」绝非个案,懒政怠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情况并不鲜见。
面对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反危机操作,降温尾部风险,改革是最好的良药,亦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红利。在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时点,其更是一条「不可逆」的快车道。
对于一些关键领域的关键改革,不能从形式到形式,从口号到口号,而应从实质到内里,从破冰到攻坚,这其中既包括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和垄断坚冰,加速对民营经济开放,启动新一轮价税财联动改革、投融资改革、国企国资体系改革,亦包括防止以供给侧改革为名滑入「搞新计划经济」的历史误区。
事实证明,诸多拖发展后腿、抑制长期增长潜力的顽疾旧症,越拖越大,相互纠缠,会对决策形成裹挟绑架之势。决策者需下定决心,打破阻力,革除积弊,并从全局上剖析和把握问题,科学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改革方案,完善机制性、系统性框架,以全面配套改革的决心和顶层设计冲过「历史三峡」。
确立今后5年「改革蓝图」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将于2018年下半年召开。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稳定,中央权威提升,处理历史积弊、改革积弊能力「水涨船高」,正是上佳的改革窗口期。开启毛邓之后的改革3.0时代,力争使改革于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为改革开放注入历史性动力,是时局所迫,亦是执政所需,更是民众所盼。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