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中国大使与美前防长辩论

编辑:中评社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05-18 09:10:34 共1292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中评现场:中国大使与美前防长辩论

来源:中评社 作者 余东晖

小评导读

崔天凯(右)与科恩(左)在张克斯(中)主持下,就中美关系展开对话和辩论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5月11日中午,在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和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Williams Cohen),受邀与CSIS费和中国研究项目主任张克斯(Christopher Johnson)就“中美关系40年”进行对谈。

    谈到深入处,两人展开了既各执己见,又不失风度的辩论,撞击的思想火花,启发人们对于中美关系未来40年何去何从的思考。

  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为了共同的地缘战略利益重新打开交往大门,到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但总体向前的40年。

    回首40年,崔天凯说:中美关系40年成功之处在于,不断确认日益增长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今天依然存在,仍是中美关系稳定的基础。科恩回忆1978年作为参议员首次去中国访问,见到邓小平。邓谈到中国要摆脱文革灾难,进行改革开放,谈到四个现代化的愿景。科恩说,中国过去40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短期内最惊人的变化,其中有美国的贡献。今天的中国已变成“混合(hybrid)体系”,同时也引发挑战--中国在遵守现行机制的同时,开始建立替代性机制,有选择性地遵守规则。

  中美关系40年不乏风雨,偶有危机,但最终都安然度过,没有迈向大国战争,其中经验何在?科恩说:靠的是对话。曾任克林顿时期美国国防部长的科恩回忆起1999年5月7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时,正在参加儿子大学毕业典礼的他突然收到纸条:出事了,马上回华府商量对策。通过外交解决,中美关系没有因为这个危机中断。他说,双方任何时候若有冲突和真正分歧,就要坐下来谈,以确保它们不突破红线,让两国关系继续前行。这需要互相接触、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寻求方式,达成共识。

崔天凯提醒美国人:中美之间的危机和事件都发生在中国或中国附近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崔天凯说,中美之间从来就不缺问题,但克服困难之道就在于对话沟通,努力理解对方,寻求务实解决之道。他提请美国人注意:人们看到的所有中美之间的危机或事件,几乎都发生在中国或靠近中国的地方,没有一件发生在美国。他说:“很清楚,中国一直是守方。我们从来不对美国制造问题,肇始危机,但我们必须捍卫自己的利益。”此时科恩表示,他唯一不同意的是网络窃密,中方被指控对美进行网络窃密。崔天凯回:网络空间是没有国界的。这是全场对谈两人的第一次交锋,全场听众闻声大笑。

  两人都认同目前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信任赤字”。科恩承认,这部分是因为中国崛起,美中不太清楚彼此的意图和目标。他称自己1997年担任防长时就鼓励两军交流,希望建立军事热线,但双方因为缺乏信任,觉得建立热线无用,直到十年之后才建立起来。如今两军关系取得进展,但相互的恐惧感也在增加,这就是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他称,中方现在觉得自己长大了,未必非要遵守现行秩序,有时可以忽略。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在美国想要维持第一的尖端产业,中国政府正对国有企业进行扶持,包括“中国制造2025”,在美国看来就是中国利用混合体制与美国竞争。美国觉得这不公平,这是双方目前的中心冲突。

  崔天凯回应科恩的几个说法。他指出,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就不能走大国冲突的老路,要找出新路,这就是中方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这与主导权转移无关,与限制美国无关,中国想与美国建立好的伙伴关系。目前两国经贸问题比较突出,中方也不认为巨大的贸易顺差对自己有好处。双方正在谈,希望能有平衡的手法与解决方案。

  对于公平竞争,崔天凯说,大家都想公平,但是否公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立足点。美国认为中国公司得到中国政府太多扶持,但中国公司认为他们与美国公司的竞争从一开始就不是公平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美国的跨国公司,最重要的是:“你们有美元,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

    科恩插话:“现在你们有美元。”

    崔天凯补了一句:“问题在于,你们可以印钞,我们要生产东西来挣它。”

    全场爆笑。

  至于在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中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崔天凯指出,这是一种想法、一种目标,世界上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有在高科技制造业方面有所作为的目标和理想,这是自然的、合法的。这是一个开放的计划,并不排斥美国,任何国家不可能封闭地独自主导高科技领域。崔天凯趁势对美国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提出反问:“你们不喜欢我们从你们那里购买,又不喜欢我们自己做。那出路何在呢?”

  对谈和辩论渐入高潮。

科恩认为,中国已经壮大到要建构替代性机制的时候,这令美国担忧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科恩提出了三点反方意见:

    第一,中国老说自己是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但一个有十几万亿美元GDP、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能展开一带一路愿景的国家不再是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他说:“我们必须崇拜中国人能做到的,他们有愿景,有具有愿景的领导人,有办法实施和实现愿景,他们没有美国式的国会阻拦,他们能够很快地做事。”但他说,现在到了平衡被打破的临界点,如何建构新的机制,美国有担忧。美国为高科技投入很多,现在中国要求美国公司必须转让,这不公平。

  第二,中国一直说美国遏制中国,但美国做不到,没人能做到,要区分遏制(containment)与约束(restraint)。科恩说,美国也许确实处于约束中国的位置上,世界上没有任何大国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美国不是遏制中国,但不像看到中国成为“不受约束”(unbridled)的大国。美国发展多边关系就是为了以正面的方式起到约束作用,遗憾的是,特朗普政府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  第三,关于转让技术。科恩说,在华调查显示,80%的美资公司认为不那么受欢迎了,限制在增加,虽然总体仍在盈利,但盈利幅度在缩小。他还举具体事例说明美资企业受限制、知识产权遭侵犯的现象存在。

  崔天凯指出,中美经济关系是两国关系的稳定器和驱动器,两国经济好对彼此都有好处,两国都承担不起对方经济衰退的代价。两国有必要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加强协调,而在微观层面,每个公司确有不同情况,也会面临不同问题。但总体上,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国有自身的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崔天凯与科恩的对话时有交锋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在这场近一个半小时的对谈尾声,崔天凯指出,从克林顿时代起,美国就不断有人提出:对华要接触还是要遏制?现在这个问题又回来了。他强调,接触仍是正确的选择,竞争当然在增加,但没人真能遏制得了中国,也许辩论在于是接触还是对抗?但对抗肯定不是好的选择。他表示,两国竞争犹如在比赛跑步,如果你要跑得快,就要全力往前跑,不能回头看;感到有人追赶上来,会促使你跑得更快。这就是公平竞争的真谛:尽力往前跑,而不是回头看,或者试图设置障碍来阻止追赶者。他特别指出,现在有美国人试图在两国之间放置“玻璃幕墙”,不仅质疑经济、政治问题,甚至质疑中美之间的人文、教育、文化关系,质疑中国留学生,这是非常危险的,希望这不会成为美国的主流思维。

  最后崔天凯用一句话总结:

    如果你往后看,只是看过去;往前看,才能看见未来。

崔天凯希望美国人往前看不要往后看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