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研究】陆兵:中哈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方可实现双赢目的

编辑: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08-07 11:23:27 共1288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中亚研究】陆兵:中哈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方可实现双赢目的

学人简介

作者系陆兵,哈萨克斯坦新闻研究院名誉院士、新农大客座教授、新大俄语专家、新师大丝路之路经济带研究中心研究员、新财大特聘经贸教授、中国"发改大讲堂"客座教授。

笔者2001年专访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时,他指出:“自我们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高层之间、专家之间不只一次地开展了富有成果的交流。两国已经奠定了长期合作的条约法律基础。我们高度评价中国对于我国获得无核地位之后对其提供的保证。 两国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开展得也不错,旅游业方面的交流也在扩大”。

自中国领导人2013年9月7日在哈国首都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后,哈国总统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而提出的“光明之路”经济政策,两国自此真正进入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阶段。鉴于哈国政治目前处于转交总统权力十字路口、经济发展已呈现疲软下行的现状,如何处理好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问题,已成为哈国今后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现将相关观点和看法分以下几方面做一综述。

一.哈国受惠于共建“一带一路”

1.中国和哈国能源合作前景看好。这些年来两国密切的能源合作刺激了哈国经济增长,哈国整个石油生产链和石油贸易体系得到很大发展。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得到中国先进的油气技术和大量直接投资,促进了哈国自主独立开采、加工、出售石油产品,这是哈国工业化转型一个重大的突破。

2.大幅提高中哈两国至欧洲国家的贸易运输物流量。哈国通过中国的海港将哈国的运输连接到海洋,打开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封闭的运输通道,使其成为区域运输和物流的枢纽。哈萨克斯坦往中国运输哈萨克斯坦产品,特别是通过东部管道建设将油气产品运往中国,即让哈国西部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运输路线的多样化,还建成了更先进的运输物流技术设施。据专业统计,2018年哈国和中国全年运输量预计同比去年会增长44%(其中出口增加39%,进口增加35%),同时哈国过境运输量还会大幅增长。

3.大量中国投资和信贷投向哈国。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中国发起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会和其他双边投资协定,已让哈萨克斯坦得到了经济发展的急需资金,目前中国共投资哈国430多亿美元。由于西方投资和国际金融机构程序的特殊规定,相当限制了哈国资金来源渠道。俄罗斯由于本身经济萧条,在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的框架下对哈国投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4.中国积极参与了哈国经济多元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的项目建设,在基础运输、能源、农业和制造业等领域中国都有参与。而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公司现在对参与哈国创建新经济领域建设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两国间的产能合作51个项目目前已经开展建设,中国提供了277亿美元的资金。该产能合作所启动作的这些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哈国过去原材料工业的单一经济结构。

二.美国对中哈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有何消极作用

哈国独立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摒弃了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美国普世价值观欲取而代之,想逐步成为哈国新的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构成。美国2005年提出“大中亚计划”,2011年美国国务卿又提出 “新丝绸之路计划” ,企图通过援助中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战略目标。美国这些举措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但鞭长莫及受限于哈国新地缘政治特点,难以推动具体项目进行。美国认为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对美国全球战略构成挑战和威胁,所以不仅反对“一带一路”构想在中推进,而且以其“大中亚计划”和“新丝绸之路计划”以及政治意识形态诱惑吸引哈国领导层和社会各界,以此削弱并淡化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维新理念。总体上看,美国在今后对哈国影响会有所增大,俄罗斯和中国的作用影响会逐步受限。哈国惯善于在俄中美三大国之间博弈,并从中渔翁得利。

三.哈国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都面临哪些现实棘手问题

1.政策通的问题。由于两国基本国策和而不同,造成哈国领导高层决策两国之间重大政策时,有时过多考虑自身利益,很少顾及中方利益,从而常常是新出台相关两国问题政策与前面政策相去甚远。这其中一个重要现象是现在哈国领导层中年轻干部占比例很大,他们中大部分人当年留学欧美俄罗斯等国,奉行西方治国理念,对中国模式不感兴趣、对中国企业横挑鼻子竖挑眼,对与中国合作持消极态度。这种不利于中国的重要现象还会长期存在下去,这对今后两国各方面合作影响甚大;

2.互信程度不深。中哈两国互为近邻,目前经济合作程度大于政治合作程度。哈国想利用中国模式中对其有利方面,比如利用中国投资解决其基础建设项目和经济转型短板、工业产能现代化等等,而对于中企走出去等却是百般刁难,对中国公民签证、劳务许可证的发放严加控制。中企投资哈国,人员难以进出,人为提高两国经贸合作难度、人为增大中企投资合作风险。

3.历史原因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历史上哈国许多领土面积属于中国,直到清末签订不平等条约前巴尔喀什湖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还都是中国领土。苏联解体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1800余万人口的哈国被夹在北极熊俄罗斯和东方龙中国之间。独立后哈国对华一直存在矛盾两重性:一方面需要其背靠大树好乘凉,另一方面害怕其逐渐强大,将来提出领土要求。正是这种历史原因造成哈国在新地缘政治上高度防范中国,一直不敢在哈国搞如同唐人街的居住点等,也不敢让投资合作的中国人自由或较为自由地进出哈国。这种历史原因的负面影响今后将长期存在,需要中国多做工作以消除哈国对此的沉重心理负担,不断挖掘哈国民众珍藏心灵深处的中国情结,从而逐步消除深藏哈国政府和民间的威胁论。

4.按“一带一路”新理念和国际合作准则惯例建立并完善两国公正平等交往关系。受中国历代政府“绥靖怀柔”政策影响,对独立前后的中亚五国尤其是哈国,多年来一直采取“绥靖怀柔”加“计划生育”溺爱独生子女的政策,过宠了哈国,形成了目前对哈国交往中的局面。

四.中国如何与哈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达到避险共赢目的

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本着开放、包容、共享、共赢、共荣的态度同哈国合作。中哈两国需要按照国际合作准则惯例原则进行公正平等的全方位合作关系。这是中国与哈国共同发展机遇,也是中国纠正并改变过去对哈国实施有损中国“绥靖怀柔”策略的难得良机。从中国方面讲,合理规避并最大限度降低中国与哈国合作的风险问题,是涉及国家层面和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这是一项庞大精细的智库系统工程 。要贯彻好中国领导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做好睦邻关系,在国家层面要组织相关部委与国外全面沟通协调做好政策通这项基础工作,抓好政策通的纲,才可目张做好全民工作,有助于实现中哈两国互惠共赢。

4. 1.在国家层面

4.1.1组织相关部委与哈国全面沟通协调做好“政策通”这项即是基础又是保障的重要工作,支持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抓好“政策通”的纲才可目张。

4.1.2组织按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做好各国市场调查研究,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去 ,提供信息服务,完善保险体制,反对双方共同存在瞎指挥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4.1.3组织相关部门系统翻译介绍中亚五国政经等方面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工作,使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1.4要顺应世界市场经济金融规律和惯例,充分利用和中亚合作带来的经济发展良机,尽快改变目前我国主要以EPC方式参加国工程承包项目的特殊死板规定模式,容许发包方用不动产等多种方式做抵押代替主权担保或银行担保,推进EPC +F新模式等。

4.2.在企业层面

4.2.1最关键一条是找好中亚合作伙伴, 了解熟悉当地国情民情,了解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协调好与当地政府关系。

4.2.2中国企业要精心培养所需中外专业人员,拥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拥有人才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4.2.3要严格按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进行合作, 做好中国企业“走出去” 前期论证和建立风险管理模型,中期调整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对策,后期实施风险控制和减免损失的对策。

4.2.4中国企业和中亚五国合作,要改变以往不讲或少讲生态环保而片面追求最大利益作法,塑造中国的新时代丝路文明合作伙伴。

4.2.5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社会责任:尊重保护中外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以捐资等方式积极参与当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与进步,保护当地环境、节约能源,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促进行业互惠互利健康发展,繁荣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4.2.6规避文化差异风险。中亚五国深深烙有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文化的差异往往招致纠纷和损失。要尊重并重视两国文化差异现象,合情合理分析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经营合作,将释放出大智慧大能量,将推动文明融合、文化创新和各民族和谐,包容开放,实现与中亚各民族文化交融和互通,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综上所述,中哈两国应该着眼于长远,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发展底蕴,才能把中国与哈国之间的政治优势、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我们必须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规避风险,才能科学公正平等和哈国建成“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