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学者莫亨】:将土地变黄金的国度
作者:莫亨 译者:振春
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印度在1950年时由于粮食严重不足,不得不大量进口粮食。到了1960年更是因为连续两年的严重干旱,只好加倍进口粮食。这些大量进口的粮食来自哪里?居然是我们的缅甸,缅甸成了他们的救星。在那个年代,缅甸被称之为亚洲的粮仓。仅仅在1966年一个年度内,缅甸出口的大米达到了一千万公吨。
巴克拉大坝卫星图
1966年甘地成为印度总理,为了改变粮食缺乏的局面提倡了种植业的改造。为了提高产量和储存极为珍贵的水源,修建了巴克拉水利枢纽工程;为了给农民发放农业贷款将银行收归国有;为进行农业科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终于在获得独立40多年后将长期以来存在的粮食产量严重缺乏的问题逐渐获得了解决。并且提倡农民采用更优良的品种,更加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还有政府提供的农业贷款,使印度的农业不仅仅数量上也从质量上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从1961年时的8千2百万吨粮食产量提高到了1981年时的1亿2千4百万吨的水平。
巴克拉大坝
反观我们缅甸,尽管国家农业和水利部门建设了不少水坝,但是我们的农业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因而许多人在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再继续建设水坝水库的问题。利用河水发展的农业也因为收益不好而停掉了一多半。
在印度总理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在任时,将能够提高农业产量的人比喻为“战场上的英勇战士”,大力号召农民和农业专家们为此目标努力奋斗。这些措施都为实施国家的绿色革命提供了充分的动力。如今,印度不仅解决了粮食需要依赖进口的问题,甚至已经实现了粮食的出口。现在印度的农业产量比1947年整整提高了5倍,农业面积从当年的19.4千万公顷增加到了如今的87.3千万公顷,增加了整整4倍之多。由此印度成了世界上农业面积最多的一个国家。根据2015年的统计报告,印度的稻米产量达到了64亿吨,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家。缅甸在大米出口量上位于印度和泰国之间。如今缅甸的大米价格比国际上还要高,我们是否需要考虑从印度进口大米呢?过去可是缅甸向印度出口大米。
1954年,印度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旁遮普的赫加尔运河开通典礼上致词
在我们缅甸,我们一直认为有充足的水源,土地的肥力也很好,因此产量不高也无所谓,也不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现在,缅甸大米的亩产量比东南亚国家中最低的柬埔寨还要低近三倍。还有人认为反正缅甸资源非常丰富,国家可以从这些资源获得的资金用于补贴农业,因此觉得现在的情况无所谓!实际上我们脚踩着如此肥沃的土地,只要我们努力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只要产量能够赶上柬埔寨,就等于农民的收入可以提高三倍。国家的农业收入就可以从10亿美元提高到40亿美元之多,这个收入比来自天然气的收入还要高。
严重缺水干旱的印度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农业变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坝的建设。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总理在任时为建设最大的巴克拉水利枢纽工程进行奠基仪式,1963年投入运营,高740英尺,该大坝是亚洲第二高水坝,将371个村庄进行了迁移安置。(密松项目却仅仅迁移安置了2个村子)由于缅甸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建设水坝时所涉及需要迁移安置的人数也非常小,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印度的巴克拉大坝里南维村只有8英里(以此相比较,我们缅甸对最近的村子也在20多英里以外,高度只有458英尺的密松大坝那么恐慌是不是很荒唐?)巴卡拉大坝蓄水量为93.4亿立方米,为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和拉贾斯坦邦,以及德里市保证了充足的用水。发电量达到了1325兆瓦,不仅仅为发电和农业提供了便利,还为季风季节的洪灾防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参观该水利设施的游客每年达到了30万人数。尼赫鲁总统在发言中把该大坝的重要性比喻作佛教天堂。目前印度全国共有3200座大坝和无数的小坝,也从过去由于严重缺乏粮食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的国家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