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和政委一起走近基辛格,中美“注定一战”?听听他们怎么说
政委灿荣
以下文章来源于玉渊谭天 ,作者谭主
先跟政委一起认识一下基辛格老先生~:
96岁的美国前国务卿、中美双边关系最深度的参与者亨利·基辛格,最近再度来到中国。
1971年,正是他秘密访问当时与美国断交的中国,与周恩来总理等人举行会谈,促成了半年之后尼克松总统闪电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个大国交往由此“破冰“,拉开了四十年间的交流、互动。
那时的他,年龄只有现在的一半。
此后四十多年里,中美两个大国互相开放,互相成就,彼此之间利益深度融合。
2014年,基辛格用代表西方文明的国际象棋与代表东方文明的围棋来作的比较。他说,国际象棋的目的是大获全胜。你从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开始。然后就是一个消耗的过程,到最后对手就被将死了。
与国际象棋硬碰硬的死战到底不同,中国围棋在对立中寻找平衡,通过博弈实现彼此的增长。那么,今天的中美棋局又将如何延续?
2011年,基辛格出版长篇巨著《论中国》,在美国各大书店上市后,迅速打榜销售排行。书的开篇,基辛格便引用了中国经典《孙子兵法》的一句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书中,他针对“中美必将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热门话题提出尖锐批评,断定崛起的中国和守成的美国不会陷入大国搏杀,可以寻求共赢。
2016年,在北京,基辛格博士曾经与前国务委员戴秉国有过一段对话,他延续了自己的判断:中美之间不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两国关系的前景是合作伙伴,而非对手。
小编注:“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基辛格也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与四代中国领导人都有交集。
正如很多人形容的,他在这两个大国的交往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
他观察中国,研究中国的崛起,分析中国在世界秩序中扮演的角色,向西方说明中国。
如今,中美两个国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经历了40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压舱石,对国际事务也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人正在建立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国希望告诉世界,能够为未来世界秩序的塑造作出贡献。
这让习惯了西方式“秩序观”的一些人、一些国家感到不适。
有人说,迅速崛起的中国,将与美国等传统强国发生冲突,中美之间将不可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
有人说,中美两个大国,将陷入新的“冷战”,“脱钩”难以回避。
甚至有人说,这是“文明的冲突”。
互相对抗,继续合作?自1971年以来构建的中美关系,似乎正在遭遇变局。
就在一周前,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举办的年度晚宴上,关于中美关系,基辛格就说到过,美中都是当今世界大国,双方冲突会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美中面对的课题在于,双方能否对未来形成足够的共同信念,从而避免一场发生于两国间的冲突。
21日,在京郊雁栖湖畔举行的“创新经济论坛”期间,“对话基辛格”专场座无虚席。96岁的基辛格博士和现场观众分享了他对于中美关系长达半个世纪的思考。
求同存异,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这是中美共同的课题
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建交的亲历者,基辛格曾在多次公开采访中提到1972年“上海公报”的签署过程,他回忆到,为达成这一公报,中美谈了很久。
双方发现,想要达成一个说服对方的绝对性结果是不可能的,所以选择从原则性角度阐述各自立场,最终达成和平共识,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这就是一个管控分歧、求同存异的过程。在签下《中美公报》后的四十多年里,美中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但作为具有不同历史感的两个伟大国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和分歧,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是经济大国,与美国难免会有一些‘相互踩脚的’情况,双方需要了解清楚对方的情况。”
在基辛格看来,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美之间的交往方式是正向的,两个国家虽然有差别,但是这差别并没有大到可能引起军事冲突。
而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中美之间并没有出现不能重建的情况,也正因为如此,他认为,中美两国正在进行的经贸磋商能够取得成功,而这将是一场更大规模对话的开端,也希望双方以后能够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对话。
事实上,今天的中美,彼此互相依赖、产业高度互嵌,分歧理应比四十年前少、共赢的动力也应该强过四十年前。用主席的话说,“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却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出现在雁栖湖畔的另一位美国人,像是基辛格那代政治家的后继者。他到访中国的次数不下70次,同样也是位“中国通”,他就是前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他正处于风暴的核心。当时正在财政部长位置上的他,为挽救危机四处奔走。正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加强了和中国的合作,及时联手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上进行了调整,让危机没有演变成摧毁全球经济的灾难。
因为经历过危机,体会过合作,在保尔森看来,中美之间绝不能“脱钩”。
他说到,脱钩会带来很多矛盾,因为一旦脱钩,就不太可能一起在其他问题上去共同携手。中美之间没有输赢之说。对于战争来说才有输赢,对于经济来说,没有输赢。
无论是基辛格,还是保尔森,其实都表达着共同的愿望,就是中美之间,并非注定一战。求同存异,弥合分歧,寻求长远合作,这才符合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势。
再看如今的美国政坛,那些叫得最凶、反华最积极的,多是不了解中国、甚至从未到过中国的人。他们既不关心事实细节,也不愿意了解中国正在发生什么。
在《论中国》一书里,基辛格曾说:“任何人要想理解中国20世纪的外交和21世纪的世界作用,就必须——尽管可能过分简单地——先了解她的历史传承。”
今天看来,这句话仍然有效。也希望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摘下眼镜,好好观察一下今天的中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