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公司「凛冬时代」来临
镜报 渔樵夫
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更多追逐的是流量、规模和增长;下半场则应更强调健康、可持续、普惠和共赢,强调商业模式的有序发展,更好地将互联网经济发展坐标放到符合国家经济大局发展的大棋盘上。监管层将更多从「健康性」「可持续性」等「质」的角度考量平台经济的优劣,校正网络公司的发展坐标。其中,瞄准高精尖技术攻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增加、推动地区发展平衡,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国竞争新优势,均将成为互联网公司未来发展的题中之义。
自叫停蚂蚁集团IPO起,中国席卷全网的互联网公司大整肃风暴未见止歇迹象,反而加码升级。7月上旬中国官方宣布对滴滴进行网络安全审查后,中国网信办再下重手,要求下架滴滴的25款App,几乎是全面封杀。
「强监管」风暴升级?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筹资44亿美元的滴滴IPO,是继2014年阿里巴巴250亿美元IPO案以来最大规模的中企IPO案。身在美股的阿里巴巴,自反垄断处罚落地后就陷入「跌跌不休」,累计跌幅达至35%,市盈率(TTM)降至25倍以下。此番滴滴被监管层重拳整治,对中概股无疑又是致命一击。
「滴滴事件」余音未了,另一大互联网巨头——腾讯亦遭利空打击。新华社主管主办的《经济参考报》发布文章称,网络游戏是新型「毒品」,并直接点名《王者荣耀》,引起轩然大波。受此影响,整个港股游戏股遭遇血洗——腾讯一度跌超10%,网易一度跌超15%,哔哩哔哩一度跌超13%。
受反垄断调查等多重利空冲击影响,腾讯港股股价自2月11日以来累计跌幅已超过35%,其市盈率(TTM)已降至21.89倍。除腾讯、阿里外,小米、美团、快手等「二线巨头」,虽商业模式新颖且业绩增速很快,但股价、市盈率、市销率均不乐观。
自去年底中央政治局提出「平台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来,互联网行业就进入政策密集打压阶段。今年以来,中国监管层对互联网公司的监管风暴持续加码。「2000+教育类平台和APP因有害信息等原因被罚」、「抖音、快手等105款APP因过度索取个人信息被通报」、「工信部下架329款侵害用户权益且拒不整改的APP」、「工信部下架天涯社区、大麦、途牛、脉脉等90款APP侵害用户权益」、「腾讯手机管家等86款APP因违法违规搜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禁止虎牙公司与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并」等新闻频繁爆出,搅动市场神经。
7月26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启动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公告,宣布启动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扰乱市场秩序、侵害用户权益、威胁数据安全、违反资源和资质管理规定等四方面8类问题,涉及22个具体场景。有分析认为,监管风暴山雨欲来,中国互联网行业「黄金时代」将告一段落, 「凛冬时代」或将开启。
四大风险 招致重拳
过去十年,可谓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全面崛起的「黄金时代」。在疫情突袭的2020年,互联网公司业务规模与市值、估值再创新高。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38.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4亿。高歌猛进之下,互联网公司野蛮生长所蕴藏的风险亦逐步浮出水面。
一、垄断风险
随?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网络平台触角已无孔不入,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平台、内容平台(视频、音乐、直播、阅读等)、生活服务平台(打车、外卖、点评等)、移动支付平台、手机应用商城等,布局涵盖生活消费、社交、文娱等各个领域。
资本加持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手段,网络效应和马太效应显著,赢者通吃。互联网平台依托海量数据信息,凭借技术、数据、算法优势,不断「烧钱」跨界经营,采取限定交易、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拒绝交易、低价倾销等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垄断商户资源,控制市场供应,继而逐渐垄断操控市场,「赢者通吃,一家独大」的行业垄断壁垒逐渐凸显。
资本无度扩张,资源加速向头部平台聚集,头部公司加速垄断市场。网络平台自定规则,运用垄断协议、拒绝交易、纵向约束等方式,如平台企业「二选一」「限制第三方链接」,策略性设置数据访问和数据共享壁垒,增加用户转换成本,提高竞争对手进入市场门槛和成本。
举例而言,腾讯、网易、哔哩哔哩虽非游戏公司,但若以营收计算,却垄断了游戏行业大部份市场份额。据统计,2020年网易游戏业务营收占总营收74%,腾讯游戏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32%,哔哩哔哩游戏业务营收占总营收40%。
平台巨头滥用垄断权力更会产生一系列负外部性,助长市场不公平竞争,损害市场秩序。平台巨头通过滥用平台商家数据挤占平台商家市场份额等过度竞争、恶性竞争,不仅会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破坏价格体系稳定性,更会侵害用户和商家利益。
对于互联网巨头的「垄断之祸」,中央高层已了然于胸。去年以来,中国高层会议就多次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亦是2021年要抓好的八项经济重点任务之一,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可见一斑。
二、数据风险?
当下,数据已成为新「战略资源」;对产业是新「生产要素」;对个人更是新「生活必需品」。而在低隐私权红利下,数据给中国互联网平台带来了可观财富聚集效应。
业内人士指,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均依赖其APP生存并布局。此类APP亦是收集用户信息最基础、最明显、最多的工具,且大量掌握?用户基础信息以及相关敏感信息。
部份互联网公司通过买卖客户信息,违规搜集个人信息和行为数据,导致用户被各类垃圾信息骚扰。这些公司根据用户风险偏好,定向定制广告精准推送相关商品链接,误导用户在线商品交易;更有甚者利用人肉搜索引擎搜集、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制造新闻热点。
近年来,隐私数据泄露案件已呈高频多发趋势。据网络安全公司RBS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数据泄露事件有5183起,同比增加33%。而另一报告则显示,每单个数据泄露事件令受访公司所承担的平均成本高达424万美元,创该报告发布1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关键生产要素,是主要国家和地区竞相争夺的资源,主要国家和地区在传统领域的博弈已逐步过渡到了数据主权的博弈。由于个人信息和数据中涉及个人隐私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安全利益等重点方面,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三、安全风险
随?大数据行业的应用,金融、水利、电力等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纷纷「联网」「上云」,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当前,网络已成为继海、陆、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
然而,近年来,随?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全球数据泄露以及网络攻击等网络安全事件频繁发生,针对重要行业、重点领域的有组织网络攻击活动日渐猖獗,有的领域已升级为国与国之间的网络暗战。欧洲和美国一系列网络主权的宣言和行动,亦凸显了网络安全挑战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据CCID发布《2019年网络安全发展白皮书》,以2018年为例,全球安全漏洞数量和严重性创下历史新高,国内重大网安事件亦几乎每月必现。另据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网络攻击电力系统事件高发,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家先后遭到网络黑客攻击。网络时代,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对于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性空前增强。信息安全一旦失守,将会对国家政治安全等带来严重威胁。
在上述大背景下,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不容挑战,滴滴被实施审查亦给各方敲响了警钟。作为国家安全核心基石,守护好「第五疆域」可谓不容有失。
四、金融风险?
面对巨大利益诱惑,互联网金融平台普遍存在诸如资金池、自融自保、虚构融资项目、期限错配、违规债权转让、信息不透明等金融乱象,部份平台甚至沦为庞氏骗局。
这些乱像在金融创新概念包装下,将众多违规甚至违法的交易安排隐匿其中。而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使得平台对借款者无法进行有效的身份识别和资信审查,平台自身资金实力又难以为其业务模式和业务规模提供足够信用担保,信用风险指数大幅提高,从而对金融监管和金融安全造成严重挑战。
以网贷公司为例,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迅速实现了量化放贷效应,但刚性兑付和高利率的承诺和平台盈利能力、担保能力均无法保证稳定现金流,某一环节一旦发生流动性障碍,极易引发金融风险。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交易模式既有传统金融基本属性,又放大了传统金融固有风险,造成了互联网金融的大起大落。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跨界性、联动性,若平台发生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将会很快传导至债权人、交易对手等,还会产生信息上的传染效果,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可谓不容小觑。
互联网下半场 量质转化?
随?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在线流量趋于饱和,监管风暴不断加码升级,中国互联网已与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挥手作别,步入寒风凛冽的下半场,而发展质量将取代发展速度,成为下半场关键词。
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更多追逐的是流量、规模和增长;下半场则应更强调健康、可持续、普惠和共赢,强调商业模式的有序发展,更好地将互联网经济发展坐标放到符合国家经济大局发展的大棋盘上。
中国互联网经济行至下半场,监管层将更多从「健康性」「可持续性」等「质」的角度考量平台经济的优劣,校正网络公司的发展坐标。其中,瞄准高精尖技术攻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增加、推动地区发展平衡,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国竞争新优势,均将成为互联网公司未来发展的题中之义。
事实上,「十四五」规划将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单设一篇重点阐述,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已为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在此过程中,应主攻两大重点:
一、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互联网经济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做好顶层设计应统筹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框架,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完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重大工程的发展规划和市场监管的路径和方法,从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高度为数字经济发展把舵定向。
近期的强监管风暴意在中长期改变互联网公司发展方向和结构,从根本上改善原来互联网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弊端,让社会有序正向改善。中长期看互联网行业将从无序竞争变为有监管的竞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与强监管风暴相配套的是,应科学制定互联网资本市场的准入规则和退出机制,优化大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行业布局,引导民间资本更多向高、精、尖科技领域进军,从制度设计层面打破行业垄断壁垒。
二、赛道转换?
数字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均在谋求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经济、新基建、新科技已成全球竞争「主战场」,互联网平台经济适时进行「赛道转换」,对中国占领竞争制高点无疑是一大利好。
当前,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卡脖子」问题对中国发展颇多掣肘。互联网公司特别是头部巨头,手握资源和数据,有能力开拓更多新领域。因此,这些巨头不能光想?「几捆白菜的流量」,还应看向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在擅长的领域深耕、在卡脖子技术上公关,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数据进行「关键性突破」,为社会创造增量价值,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
三、筑牢防线
随?数字化建设逐步加快,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数据将由信息孤岛向共享方向发展,而护航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亦变得更为紧迫。加强对国家秘密、敏感信息的数据安全评估,搭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监管措施,提升数据治理的自主免疫能力可谓至关重要。
有鉴于此,中国应继续强化以5G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新基建」安全体系建设,适时评估5G网络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安全风险,提升大数据应用的防风险能力,筑牢全域安全监管防线。
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比料将达至中国GDP的53%。互联网经济作为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及连接用户、企业和政府的桥梁,对于社会稳定、经济与产业发展升级、提高制造业效率,可谓战略意义重大。
维护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和全域安全,既是「经济维稳」的需要,亦是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现实选择。进入互联网发展下半场,惟有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统筹推进,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划清底线、筑牢防线,构建健康数字生态,实现从增长速度到发展质量的赛道切换,才能告别野蛮生长时代的负外部性,走上良性增长轨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