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两位前大使讲,那些年我们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的斗争!
来源:环球网
编者的话: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8月初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引发的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紧张仍在持续发酵。日前,《环球时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两位中国前驻美国大使李道豫、周文重,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苏格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他们分别从外交事件亲历者以及资深专家学者的视角,梳理重大问题的历史经纬,还原历史时刻的真实面貌,剖析此次台海局势升温的深层次影响。《环球时报》访谈实录拟分两期刊发对这几位人士的专访,请他们回顾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交锋,以及为一个中国原则正本清源。今天刊发的是对李道豫、周文重两位前驻美国大使的访谈部分。
李道豫:美国“以台制华”非常危险
环球时报:您1993年到1998年担任驻美国大使期间,参与处理过的最尖锐的一场涉台斗争是1995年时任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窜访美国。当时美国为什么邀请李登辉访美,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李登辉此访?
李道豫:李登辉访美的背景有几个:一是国际局势发生很大变化。发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美国认为“中国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的重要性下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能够坚持多久是成问题的”,两党多数政客都主张对华强硬。二是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明里还是重申一个中国政策,暗里则酝酿提升美台关系,借此试探我们的底线。台当局认为无论从国际形势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政策来看,提升与美国关系的时机已到。三是李登辉1996年面临选举,需要美国公开支持打气。李登辉用金钱开道,重点做美国国会工作,通过国会给政府施压。四是克林顿政府在1994年秋的中期选举中失利,亟须拉拢右派势力和亲台势力,寻求支持。
环球时报:李登辉访美前前后后,我们是如何同美方坚决斗争的?采取了哪些反制措施?
李道豫:在李登辉访美前我们实际上打了差不多近半年的前哨战。因为李访美不是一个孤立的行动,而是美台之间为发展关系进行的一系列互动中最强烈的部分。1994年5月,李登辉搞“度假外交”,到夏威夷过境,美方规定他不能出机场,也没安排什么人去见他。这是一次试探。
中国前驻美国大使李道豫 资料图
针对李登辉窜美,中方坚决同美方斗争。我一再去找美国政府交涉。1995年5月19日,美方一名参议员透露了美方决定让李访美的消息后,我马上打电话问美国务院、问白宫,他们都不接电话。美国副国务卿塔诺夫拖到下午给我回了一个电话,承认了这个消息,又讲了一通“这不会改变中美关系”云云。5月2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允许李登辉于当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进行所谓“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美方正式宣布后,中方表达了抗议,并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所有副部级以上高层访问都中止了。
1995年6月7日,李登辉窜访美国。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写信给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解释,我们没理会。我们掌握的李登辉在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去交涉,比如要求机场不挂旗、州长不会见等等。8日,克林顿总统在白宫紧急约见我,现场还特意安排记者照相以烘托气氛。我们两个都绷着脸。他说,“今天李登辉到了康奈尔,这是一次‘非官方’的、‘私人性质’的访问,美国官员不见他,我也不见他,这不改变中美关系性质,美方仍然执行一个中国政策”。我严正指出美国同意李登辉窜访美国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严重破坏中美关系基础。我说,“李登辉访美的性质是掩盖不了的,这就是美国政府的错误,应该立即终止他的访问”。克林顿总统说,他要派塔诺夫副国务卿赴华,去做进一步解释。我未予置理。
围绕李登辉窜访美国,国内制定了十几条反制措施,包括召回大使述职、推迟汪辜会谈以及军事反制等等。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我们在福建沿海和台湾岛周围进行导弹和军事演习,这两项措施震动最大。中方召回驻美大使述职的做法是非常罕见的,对美方震动非常大。后来中方对美国驻华大使提名也卡了一段时间。经过这场斗争,克林顿政府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应该讲,李登辉窜访美国之后,美方也作出保证,对台湾政要进行各种限制,再一次表示“三不”态度,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美方还表示对中国实行接触政策,不是遏制政策。
环球时报:中国政府对1995年李登辉窜访美国和第三次台海危机的处理,对我们今天应对台海局势有哪些启示?
李道豫:第一,台湾问题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寸步不让。当年我们反制的决心和行动大大震动了美国,今天我们国力更加强大了,美方“以台制华”的图谋更加不能得逞。第二,美国“以台制华”非常危险。佩洛西窜台和李登辉窜美一样,美方作为挑衅方和始作俑者,在一个中国政策上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美方绝不能置中美关系与台海和平稳定于不顾,在错误和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第三,国际社会的民心向背显而易见。170多个国家发声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谴责佩洛西的挑衅行径,这说明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人心所向,这个历史趋势不可阻挡。
周文重:美对台军售背后有多重战略考虑
环球时报:您2005年到2010年出任中国驻美大使。您能否从历史角度谈一谈美对台军售问题?
周文重:美对台军售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978年,卡特政府决定同中国建交,双方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决定不能让对台军售问题妨碍中美建交,果断拍板签署建交公报。
不久以后,卡特出于其内政外交需要于1979年4月签署了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案决定向台提供“防御性”武器,直到台湾问题最后解决。这部美国的国内法成为美对台军售的“法律”依据,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中国政府是不承认的。
中国前驻美国大使周文重 资料图
1981年里根担任总统后,中美围绕对台军售问题展开艰苦谈判,次年签署“八·一七公报”。美国在公报中承诺“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八·一七公报”是中美为了解决美国对台售武问题而签署的。
然而,美方并没有信守承诺,“八·一七公报”签署40年来,美对台军售总额高达700多亿美元。拜登政府嘴上向中方承诺“四不一无意”(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但行动上背道而驰,截至今年7月已经5次对台售武,总额近12亿美元。美国国防安全合作署9月2日又宣布3批总价值约11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
从历史上这么一看,美方卖了这么多武器给台湾,我们不禁要问,它是真心希望台海和平稳定吗?它是真心希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吗?我认为,美方才是台海和平稳定现状的真正破坏者。
环球时报:您认为美对台军售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周文重:首先,我认为美方还是出于“以台制华”战略的考虑,这是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对台出售武器则是一个重要手段。美方错误地认为维持两岸分离局面符合其长期战略利益,所以不断打“台湾牌”,助台以武力抗衡大陆,意图阻挠中国统一大业,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第二,美方试图维持在台军事存在。中美建交前,台实际上是美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中美建交后,美不甘心从台撤军,失去这个“不沉的航空母舰”,于是持续通过对台军售、协助台军训练、分享情报等方式变相在台强化军事部署,将台变为围堵大陆的前线。
第三,一些政客打“中国牌”。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奥巴马在恢复经济、医疗改革等国内议程上进展不顺,又受到伊核、朝核、阿富汗战争等外部问题影响,再加上为了中期选举需要,便拿中国问题说事。
第四,美国内一些势力在幕后推动。美军工复合体这个利益集团与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遗余力推动对台军售,这些军火商获取巨额经济利益。美国国会也是一个消极因素,美议员中意识形态色彩强烈、持反华亲台立场的不在少数,出台了不少涉台法案,起了一些不好的作用。
环球时报:中方是如何在对台军售问题上同美方坚决斗争的?能否结合您担任驻美大使时的经历介绍一下?
周文重:美方每次宣布对台军售,中方都会第一时间进行交涉并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在我任驻美大使期间,中方曾围绕美对台军售问题同美方多次交锋。其中有两次大的斗争。一次是2008年10月,布什政府宣布售台价值64.63亿美元的武器,中国随即取消了两军高层互访、海军军舰互访,无限期推迟双方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谈判,并拒绝参加由美国安排的伊朗核问题六国电话会议。
第二次是2010年1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售台总价值达63.92亿美元的武器项目,中国随即推迟了中美副外长级战略安全、军控与防扩散磋商,并对参与售台武器的美国军工企业实施相关制裁,这是我们首次公开宣布制裁美军工企业。
在前方,我们的工作对象包括美国的政府官员、议员、前政要以及企业界人士,向他们阐明对台军售的危害,表明中方的态度,我还利用外出演讲机会直接做美国公众的工作。我们要看到,美国政府和国会中不乏对华友好人士,比如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的议员,他们能够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理性地考虑问题,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前进。同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中美关系。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