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印度洋的新来者,印度要适应中国的“南亚存在”
来源:底线思维
2022年9月21-23日,英国国王学院与印度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研讨会“新兴亚洲在多极世界中的作用”。在“中国与南亚”研讨环节,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应邀做了主旨发言。周波在发言中探讨了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扩大,尤其是在南亚经济和军事存在的加强,印度应该如何放下对中国传统的戒备防范心理,管控彼此的分歧,让中印的双边关系成为世界的稳定器。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波
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专家
中国与绝大多数南亚国家友好。展望未来, 中国在南亚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同印度和平相处。具体来说,需要考虑四个问题:1、中印如何在边界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保持实控线的和平和安宁;2、印度如何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中国在南亚的经济活动和军事存在;3、印度会在美国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4、在亚洲世纪来临之际,中印如何为新的世界秩序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边界问题
坦率地说,困扰中印关系的边界问题在可见的未来不可能解决,原因是边境地区实际控制线没有划定,而中印对如何解决边界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基本上,中国希望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首先确定互谅互让的政治原则,然后再处理边界问题;而印度的观点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希望通过核定实际控制线来维持现状。
2020年6月15日发生的加勒万冲突打破了中印边境长达四十多年的和平。这虽然极为不幸,但两只现代化的军队实际上是以石器时代的方式,用石头和棍棒斗殴。这意味着他们清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向对方开枪,也说明中印过去建立信任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如果双方从20个印度士兵和4个中国士兵死亡中充分吸取教训,加强风险管控,那么也许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四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和平相处。
中印加勒万冲突一度打破了中印边境的和平
当下我们应该做什么?目前双方都在边境部署了大量部队。首先,双方已经在班公湖和温泉地区等地脱离接触,这种做法应该在其他地方效仿,使双方部队从最危险的地方脱离接触,维持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安宁。
其次,双方应该很好梳理、落实过去的建立信任措施。中印有五个关于信任的协定和协议,比中国与任何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信任措施都多,且内容丰富具体。例如,中印在边境实控线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协定规定,在实际控制线附近,不应该举行师级演习,也就是不超过15000人,如果要举行旅级的演习,也就是5000人,应该事先通知对方,而且不应该在距离实际控制线10公里的近距离内出现军用飞机。在边境部队协议规定,当一方的部队在巡逻时,另一方不应尾随。我认为,如果双方都认真执行了这些规定,中印并不需要建立新的信任措施。
由于加勒万河谷发生的事情,我认为印度政府仍然处于一种怨恨、情绪化的状态。苏杰生外长最近表示亚洲的未来与印中关系的发展相连,边界的状态将决定两国关系的状态。前半句我同意,但是后半句倒退到印度政府在1988年拉吉夫·甘地访华前的立场。
边界问题不是中印独有的问题,印度也不仅仅是只同中国有边界问题。如果巴基斯坦也要求只有解决了克什米尔问题才能发展印巴关系,这听起来合理吗?中印边界问题不应该是两国关系正常化难以跨越的障碍,况且冲突中中方也有伤亡。加勒万河谷事件后,在印中资企业处境艰难,但2021年,中印双边贸易创下了125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说明中印经济关系的活力已经超越了人为的障碍。
二、中国在南亚的经济和军事存在
中国必须保持在南亚的经济和军事存在。中国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国家有大量投资。对于聚焦经济发展的其他南亚国家而言,“一带一路”也是难得的机遇。90%的全球贸易都通过海路运输,印度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通道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中国自然会关注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
印度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南亚扩大影响不是秘密,事实上,许多南亚国家同中国的双边关系都在不同程度遭到印度的干涉和打压。2017年,中国和印度在中国和不丹争议地区洞朗对峙长达73天。2014年,斯里兰卡允许一艘中国潜艇在科伦坡停靠,引发了印度的强烈反对。2017年,斯里兰卡拒绝了一艘中国潜艇停靠科伦坡补给的请求,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新德里向斯里兰卡施压的结果。当斯里兰卡在今年7月12日宣布允许中国科考船“远望5号”将停靠汉班托塔港进行补给时,印度又对此提出抗议,导致科伦坡一度要求中国科考船推迟其到港计划。
中国企业向斯里兰卡交付大型工程机械(图片来源:新华网)
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后推出对其南亚邻国的“邻国优先”政策,如果这一政策是印度对过去自己以老大哥的心态习惯性地干涉其弱小邻国事务的反省和调整,那么我认为该政策应该包括印度对其邻国发展与中国关系的尊重,印度不应该干涉其南亚邻国主权,逼其在中印之间选边站队。
相比之下,中国从来没有阻挠印度的“向东看”或者“向东行动”计划。东南亚对中国地缘环境重要,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干涉印度同东南亚任何国家发展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印度总是抱怨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装备,但是中国从来没有抱怨俄罗斯向印度提供军事装备。2017年,中国以宽厚的胸襟接纳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加入上合组织。
我想无须提醒大家,明朝时,郑和舰队—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就7下西洋,所以中国不是印度洋的新来者。为了维护中国在印度洋不断增长的利益,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中国海军必须保持甚至加强其在印度洋的存在。中国航母打击群出现在印度洋只是时间问题。
自2008年底以来,中国海军一直不停地派出海军编队在印度洋的亚丁湾和索马里盆地进行巡逻。2017年,中国在吉布提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以保障反海盗行动。但没有任何例子可以证明中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给印度造成安全损害。事实上,双方有过卓有成效的合作。2011年5月,中印两国海军曾与北约合作,营救了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中国“富城”号商船。今后,中国和印度的海军舰艇势必会更频繁地在印度洋海上相遇。如果印度以“大婆罗多(Akhand Bharat)”心态认为印度洋是“印度教徒的伟大海洋”(Hindu Mahasagar) 或者印度是印度洋“净安全提供者”,双方之间的摩擦甚至冲突就有可能发生。
三、美国的印太战略
美国的印太战略以遏制中国的发展为中心,为此,印度对美国的重要性必定会增加。公平地说,印度尽管希望限制中国在南亚的存在,但迄今为止抵挡住了把四国安全对话机制(Quad)变成一个反华俱乐部的诱惑。在Quad中,其他三个国家都已经是盟友,所以印度的态度对机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有人称Quad为“亚洲版北约”,我不这么认为。Quad实际上正在朝向许多其他方向,如基础设施建设、气候变化或向东南亚国家联合分发疫苗等发展。就其军事内容而言,目前仅有一个名为“马拉巴尔”的军事演习。
如果印度选择投入美国的怀抱,不仅中印关系将恶化,印俄关系也会下滑。同中国一样,俄罗斯也被美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之一。俄罗斯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应国,占据了印度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印度对于美国的任何示好都会引起俄罗斯的警觉,结果是印度的战略自主性和在大国间的回旋余地将大大萎缩。
印度总理莫迪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图片来源:ICphoto)
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中立公正的立场而不是权宜之计最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在过去几年中,印度几乎在以美国的口吻地谈论“自由开放的印太”,问题是印度的立场实际上与中国的更像,而不是与美国的更近。中国和印度都反对外国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的军事活动。印度法律规定,当有外国军舰进入印度的专属经济区进行军事演习时,如果涉及弹药和爆炸物,印度政府会要求他们首先征得印度政府的同意。这与中国的相关法律相比更严苛。中国在2006年即根据《公约》第298条将涉及海洋划界、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军事和执法活动等方面的争端排除出《公约》强制争端解决程序,同中国一样,印度也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持有保留。
真正在印度洋挑战印度权益的是美国。2021年4月,美国约翰·保罗·琼斯号驱逐舰驶入了印度西南部的专属经济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发表书面声明称这样做是因为美国将挑战印度的“过度海洋主张”,印度为此抗议。印度专属经济区占印度洋的三十分之一。换言之,美国挑战印度的主张意味着,至少在美国人眼里,1/30的印度洋是因为印度才不自由、不开放的。
最近印度和美国宣布计划在10月举行一次联合演习,演习地点距离中国和印度的实际控制线只不到100公里。我不清楚为什么印度要跟美国在中印边境附近搞这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内容的演习。难道印度是想让中国相信,如果中印边境再次爆发战争,美国会出兵帮助印度吗?如果不是,这种姿态显然并不明智。
四、亚洲世纪
在可见的将来,国际秩序将是混乱的多极。在欧洲,俄乌战争不知道会持续多久,但是之后肯定会迎来另一场冷战,因为欧洲的安全说到底是俄罗斯如何和北约共处的问题。在亚洲,美国的印太战略清晰地以遏制中国为目标,中方没有奢望中美关系将会大幅改善。
21世纪最大的问题不是中国是否能够崛起。如果中国保持5.5%的增长率,这个问题将于10年内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划上句号。最大的问题是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虽然结论尚早,但是美国已经从二战后占世界GDP的1/2下降到今天大约25%。考虑到美国国内族群不可调和的矛盾、两党没有底线的相互攻讦和民众普遍对未来甚至打内战的担忧,如果说美国已经失去了方向感,恐怕并不为过。美国对印太的关注其实是其全球实力下降后收缩的必然反映,但是打压一个完全融入国际体系的中国不仅是美国自911以来最严重的战略误判,也是徒劳无益的,很难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
1988年邓小平会见拉吉夫·甘地时说:“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国际地缘政治和经济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到2030年,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印度会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亚洲的崛起是包括中印在内广大亚洲国家集体的崛起,但是如果中印都发展起来,却彼此关系紧张,这也不能说明亚洲世纪已经到来。
1988年邓小平会见拉吉夫·甘地(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目前中印关系的氛围不佳,印度政府对中国采取了一些看似强硬的态度以试图吸引公众舆论。例如,在俄乌冲突中,中印立场高度相似,双方不约而同保持中立。但印度政府刻意试图表现其立场上如何与中国不同。坦率地讲,双方的区别可能是两只苹果之间的差别,而不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之间的差别。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现在估计很少人这么想了。那么中印关系是不是也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呢?如果听天由命,这种态度不仅是不负责任的, 而且真的可能促使双方关系朝坏的方向发展。中印社会制度不同,但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都是新兴经济体,都支持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世界秩序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如果中印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对方的发展,管控彼此的分歧,这一重要的双边关系可以成为世界的稳定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