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孤立中国,美国不惜和最重要盟友发生冲突"

编辑:观察者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2-11-28 12:56:44 共1834人阅读
文章导读 虽然摆脱了特朗普,迎来了拜登,但欧洲人发现,美国还是那个“自私”的美国。近期,美国在美欧贸易上的一系列举措,引发欧洲政界和媒体界的强烈不满。……

来源:观察者网

虽然摆脱了特朗普,迎来了拜登,但欧洲人发现,美国还是那个“自私”的美国。近期,美国在美欧贸易上的一系列举措,引发欧洲政界和媒体界的强烈不满。

当地时间11月25日,德国主流经济媒体《商报》刊登题为《美国在经济上依旧很自私,欧洲必须接受这一点》的评论文章,指出和中国竞争压力下的美国,正在出台电动汽车补贴等一系列有损欧洲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而为了孤立中国,美国不惜同“最重要的盟友发生冲突”。

无独有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哥德堡(Pinelopi Koujianou Goldberg)稍早之前也在奥地利主流媒体《标准报》上撰文称,美国动用一切手段来遏制对手,但这样的行为也清晰展示了美国自身的弱点。况且,美国遏制中国的措施不一定能得到盟友的认同。

《商报》:美国在经济上依旧很自私,欧洲必须承认这一点

“欧洲要为美国人的一意孤行做好准备”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总价值达750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部分条款涉及美国政府为本土电动车产业提供高额补贴,并将进口电动汽车排除在补贴名单之外,试图大幅提高美国对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吸引力。

《商报》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欧洲该如何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欧盟必须面对这一现实:不管是拜登还是他的后继者,不管是美国的哪个党派,他们都会依赖这种经济上的分裂。而欧盟必须重新调整方向。”

文章进一步指出,美国继续贸易保护主义的背后逻辑,是为了在核心技术和再生能源领域保持领先,防止被中国“超越”。因此,美国出台了数以亿计的补贴及投资计划,优先照顾本国厂商。摆脱中国变得更加独立,是植根在美国两党内部的指导准则。

"为了孤立中国,美国不惜和最重要盟友发生冲突。这种事情未来还会发生。欧洲人越早承认这点,就能越好地为美国今后的一意孤行做好准备。"

文章最后一部分提到,欧洲行业协会和政客用“双重标准”、“破坏”和“歧视”这样的词来形容美国,这种愤怒让人联想到特朗普时期的美欧“冰河时期”。欧洲人对补贴上的竞争,以及跨大西洋贸易战的担心是合理的。

美国可能会对欧盟这样的密切贸易伙伴有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让步,但可能也不会有。美国对电动汽车产业的补贴,将在五周以后生效,而这仅仅是美国贸易措施的一个“症状”。

2021年10月,马克龙和拜登在核潜艇事件后首见。图自IC Photo

“美国人的思考方式,清晰地暴露了他们的弱点”

24日,奥地利主流媒体《标准报》刊登了一篇哈佛大学教授哥德堡的专栏文章,讨论美国在面对中国超越时的“焦虑”。她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今年9月的演讲为例称,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如果只是依靠科技创新,并不足以打败对手。这样的表态是在暗示,美国必须动用一切手段来遏制对手,尽可能多地给对手制造经济方面的麻烦。

“然而,这样的思考方式,也清晰地暴露了美国的弱点。这相当于承认:美国旨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系列措施很可能只获得了有限的成果。”

作者还顺便抨击了美国近期力推的尽量只和志同道合国家做生意的"友岸外包"概念,指出历史已经一再证实,今天的朋友不一定是明天的朋友。

"事实上,美国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措施并不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是为了争夺经济主导权。假如这一趋势延续下去,那么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取得的令人瞩目的进步,就真的有可能让中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经济体。但是,认为全球经济繁荣只是零和博弈的想法是错误的,中国崛起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就要衰落。"

文章进一步分析指出,美国遏制中国的措施不一定能得到盟友的认同,而且经济界也总是有办法能绕过各种制裁。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出口限制是有效的,它也不会阻止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自己的技术。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新的制裁也只会为美国多争取几年的经济主导权,而牺牲了30年来为两国服务的和平经济关系。

破坏复杂的全球价值链的稳定,既会提高消费价格,又会损害技术进步。在气候变化等重要问题上的合作将受到影响。而美国的工人仍然不会看到早已消失的制造业的回归。最大的受益者将是那些为帮助公司驾驭复杂的法规和新的许可要求而支付的顾问和律师。

“美国以及其他一些高度发达国家似乎忘记了在过去三十年间从中国获益颇丰......面对中国加入全球贸易体系,美国各级政府从来没有为那些利益受损者提供足够补偿。但是,试图通过阻止中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来'掐死'中国经济,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来源|观察者网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