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印度存在四种温差
来源:环时深度观察
近年来,中印关系由热转冷并一度陷入低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印度外交上疏远中国、军事上防范中国、舆论上指责中国、经济上打压中企,似已很难不让人得出如今的印度社会已“系统性反华”“选择站队美西方”“中印关系再回不到过去”等结论。
然而,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社会,其政府、媒体、社会各界及不同群体之间无法画上等号,客观上,他们的对华态度有着细微的温差。当前,制约中印关系的负面消极因素虽然很多,但也存在推动印度对华政策重回务实轨道的理性积极因素。
作者 | 钱峰
首先,央地之间存在温差。印度独立至今一直奉行联邦制。经全国选举产生的中央政府在国防、外交、安全领域掌握绝对主导权和最终决定权,但通过地方选举产生的邦一级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领域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和自治权,且各邦因经济水平、历史文化、人口、宗教信仰、语言以及执政党的具体差异,地方政府的执政风格也有所不同。
随着这些年来印度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许可证管理制度取消后,邦政府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日益走上印度对外招商引资、推动建立经济特区的前台,以期增加本地就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这在印度经济实力排名靠前的马哈拉施特拉、泰米尔纳德、卡纳塔克、古吉拉特等地方邦展现得比较明显。在对华认知和具体态度上,中央政府往往将政治和安全放在首位,而地方政府关注更多的则是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地域之间存在温差。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速加快,但同时也是全球发展最不平衡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不仅国内贫富差距严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别。
如果以传统的印度南北分界线温迪亚山脉来粗略划界,与山脉以北的北印度相比,山脉以南的南印度经济发展普遍较好、教育水平普遍较高,文盲率和贫困率甚至备受诟病的种姓制度意识都较低。
文化传统上,北印度社会更热衷大国梦,推崇印度教,加之千年难易的农耕传统让其相对排外、保守甚至激进,政治色彩和宗教气氛很浓。而南印度社会偏爱贸易经商,注重家族家庭,思想较为务实开放,不热衷追求意识形态至上。
近日,在赴印度新德里和孟买与两地人士交流时,笔者颇有感触。在政治中心新德里,人们所谈更多的是两国关系中的政治安全话题,而在最大商业中心孟买,则鲜有人提及政治话题,当地人更多看重的是中印经济关系的互补性,普遍希望两国能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前景不确定不明朗的背景下,少些地缘政治,避免加剧人为对立;多些务实合作,更好造福两国民众。这也多少反映出南印度社会重务实、轻口号的特点。
第三,职业之间存在温差。一直以来,印度社会在中印关系上嗓门最大的是媒体人、专家学者及退役军政官员。坦率地说,印度一些媒体人扮演着负能量、破坏性的角色,这其中既有印度媒体竞争激烈的原因,各方都想在博眼球、抢销量、争流量之战中胜出,炒作中印关系自然是条捷径;也有不少媒体人对华偏见作祟、政治取向“西化”以及背后利益集团推波助澜等原因。这一趋势近年来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
而在专家学者、退役军政官员云集的印度战略界,对华态度近年来虽普遍趋强,鹰派人士大行其道,但也不乏一些忧虑中印关系现状、反对中印关系恶化、不愿中印爆发冲突、主张从全球视野看待中印关系的理性声音。
他们当中,既有曾参与过印度对华重大外交决策的要员,也有亲历过中印关系稳定发展时期、了解边境争端来龙去脉的学者,甚至还有常年驻防边境、多年戎马生涯的退役将校。
第四,产业之间存在温差。多年来,经贸合作一直是中印关系的一大亮点。虽然过去几年有着诸多干扰因素,但两国贸易依然逆势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1359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印贸易的主要商品为机械、化学产品、贱金属、矿物产品、纺织原料等,中国的电子产品、运动器材、文教用品、玩具灯具等也早与印度民众的日常生活绑定,这都让印度许多进出口商、制造商获益良多。
可以说,涉及这些相关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商界人士和从业者大多乐见并支持中印关系改善,以便为两国今后更加便利的经贸往来创造宽松的政治氛围。
但是,在印度一些从事短视频、社交、电商、游戏类的新兴互联网企业及背后的利益集团眼中,中国是直接且最大的竞争对手。从印度政府近几年以“国家安全”为由,封杀大批中国应用程序后的反应看,它们普遍不加掩饰地表达支持,大有“如释重负”之后开始大举“收复失地”的架势。
来源:环球时报 | 作者钱峰是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