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详细解读蓝皮书内容

编辑:中国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4-09-29 05:28:20 共3227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中国发布《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详细解读蓝皮书内容

 

中国发布《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详细解读蓝皮书内容

中国网

    由中国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9月28日在北京发布。

    《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是缅甸国情报告之二,继续寻求为社会和有关部门提供关于缅甸的准确资讯。该报告在介绍2012-2013年度缅甸总体形势基础上,在政治领域系统分析了缅甸的政党政治、NGO和媒体的新发展及其对缅甸政治发展和对外关系的影响、宾格力(报告中称:罗兴伽人)问题;在经济领域重点阐述了2012-2013财年缅甸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缅甸的电力产业与中缅电力合作、缅甸独立后货币银行体系的发展演变;在外交领域深入剖析了中国政府对缅甸政治转型之后双边关系的调适、缅甸民众对中国的援助和投资的真实看法、日缅关系的新发展;附录则收入了四篇美国有关机构和学者关于缅甸的报告,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对缅政策与美缅关系。

    2014年9月28日,由云南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举行了缅甸蓝皮书《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发布会以及当前缅甸局势与中缅关系研讨会。《缅甸蓝皮书》的部分作者、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在京的世界史学界代表及十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共计40多人与会。发布会由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吕昭义主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本期《缅甸蓝皮书》的主编李晨阳做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发表评论。  

    缅甸蓝皮书:缅甸政改继续深化 经济改革相对滞后

    《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指出,缅甸的政治改革继续深化,国内的政治和解与民族和解取得了突破,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改革相对滞后。

    在2012-2013年度,吴登盛政府继续强力推动政府转型和民族和解,促进经济发展,拓展外交空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4月1日议会补选成功举行,民盟获得了45个补选议席中的43个,从而成为议会中的最大反对党,并重新合法参与到缅甸政治中。

    与此同时,缅甸新政府与包括佤联军、掸东同盟军在内的多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重新达成了停火或和平协议。

    缅甸政府领导人和昂山素季频频出访,美国总统奥巴马等一大批西方政要来访。但缅甸政府仍然面临着若开邦宾格力(报告中称:罗兴伽人)与若开族佛教徒冲突以及克钦独立军与缅政府军冲突等一系列重大挑战,公民维权运动和宪法修改等问题也困扰着缅甸政治发展进程。

    此外,缅甸新政府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之后,缅甸的经济活力虽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但投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善,西方投资和援助未能大规模进入,中国对缅投资下降;缅甸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民生的改善距离缅甸民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缅甸蓝皮书:缅甸政党不很成熟 不利于民主化进程

    《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指出,政党政治是缅甸民主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的政党不是很成熟,将对缅甸的民主化进程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自2010年以来,缅甸的政党建设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目前缅甸已有67个合法政党。但从总体看,不论是执政的巩发党还是反对党民盟以及其他中小型政党和少数民族政党,各个政党的自我发展能力都有限,多数政党党员有限,资金匮乏,活动区域有限,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对民众的动员能力不强,执政能力更是欠缺。巩发党和民盟围绕2015年大选将展开激烈竞争,现阶段的斗争主要是在宪法条款和选举法的修改领域进行。未来缅甸将形成何种政党格局,是两党对峙还是一党独大抑或多党相持不下,还有待观察。

    缅甸蓝皮书:缅甸新政府外交对中美日保持平衡

    《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指出,缅甸新政府履职之后,缅甸的外交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美国、日本成为缅甸对外关系中三个最主要的考量因素,虽然中国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总体上缅甸对中美日保持了平衡。

    自从密松电站被搁置、缅美关系不断升温,国人对当前中缅关系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到底该如何认识缅甸的政治转型以及中缅关系的变化成为本年度发展报告外交部分的主要内容。由李晨阳研究员撰写的《不同规模国家间关系模式的探索:以近年来的中缅关系为例》一文指出,中缅关系曾被誉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2011年启动的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此前20余年的特殊关系构成了重大的冲击,导致缅甸民间对华不满情绪急剧上升、知华友华力量遭到削弱、中缅经贸合作趋于停滞、双边关系发展的变数增加。在全面和深入反思中缅关系所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中国也从推动中缅不同规模国家间关系构建的角度作出了重大政策调整,特别是加大与缅甸民间交往的力度、督促中国企业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创造性地介入缅北民地武与缅政府之间的和谈以及加强与反对党民盟和昂山素季的沟通。着眼于构建中国与周边不同规模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中国下一阶段的对缅外交应进一步调整心态和思路,加强顶层设计、机制建设和政策的执行力,倾力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务实有效的经济合作,加强各种外交策略的综合运用。

    缅甸政治转型之后,中国对缅投资被过度政治化,成了中缅关系的负面资产。中国对缅援助因为不是针对缅甸老百姓的,因而也未得到广泛的支持。为了准确了解正处于转型期的缅甸社会民意,为制定今后中缅经贸合作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2013年上半年在缅甸的内比都、曼德勒和仰光发出100份调查问卷。从统计结果来看,缅甸民众对中国对缅投资与援助存在着较大的负面看法,中国在缅投资的一些大型项目一定程度上在缅甸缺乏民意支持。但是缅甸民众普遍期待国际投资和援助,对西方国家在缅投资和援助的增长抱有很大期盼,以期提高缅甸自身的发展能力,同时也有很多民众能够清醒地看到缅甸实际上还并不具备外资大规模进入的条件。因此,众多缅甸民众依然希望与中国加强经济联系,同时希望今后中国在缅开展投资和援助时改变投向和运作方式。  

    毕世鸿教授撰写的《日本对缅甸新政府的政策与日缅关系的新发展》一文指出,缅甸实行政治转型后,日本基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以及制衡中国等方面的考量,重开对缅大规模援助和投资。日本将缅甸纳入“价值观外交”体系,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首的政商学考察团频繁访问缅甸,开始全方位介入缅甸事务。除了提供大量援助以外,日本还借机介入缅甸民族和解进程,日本企业也准备大举重返缅甸。日缅关系的迅速升温对中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美国对缅政策的调整以及美缅关系的发展已经对中缅关系的巩固与合作的深化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因此,该报告收录了主要由杨祥章翻译的与美缅关系有关的四篇文献。第一篇是美国国务院2013年3月颁布的《美国国务院关于2013年缅甸投资环境评估》。2013年5月21日,在缅甸总统吴登盛访美期间,在华盛顿与美方签署了双边贸易投资框架协议,积极邀请美国企业前往缅甸投资。《美国国务院关于2013年缅甸投资环境评估》对美国企业是否投资缅甸产生较大影响。第二篇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2012年在缅甸实施的项目概况。从该基金会2012年在缅甸实施项目的情况来看,美国NGO在缅甸的活动正在日益增多,影响逐步增大。第三篇是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对缅甸进行实地考察后发布的调研报告。CSIS是美国乃至全球有名的智库,该机构美缅政策研究项目的专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学术界对缅甸的政治转型与对外关系的看法。第四篇是由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雷克斯瑞菲尔和詹姆斯 W.福克斯共同完成的《过多、过快?——对缅援助的困境》一文,该文从历史与现状两个维度对国际社会对缅甸的援助进行了有一定新意的解读。结合附录以及平时的关注,我们发现,虽然缅甸对中国更重要,但是美国社会各界对缅甸的研究还是比我们要发达得多,无论是从成果数量、质量还是影响力来看,都是如此。因此,中国加强对缅甸的深入研究更是迫在眉睫。

    缅甸蓝皮书:缅甸经济增速未达预计 农村基本无变化

    《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指出,缅甸的改革虽然进入了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的第二阶段,但经济的增长速度没有预计的快速,农村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报告指出,缅甸政府在2012-2013财年设定了新的经济发展目标,致力于第二阶段的经济改革,重点改善民生问题,调整汇率和税收制度,促进对外贸易,改善外资投资环境,经济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增长目标,农业、矿业、制造业及服务业等各个产业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在对外经济方面,本年度缅甸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外资出现大幅下滑。  

    报告认为,缅甸是一个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开发水平欠发达的国家。根据缅甸目前的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输供应能力来看,缅甸国内的电力消费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缅甸除大力发展本国的电力产业与大量进口电力外,还需积极开展对外电力合作。由于地缘优势、水电开发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中国成了缅甸对外电力合作的主要伙伴,中国电力企业纷纷开拓缅甸市场,极大地改善了缅甸电力供应短缺。展望未来,中缅电力合作需要在现有合作推进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其他的电源投资项目,如发展天然气发电和燃煤发电,以及可再生资源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尤其是要促进缅甸有序、科学、合理开发水电资源。电力领域的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中缅关系的基础。

    报告特别指出,缅甸独立后就建立起了现代银行体系,但奈温政府期间对银行业进行了彻底的国有化,这对缅甸已经初步建立的银行体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其间三次停止货币流通的行为对缅甸银行业造成巨大打击。1988年军人集团上台后,对缅甸银行业进行了改革与重组,允许私营银行从事金融业务,同时重组国有银行。2011年缅甸新政府开始着手改革缅甸银行业,实行浮动管理汇率制,但缅甸的货币金融体系仍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

    缅甸蓝皮书:电力合作有利夯实中缅关系基础

    《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指出,缅甸的改革进入了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的第二阶段,但经济的增长速度没有预计的快速,缅甸政府在2012-2013财年设定了新的经济发展目标,致力于第二阶段的经济改革,重点改善民生问题,调整汇率和税收制度,促进对外贸易,改善外资投资环境,但在对外经济方面,本年度缅甸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外资出现大幅下滑。  

    针对中缅电力合作,报告指出,根据缅甸目前的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输供应能力,难以保障国内的电力消费,除大力发展本国的电力产业与大量进口电力外,还需积极开展对外电力合作。由于地缘优势、水电开发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中国成了缅甸对外电力合作的主要伙伴,中国电力企业纷纷开拓缅甸市场,极大地改善了缅甸电力供应短缺。

    根据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对缅甸的民意调查,缅甸民众普遍期待国际投资和援助,对西方国家在缅投资和援助的增长抱有很大期盼,蓝皮书指出,缅甸民众希望与中国加强经济联系,同时希望在缅开展投资和援助时改变投向和运作方式,这将为制定今后中缅经贸合作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缅甸蓝皮书:媒体影响缅甸政治和对外关系利弊皆有

    《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指出,2011年3月新政府上台之后逐步取消了新闻审查,并且开放了私营日报,缅甸的各类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媒体本身良萎不齐,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因而媒体对缅甸的国内政治和对外关系的影响也是利弊皆有。

    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介质,是国家和民众双向互动的桥梁;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向,而既定的信息传播又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政权。

    报告中的《1988年以来媒体在缅甸政治转型中的作用》一文主要介绍了1988年以来缅甸不同媒体的运作状态、运作特点等情况,宏观分析了缅甸媒体在国家政治转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以莱比塘铜矿事件为例,具体分析缅甸不同类型的媒体在这一公共事件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受众对公共事件的认知和反应,如何影响民众与政府的互动,如何影响缅甸国家的政治转型进程。

    缅甸蓝皮书:缅甸已成NGO“天堂” 有正反两方面影响

    《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指出,缅甸已成为NGO活动的“天堂”,但NGO对缅甸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已经成为缅甸政治转型中的一股新兴力量。

    当前,缅甸NGO从事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缅甸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NGO已经成为缅甸政治转型中的一股新兴力量。

    报告认为,在军人执政期间,缅政府对国内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就不是很严格。2008年5月纳尔吉斯风灾发生后,由于政府的救灾能力不强,缅甸的NGO得到了飞速发展。缅甸新政府上台后,进一步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缅甸的NGO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土NGO和国际NGO齐头并进。  

    由于管理跟不上,目前缅甸到底有多少NGO,缅甸政府和学术界都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估计至少有300—400家。此外,缅甸还有几十万个社区组织。缅甸的NGO主要在救灾、扶贫、环保、卫生、教育等领域开展活动,其经费来源多数来自国外,活动范围遍及全国,但总部多数在仰光。

    表面上NGO不参与政治活动,实际上部分NGO热衷于政治活动,并对密松电站被搁置产生了重要影响。NGO在缅甸国家政治转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尤其是有的缅甸NGO听从于出资方,其观点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其行动也不一定符合缅甸的国家利益。

    报告列举了缅甸NGO涉华活动的几个具体案例,分析了缅甸NGO的活动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缅甸NGO的涉华活动的几点建议。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