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访华,五个细节读懂中方立场
来源:玉渊谭天
7月10日,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就美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情况答媒体询问。
在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中,中方给耶伦说了什么?美国又如何回应?
这几天,谭主在现场,也有一些细节发现。
中美经贸团队举行了长时间坦诚会谈。
这是中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对耶伦访华行程的一句介绍。与之对应的,中方评价相关会见会谈坦诚、务实、深入,具有建设性。
除了提及“深入”,相较于中美经贸高层前两次的沟通,中方这次单独强调了“建设性”。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指出:
“深入”是指会谈的场次、时长都较为充分,讨论的议题多元,参与讨论的人也较多。本次交流围绕着双方如何更好地去认识和解决彼此的关切和立场来进行,在这个意义上,本次访华具有“建设性”。
除了官方交流,谭主了解到,耶伦这次到北京,还见了中国美国商会代表、气候融资领域的专家以及智库。
如此广泛接触的原因,中方在答媒体询问时也有提到,正是要将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中美需要,世界也需要。
围绕经济金融话题,中美可以多聊聊。
几天会见下来,中美有一个表述趋向一致。7日上午,财政部表态,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下午耶伦就说,寻求美中经济互利双赢。
如何理解这个共同的认识?谭主也听了后续的发言,在8日的会见中,耶伦特别提到了这么一句话:
美中在2022年创造了双边贸易的纪录,这表明我们的企业有足够参与贸易和投资的潜力。
强调“潜力”,恰恰印证了中美互利共赢的本质。
谭主之前分析过,2022年,中美贸易额比10年前增长了2747.27亿美元,增幅达56.7%。这正是“潜力”的基础。
从事对外贸易研究的梁明指出,从商品结构来看,最有潜力的就是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之下双方都有竞争力的产品,包括美国的高技术产品,中国的消费品、工业品、制成品。因为美国的打压,中美贸易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就在访华前,耶伦自己也提到,美国面临着衰退风险。中美合作可以帮助彼此经济增长。
理解没有发挥的潜力,可以看一组数据。
2022年美国贸易总额增长16%,而中美双边贸易额仅增长5%;2022年美对华出口额比2018年增长27.8%,而美国自中国进口额仍然低于2018年的高点。
抑制这种“潜力”发挥的,是美国自己。
过去几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平均数远远高于美国对中国的。根据中美双方公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美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24.7亿美元,中国企业对美投资达到55.8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多。
正在对中美双方的企业调研的梁明告诉谭主,根据他的发现,美国企业家需要美方稳定中美关系预期,增加在华投资信心。
“不脱钩”,这话不只是耶伦的表态,更是美国多数企业的共同意愿。要真正释放中美贸易的潜力,美国还可以更开放。
细看中方对耶伦访华的介绍,可以发现一个用词的区别。
对中美经济的本质,中方的用词是“说明”:
说明了中美经济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
但对美经济制裁打压的重大关切,中方的用词是“要求”:
要求美方采取实际行动。
今年以来,中方在中美经贸沟通中格外强调“关切”二字,这次,中方的要求列得更加具体:
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停止打压中国企业、公平对待两国双向投资、放宽对华出口管制、取消涉疆产品禁令。
这些关切当中,取消涉疆产品禁令是近期首次明确提到。就在耶伦访华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举行第53届会议,所谓“强迫劳动”的涉疆谎言再次被戳破。
涉疆产品禁令本就由一些美国反华政客杜撰而起,中方这次对耶伦明确提出来,就是要美方改弦更张。
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告诉谭主:
中方除了要求取消涉疆产品禁令,更深层的意思是,美国不能再破坏新疆的发展。
这些关切当中,公平对待两国双向投资也是今年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美方今年不断给对华新的投资限制划定时间表,对此,中方的要求很明确,要拿出实际行动回应。
从过去的情况看,美国政府既在感受国内的压力和反对声音,也在频繁接收中方的明确反对。
反对的声音是有效的,美国拟对华投资限制的领域已经在缩减。
至于接下来怎么行动?宋国友指出:
在对华投资限制的行政令尚未出台之前,耶伦仍可以从此行中给美国政府提供建议,让其明白如果仅仅是表态上的缓和让步,是无法解决中美关系面临的问题的。把分歧讲清楚,把行动落到实际上,才是真正的落脚点。
心态决定行动,美国之所以还没有走出制裁限制中国的怪圈,根本就在于对华恶性竞争的心结。对此中方专门对耶伦阐明了中方关于健康经济竞争的立场。
什么样的竞争是不健康的?姚洋给谭主分享了一个细节:
我跟美国商会有很多接触,他们会对中国进行一些泛泛的指责,实际上更多的是发泄一种情绪,而不是就事论事的一种事实的陈述。中国企业竞争力一上来之后,美国就受到了压力。
什么是良性竞争,中方也给出了定义:
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开展良性竞争。
讽刺的是,20多年前,美国本是标榜、呼吁市场经济和全球贸易的主要国家,现在它却反过来要破坏,有利则用,无益则弃。
延宕五年,美国至今仍未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就是美国破坏世贸规则的最典型表现。
梁明指出,世贸组织专家组已经认定美国“301条款”关税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其中包括违反了非歧视原则。
就算讨论世贸组织改革时,美国的出发点,也并非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利益。
就在今年年初,美国否决了由世贸组织127个成员国的共同提案。
再往深了追溯,美国这种观念的根本,中方在这次会见当中,也正式向美方提出:泛化国家安全。
保护“国家安全”,是美国推行“小院高墙”“去风险”这些说辞的幌子。
姚洋表示,不久前他和美国官员有过一次沟通,发现美国虽然提出了“小院高墙”的概念,但没有设定“小院高墙”的边界。换言之,美国“国家安全”的边界可以无限大。美国曾经想推广这个概念,后来没有落实,就是因为盟友不支持它搞这套。
所以,“泛化国家安全”这条路将美国引向的是一个无人区。全球化继续发展下去的路径如果是指“泛化国家安全”,对全球多数国家来说有多大的吸引力?
寻找新的增量肯定要比挤压其他存量的吸引力更大,也更加能够让其他国家和世界接受。
过去二十多年,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有两大动力,除了全球化,还有技术创新,这一点更能体现合作对全球发展的意义。
根据姚洋的介绍,他们很多文章都是中美两国学者联手写出来的。同样,在科技领域,很多前沿技术的探索,都不可能靠某一个国家的科学家来完成,大家肯定还是要互相合作。不少美国科学家就会在中国做实验,有这样的实际需求。
给中美科技交流设置篱笆墙会让整个世界技术进步的速度减缓下来。
美国如果继续破坏全球发展,当然不是健康竞争,更不会为世界接受。
梳理本次耶伦访华,提及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个词,几乎出现在了每一天的会见当中。
对全球经济来说,风险源于不稳定的预期。
美国对中国的持续打压、竞争,破坏的既是双边关系稳定的预期,同样是世界经济的信心。
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做过一个统计:如果美国继续推动与中国“脱钩”,全球GDP的长期损失将达到2%。
相反,如果中美在稳定双边经贸关系方面达成一些共识,对敏感的市场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释放。
这个信号,中低收入国家应该会格外关注。
也就在耶伦访华前,美国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60%的低收入国家和至少25%的中等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困境或面临较高的债务困境风险。
而应对全球债务问题,也正是中美可以协调合作的关键领域。
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成因复杂,相关各方应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G20缓债倡议,是G20缓债倡议的最大贡献方,缓债总额占比超过40%,也是《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债务处理个案的重要参与方,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搞清楚了这些事实,中美也就有了谈共同应对中低收入国家债务困境的基础。
对此,中方还特别提到了一句话:
希望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承担应尽责任,理解和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多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尽心出力。
应对全球问题,发达国家还远没有做到应尽责任。
去年年末,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就有统计数据指出,发达国家已拖欠发展中国家气候援助资金上百亿美元。
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在关心美国的信用记录。
现在,耶伦访华已经结束。我们当然要关注中美交流的效果,但更需要警惕的,是不断给中美关系制造摩擦点的声音。
我们也看到,无论中美都在耶伦访华结束后提到,后续会保持经济领域的高层交往和各层级沟通交流。
对此,谭主还是那句话,交流交流,不是坏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