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成为下一个基辛格?

编辑:底线思维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3-08-08 16:58:22 共1322人阅读
文章导读 美国外交的先驱,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上月访问北京,并受到了中国官员的热烈欢迎。……

来源:底线思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托马斯·鲍肯

驻京美籍地缘政治顾问,著有《美国VS中国:从贸易战到互惠协议》

美国外交的先驱,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上月访问北京,并受到了中国官员的热烈欢迎。他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人的见面看起来愉快而又轻松。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首次访华并会见毛主席时,正是基辛格为此次会晤铺平了道路。

基辛格如今已到100岁高龄,但他仍乘坐了14个小时的航班,前来与他的中国官员朋友们重启会晤。《中国日报》引述他的话说,“美国需要避免颐指气使的敌对态度,转而寻求对话。”

遗憾的是,拜登政府和美国外交官们似乎并没有重视基辛格的警告,华盛顿的意见领袖们仍然固守冷战思维。历经冷战时期的基辛格,拒绝成为华盛顿守旧派的追随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很少有美国人有勇气与中国结交时,他就已经这么做了。

美国年轻人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目前在美国国务院任职的这一代美国外交官。他们也可以向包括亨利·基辛格在内的前辈学习。但是,谁会成为下一位亨利·基辛格呢?

今年7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视频截图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主吉米·多尔(Jimmy Dore)几个月前曾参加Fox主播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的节目,当被问到对北京的看法时,他说:“我们的敌人不是中国,我们的敌人是军工集团。”他的话令人耳目一新,也确实是事实。许多年轻的美国人确实听到了吉米·多尔的评价,并对他钦佩有加。但总体而言,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年轻人,会支持与中国改善关系吗?

美国的两张面孔

自2010年10月以来,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期间只有几次回到我的祖国——美国。6月初,我开始了为期两周的美国之行,访问了纽约市、华盛顿特区、新罕布什尔州和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发现普通美国人与华盛顿特区和纽约的精英阶层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思想鸿沟。

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领袖、自称驻华盛顿中国问题专家以及政府官员在谈论中美问题时,就像置身于回音室,听到的是无休止的反华口号。作为一个生活在北京的美国人,我已经习惯了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对那些美国政客的“中国坏,美国好”的演讲也司空见惯。

然而,在我回国的两周里,我注意到普通美国人和年轻人我聊起中国时,他们不会去过问中国政府的情况,也不想问所谓“中国侵犯人权”的指控,也不想承诺支持华盛顿对北京的“去风险化”政策。相反,他们谈到对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好奇,对去中国度假的渴望,以及想了解中国经济的兴趣。

另一方面,当我访问华盛顿特区并与政界人士会面时,又是另外一副情景:他们对中国表现平淡;他们自认为是中国问题专家,觉得与一位在北京生活了13年的美国公民交谈不会有更多启发。我那些关于中国的看法被认为是天真、愚蠢、容易受骗。面对美国精英们自以为是的居高临下,我深感沮丧。

6月6日,前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宣布参加竞选总统。在圣安塞姆学院的新罕布什尔州市政厅会议上,克里斯蒂称中国是“骗子”、“侵略者”和“美国最危险的敌人”。他允许听众提问,于是我站起来问:“克里斯蒂,你为什么要与中国开战?”

克里斯蒂退缩了,他说他不主张对中国开战。活动结束后,我在路边等出租车,一群人从身边走过。令我惊喜的是,许多人对我说:“谢谢你支持中美和平!”他们还鼓励我再接再厉,使我倍感改善中美关系还有希望。

美国年轻一代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崛起

在与美国的年轻人交流时,他们往往并不急于采取与中国对抗的立场。冷战时代的一代人,学校和媒体教导他们中国和苏联有多么可怕;而新一代的年轻人面临新的成长环境。

20世纪80年代,我在得克萨斯州出生长大。当时正值冷战末期,美国人生活在恐惧的氛围中——担心核弹随时会降临到他们头上。由于当时很少有美国人访问中国,因此我们无法看到中国人性化的一面。我们只能根据美国媒体和政客告诉我们的信息做出判断。

我记得当时有人告诉我,华盛顿必须强大起来,因为如果美国与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可能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导致核对峙。作为美国人,我们被教导说中国不好,因为中国和苏联一样都是由共产党统治的。

即便是早在1972年,中美已经重建外交关系。对美国人来说,将共产党等同于亲马克思主义和反资本主义很普遍,尽管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参与对外侵略,但在那个冷战年代,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眼里,这无关痛痒。甚至到我上高中的时候,还是汤姆·克兰西的忠实读者。他在小说中拥护美国将同时赢得对苏联和中国的战争。那时候的美国流行文化就是反华的。

然而,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推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国日益增长的繁荣水平吸引了美国人的注意,这成为中美关系改善的关键。

在时代的变换中,美国的青年一代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崛起,但并没有从其地位的上升中感到中国的威胁。我碰到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读过汤姆·克兰西的小说,对他并不熟悉。当我提起这位小说家的名字,有个年轻人问我是不是某个英国文学家,听到我说汤姆·克兰西二十年前曾是美国畅销书作家他很惊讶。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因此,除个别情况外,美国年轻人并不热衷于打仗和宣扬冷战思维。他们对美国国防承包商在美国国会和白宫拥有如此大的权力和影响力感到奇怪。许多美国年轻人也开始抛弃民主党,因为他们认为拜登政府和民主党领导层寻求的是战争,而不是世界和平。

美中关系的改善仍有希望,它可能来自于两国的青年一代在环保和其他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青年人在行动

冷战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新的地缘政治问题已经出现,它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生存。气候变化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升高。热浪和干旱更加常见,今年北京的夏天更是酷热难耐。

美国和中国的年轻人都已经感受到气候问题的警报,并正在寻求减缓气温上升的解决方案。近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促进世界清洁和绿色发展的先锋。华盛顿成立了环保署(EPA),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创新,美国的《清洁水法案》也使美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国的福特公司正计划投资30.5亿美元在密歇根建厂,与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商中国宁德时代的年轻工程师们一起,合作开发新能源电池技术。

与此同时,2017年5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倡导"绿色发展模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中国政府迎来了大胆的改革,降低污染水平,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绿色环保的经济措施。

中国政府还编制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这一行动激发了许多中国青年参与全球遏制气候变化影响的兴趣。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国。中国的年轻企业家、创新者和开发者们在建设大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技术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全球绿色科技领域的领导者,也是绿色新技术的主要投资国。

在气候变化倡议方面,中国人和美国人应该携手合作,他们可以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今年7月,美国气候特使克里访华,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举行会谈。图自央广网

是时候恢复中美学生交流了

在疫情期间,参加对外交换的中美学生数量急剧下降。根据“门户开放项目”(Open Doors Project)的一项研究,2016-2017学年,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曾达到350755人最高峰值,但这一数字已大幅下降。2018-2019学年,美国在华留学生人数为11639人,但2020-2021学年降至382人。

人数下降的数字很惊人,但也有好消息。中国已经结束了新冠清零政策,重新开放了边境。未来几年,中国有望迎来更多美国留学生,他们可以学习和欣赏这个国家的奇妙之处。

年轻人乐于探索,思想开放;他们学习外语更容易,能够更快地适应不同的文化。如果有更多的美国年轻人到中国学习,他们就能亲自了解真实的中国,发现美国政客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错误所在。

通过促进频繁的学术交流,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榜样。许多美国人敬佩中国学生,因为他们学习勤奋,在课堂内外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学业优异,也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中国家庭崇尚教育,这也能激励美国家庭。美国拥有许多高质量的大学,而中国的一流大学也开始迎头赶上,并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然而,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


美国总统拜登/资料图来自美联社

拜登对华“空谈外交”是不够的

显然,拜登政府只寻求与北京开展“对话外交”。他们坚持认为,与中国官员之间的更多会晤可以成为恢复两国关系的重要破冰之举。但美国有句名言:“空谈误国”(talk is cheap)。这意味着光说不练是不会成功的。

然而,华盛顿仍然坚信自己处于强势地位,并从这一特定认识出发来对待中国,就像带头大哥对兄弟说话一样。美国拒绝承认,北京理应在世界舞台上享有与他们平等的待遇。

在阅读西方媒体上的涉华文章时,文章的叙述框架通常是:华盛顿有责任“管理”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美国必须迫使中国政府做出让步;从来不提美国投桃以李也应向中国做出一些让步。

许多美国精英都有一种“权力情结”。在他们看来,自己是统治世界的正义仲裁者,应该享受掌管这一切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他们坚称,自己理应获得这样的回报,因为他们毕业于最好的学校,与权贵关系密切,而且倡导“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他们心胸狭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傲慢。因为中国不会屈从于他们,因此就被视为威胁。但是,正如我们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反思那样,世界秩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保持地缘政治平衡。

全球形势不断变化,因为年轻一代必将取代他们的长辈掌握权力和财富。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世界上许多人对中美双边关系持悲观态度。他们担心局势正在恶化,一次重大失误就可能导致军事冲突。但在上个月访问美国之后,我能感受到,美国人显然并不急于与中国开战。

是的,美国人喜欢夸夸其谈,但这往往会被理解为虚张声势或讲一些天方夜谭的故事来取悦他人。许多美国人都有说多听少的坏习惯。在这个问题上,美国青年一代与他们的长辈并无二致。

然而,并非没有希望。许多美国年轻人并不支持侵略战争,他们对中国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他们不把中国人视为敌人,他们没有挑剔中国政府治理的执念,更愿意了解普通中国人民的生活。

许多美国年轻人都想访问中国,北京应欢迎更多的美国公民来中国亲眼看看,这才是明智之举。让他们通过中国之行“睁眼看世界”。

美国青年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目前在美国国务院任职的这一代美国外交官。希望他们成为拥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力量。他们也可以向包括亨利·基辛格在内的前辈们学习。

但是,谁会成为下一个亨利·基辛格式的人物?让我们拭目以待,至少现在似乎还没有合适的人能替代他。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