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同基辛格秘密访华:他需要演一出戏

编辑:环时深度观察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3-08-10 15:48:16 共1622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编者的话: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近日访华,很多人想起了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次“破冰前奏之旅”——1971年7月9日,……

来源:环时深度观察

编者的话: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近日访华,很多人想起了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次“破冰前奏之旅”——1971年7月9日,美国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开启秘密访华之旅。

那次旅程让基辛格的特别助理温斯顿·洛德成为最早“入境”新中国的美国官员。后来洛德又成为美国驻华大使。

近日,这位现年85岁的历史亲历者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了52年前那次“充满戏剧性”的秘密访问。

在洛德的叙述中,我们再次重温中美20世纪的破冰历程——两国克服挑战,用勇气、智慧和远见敲开坚硬的冰床。

记者丨胡雨薇  林小艺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从左至右为周恩来、唐闻生、毛泽东、尼克松、基辛格、洛德。

“我是22年来第一个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官员”

当飞机从巴基斯坦越过雪山进入中国境内,坐在飞机前舱的洛德十分自豪:“我是22年来第一个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官员!”

飞机随后在北京南苑机场降落,舱门打开,先迈下飞机的基辛格说道:“我是第一个踏上中国领土的美国官员!”

对于美国人来说,彼时最大的挑战不是跨越山水的物理距离,而是横亘在东西方世界间意识形态的鸿沟。

回顾那次秘密之旅,洛德将其定义为“尼克松总统任期中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也是亨利·基辛格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是20世纪下半叶少有的几次震荡世界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

“那时的美国与中国没有任何往来;我们与另一个核大国的关系剑拔弩张;我们在越南正经历一场漫长、痛苦且代价高昂的战争;我们的国内发生骚乱、暗杀和反战示威;我们的公民对美国的世界地位充满怀疑……这一切让美国无法在世界舞台上放开手脚。”洛德这样描述美国当时的境遇。

那次的“秘密访问”推动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关系发展,包括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美苏首脑会谈、1972年签署《反导条约》,以及越南战争的和谈进程。

一趟旅程,三种简报

早在1970年2月成为基辛格的特别助理时,洛德就感知到美国正寻求与中国建立新的关系,通过公开和非公开渠道不断向中国发出信号。

“我们尝试了各种渠道,最终决定选择通过巴基斯坦秘密前往中国。这是一个勇敢的举动,没有人能够事先预判它是否能够成功。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中美两国只有突破长达22年之久的意识形态隔膜,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接触。”洛德说。

出发前,基辛格和他的团队广泛阅读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同时与美国相关机构官员进行密切商讨,确保秘密访问的后勤保障工作顺利。

当时对外公开的行程显示,基辛格一行将访问越南、泰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然后通过巴黎返回华盛顿。

基辛格中间会从巴基斯坦秘密前往中国,届时他将以身体抱恙为由“在巴基斯坦休养”,为秘访作掩护。

“有趣的是,基辛格还没到巴基斯坦就已经真的生病了,他在印度患上胃病。但他前期尽可能表现出自己没生病,因为他需要把这出戏码留到巴基斯坦。”洛德回忆道。

“于是,这段历史性的、令人兴奋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我们先后飞往越南、泰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我负责这次旅行的简报,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为在那个狭小的飞机上,坐着3种‘不同类型的人’,每一类人拿到的简报都是不同的。

参加这次秘密之行的人有4个,他们拥有完整简报,包括谈话要点、议程和后勤保障工作。

一些人知道我们要去中国并为我们打掩护,但不需要知道更多内情,他们拿第二类简报。

剩下那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我们会去中国,因此拿的是第三个版本的简报。”

基辛格和洛德在 1971 年 10 月的中国之行中尝试打乒乓球。

洛德表示:“在漫长的旅程中,我要同时操作3种版本的简报,确保每个人拿到对应的版本。说实话,这还真是一个辛苦但又令人兴奋的过程。”

抵达巴基斯坦之后,计划如期推进。1971年7月9日中午12时15分,一架巴基斯坦民航波音707客机缓缓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

叶剑英、黄华、熊向晖等人迎接了这几位西方来客。简单的寒暄后,一行人坐车前往钓鱼台国宾馆。

“我们去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地缘政治意义。”洛德记得他当时非常兴奋:“我们期待着与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会面。”

“这是一个关于‘谁邀请谁’的问题”

与周恩来总理会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刻印在洛德的脑海中。

据他回忆,几位远道而来的美国访客与周总理的讨论持续约17个小时,其核心议题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并初步确定议程。

“我们精心准备了基辛格的开场白和谈话要点,在台湾问题上小心处理,呈现大局意识,同时向中国阐明美国的态度,即两国需要克服几十年来不信任关系,为两国共同谋福祉。

也是在这场谈话中,基辛格对周恩来的睿智、历史视野、出色口才和对复杂世界的认知留下了深刻印象。”

双方首先要讨论的是一个宣布美国总统访问北京的公告,公告的草稿引发了双方争论。

洛德回忆说:“说到底,这是一个关于‘谁邀请谁’的问题。美方希望公告看起来是中方希望尼克松总统来华访问,中方则希望公告看上去是尼克松总统自己希望来华访问,而中方很慷慨地邀请了他。我们一度陷入谈判僵局。”

最终双方还是通过不断磋商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双方发表的公告使用了类似‘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华,因此中国政府邀请了他’之类的措辞。”

1971年11月30日,一条公告震动世界——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2月21日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到达北京。

这一历史性的访问打破两国多年的政治坚冰,为双边关系发展翻开新篇章。

洛德的妻子是一位祖籍上海的华裔,在离开中国前,他为妻子带回一小块中国土壤。

这块土壤也是他对这片土地深刻记忆的纪念,纪念这次改变中美关系历史的秘密访问。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与这片土地结下深深的缘分。

来源:环球时报丨胡雨薇  林小艺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