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警惕“台独”勾连外力破坏闽台融合
来源:中评社
今年3月25日,台官方开放台湾本岛民众经由小三通中转赴大陆。(中评社资料照)
日前,岛内社交媒体出现了一波攻击、围剿台湾地方创生团体的声浪,指控福建举办的“海峡乡建乡创活动”邀请台湾建筑师、城乡规划专家与青年文创团队,意图“统战渗透”、“危害国安”,施压台当局撤销对参与两岸交流相关团体的补助。“台独”势力一向对参与两岸交流的组织和人士采取恐吓、打压等手法,但此次为何瞄准了相对“小众”的地方创生团体呢?
从表层原因看,在台湾民主化、本土化的特殊背景下,社区营造、地方创生团体长期诉诸乡土意识,整体上属于岛内“左翼”社运光谱,部分人士甚至具有亲绿背景、或曾与民进党维持密切互动,故激进绿营侧翼和“台独”势力无法容忍这种“叛变”行为,再加上岛内地方创生团体多为年轻人,更引发绿营舆论“被大陆挖基层墙脚”的危机意识。
但从深层原因看,目前两岸在乡村建设、社区营造领域交流合作最密切,也是成果最丰硕的当属福建。近年来,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建吸引台青参与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区营造、志愿服务等基层融合实践。基于闽台“五缘相通”的优势,越来越多在台湾心怀公共服务理想、具有公共事务经验的年轻人在福建城乡扎根,将台湾社区与乡村治理的有益经验带到大陆。
由此可见,福建近年来正在悄然展开的两岸基层融合实践,不仅反映了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天然联结,更具意义的是,两岸在社区治理、城乡规划乃至基层民主的优秀模式和有益经验,在福建相互融合,通过两岸年轻人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探索而开出硕果。台湾年轻人在福建实现了梦想、形成“家”的认同,而福建的城乡建设和治理也受到“台湾经验”正面影响,为两岸深层次融合提供了“先行先试”典范。
这恰恰是“台独”势力警惕、敌视台湾地方创生团队赴福建交流合作的根本原因。“台独”势力一贯扭曲中国为“外国”乃至“敌国”,中华文化为“外来文化”甚至“殖民文化”,而闽台基层融合实践与共同家园意识,并非高来高去的两岸协商,也非ECFA等经贸交往活动,而是两岸融合发展实实在在的成果,并且已从物质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当然被“台独”势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岛内“台独”势力对闽台融合的攻击,看似“后知后觉”,实则早有预谋和行动。例如,近年来“金厦大桥”获得金门当地民意不分蓝绿白的高度支持,却遭到“台独”舆论的极力抹黑与阻挠。但这背后有一个转折点,不得不引人警惕:今年海峡论坛上,当大陆方面宣布制定《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后,不仅绿营升高了调门,美日等外部势力的干预之手也伸出水面。
今年6月底,就在海峡论坛闭幕不久后,美国在台协会(AIT)一行人就去到离大陆一水之隔的马祖“访问”,并分享了不少在当地观光的照片与感受,但实际目的却耐人寻味。据媒体报导,孙晓雅在与台连江县长王忠铭的会面中,问及小三通重启议题、大陆渔船光害和采砂船闯入、如何与对岸沟通、大选年对马祖影响、战备工作及海底断缆事件处理等话题,同时AIT陆军事务官也拜访民进党连江县党部主委李问,双方讨论马祖海洋环境保护、网网络通讯安全及两岸关系等话题。
不难发现,美方向马祖各方探听的每个问题,都相当不简单。例如“小三通重启以及两岸沟通”,很可能意在掌握马祖与大陆沟通的渠道与进程,而连江县长王忠铭回应“一日生活圈”、“新四通”是基于民生需求和政策思考、而非政治,并强调马祖“政治上一定靠近台北”,意涵不言而喻。再如所谓“大陆采砂船”,早就是西方特定立场媒体、NGO进行“深度调查”的抓手,今年5月台北更是就该话题邀请美日及东南亚6国学者举办“国际研讨会”,以“海域环保”、“海洋执法”等名目包裹台海问题国际化的政治图谋。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前脚刚离开马祖,一位日本资深台湾研究专家后脚就赴马祖“考察”,而他在与连江县长座谈时谈及的议题,几乎也和美方关心问题一模一样。可见,近期美日对台政学界络绎不绝赴马祖“采风”,相信主要意图就是关切闽台融合的落实情况和发展方向,以及掌握当地民意对闽台融合的态度与动向。因此,近期岛内“台独”疯狂围剿闽台基层融合,很难讲背后没有外部势力的撑腰或“指点”。
事实上,即便是民进党2016年上台后,闽台交流合作仍然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独特角色。例如,2018年福建与金门顺利通水,“小三通”客运量在疫情前创下最高点,疫情后“小三通”冲破重重阻力率先恢复,近期成功复办的厦金泳渡活动,也展现了两岸之间难得默契。再如,2024热门候选人先后踏足金门,有的高喊“两岸和平”,有的抛出“和平试验区”,反映了“求和平、求发展、求交流、求合作”的民意诉求在金马地区、在闽台交流领域最为强烈。
闽台融合是两岸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试验田,在两岸都有坚实的民意基础,我们要鼓励两岸有识之士集思广益,共同为闽台融合的先行先试探索可行路径,更要警惕“台独”勾连外部势力的各种干扰、破坏闽台融合的行径。
评论员:束沐(香港)
责编:若若
来源:中评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