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打交道不该太短视"
来源:观察者网
据香港《南华早报》21日报道,新加坡总统候选人、前国务资政尚达曼接受其独家采访讲述了自己对中美关系等话题的看法,他对美国发起对华“经济战”表达了担忧,认为华盛顿这种短视的做法也将极大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
今年9月1日是新加坡总统大选的投票日,尚达曼是获得候选人合格证书的三人之一。现年66岁的尚达曼是名不折不扣的政坛老将,自2001年参政以来已连续5届当选国会议员,多年来历任教育部长、财政部长、副总理、国务资政等重要内阁职务。
《南华早报》称,尚达曼是新加坡现任领导人中最具“国际地位”的政治家,没有之一。他是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政策论坛)的首位亚裔主席,还曾任二十国集团(G20)全球金融治理专家团和国际经济及货币事务咨询组织“三十人小组”(G30)主席。
报道称,当被问及中国经济发展将如何影响所在地区和新加坡时,尚达曼表示,中国正在经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挑战,部分是周期性的,部分是结构性的”,尽管“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他相信中国有能力克服这些挑战。
“我一直告诉我的国际同僚,永远不要低估中国所面临挑战的复杂性,这些挑战比任何其他主要经济体面临的挑战都要复杂。”他说,“即使政府官员有着最强的技术水平——中国也确实有这样的官员——也需要不断平衡。”
尚达曼接受《南华早报》采访
在谈及美国在关键领域限制对华出口以及对华投资等“去风险”战略时,尚达曼直言,所谓“去风险”只是一个比“脱钩”更加“悦耳”的词语罢了,无论人们用什么术语描述它,华盛顿的做法都已经让其他国家也一起走在“一条去风险化的错误道路上”。
尚达曼认为,美国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有必要着眼于“长远”,否则这些行动或在日后让中美关系更加紧张,并带来更严重的外溢风险。“你必须从长计议。中国最终会发展自己的能力,它将通过自身以及复杂和相互依存的全球市场经济来实现这一点。在这个市场经济中,会有其他参与者愿意与它们合作,包括那些不是美国永久朋友的参与者。”
他还认为,所谓摆脱中国影响的愿景几乎是“海市蜃楼”般的想法。他指出,当前全球供应链变得更加多样化,但作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全球制造和物流基地,中国仍是其核心,只是其出口在通过第三国转移到美国,这些第三国正作为新的制造中心而受益,“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大多数亚洲国家不会决定远离中国”。
“美国目前正在发展的民主制度的内部动力,与美国的长期利益以及全球繁荣并不十分吻合。”尚达曼进一步指出,美国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其战略制定,而在于国内政治,因为如今包括中间派在内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人士都没有什么动力来阻止对华“经济战的升级”,更遑论为局势降温了。
在他看来,除了政府之外,美国国会领导层也需要重新凝聚力量,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抵制短期利益的诱惑。他强调,这不是盲目相信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流动,而是一种战略眼光,即哪些事情是真正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以及所有人都赖以生存的全球秩序的利益。
报道称,尚达曼承诺,如果当选总统,他将利用自己的丰富经验和国际社会资源,在这个更为两极分化的困难时期发出属于新加坡的“理性之声”。他表示,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必须始终以谦卑的态度说话,但也不必因此噤声,他将继续在连接各国共同应对挑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美西方近来频繁炒作对华“去风险”论,唱衰中国经济。就在出台据称“史无前例”的对华科技投资禁令次日,美国总统拜登本月在一场政治筹款活动中又宣称中国因经济问题和人口问题“陷入了困境”,并可能成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定时炸弹”。
但不论是抹黑还是打压,都改变不了中国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持久吸引力。德国《焦点》周刊日前报道说,当拜登唾沫横飞,宣布对中国采取一项又一项限制措施时,西方经济遵守着自己的规律。欧洲已经理解了“脱钩”这个词,欧洲经济正在与美国的政治指导方针“脱钩”,而不是如美国所希望的那样与中国“脱钩”。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8月7日引述分析人士报道称,近几个月来,受中国经济复苏的提振,全球投资者纷纷涌向中国金融市场。今年上半年,不少发达国家对中国投资保持了两位数乃至三位数的增长。其中,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73.3%、135.3%、53%和14.2%。
根据中国外汇局测算,近五年来,中国的外商投资收益率为9.1%,远高于欧美的3%左右,也高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各大知名金融机构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完成预期增长目标,这对外资利好。与此同时,美国经济陷入困境的迹象越来越多,包括评级机构惠誉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巴西《论坛》杂志网站称,这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外国投资进入中国的趋势。
“唱衰中国经济绝对为时过早。该国拥有强大且仍在增长的技术市场。尽管经济复苏比许多人期待的要弱,但经济今年仍将显著增长。”德国经济研究所区域市场部主任于尔根·马特斯说。8月18日,德国《焦点》周刊网站也以“6个事实表明,‘中国崩盘’纯属妄想”为题刊发署名文章,分析称白宫里的政治人物为中国经济数据暴露出弱点而幸灾乐祸,但拜登的“定时炸弹”的论调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焦点》周刊指出,中国经济增速是美国两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23年将增长5.2%,在2024年将增长4.5%。中国GDP几乎占全球经济产值的18%。即使中国经济在2023年仅增长3%,那么增量也将超过5000亿美元。
其次,文章认为,进口下降是经济走强的标志。2023年7月,中国进口同比下降12.4%(以美元计价),但进口下降对中国来说并不一定是坏消息,因为中国政府有意将重点放在提高自给自足上,以减少对西方的依赖。例如在电动汽车领域,越来越多中国人购买私家车时不选择大众汽车,而选择比亚迪。今年前5个月,比亚迪在本土的电动汽车销量遥遥领先西方汽车品牌。
第三,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足。文章指出,外汇储备是实力的体现,而中国的外汇储备明显多于其他工业国。中国为应对危机储备了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第二的日本仅储备了1.3万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德国的外汇储备只有约3000亿美元。
此外,文章还提到,中国坐拥大量原材料,控制稀土市场近70%的产量,而后者在各类电子产品的制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商品也对欧盟市场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德国经济研究所一项最新研究表明,2000年,欧盟从中国的进口额占欧盟进口总额的2.6%,去年这一比例已增至8.8%。从欧洲专利局的专利申请数量来看,中国的创造力也正在增强。2022年,有19041件中国专利在欧洲注册,比2021年增长15%。
来源|观察者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