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两国关系承担共同责任,不存在美方那种单向自由

编辑:底线思维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3-11-16 15:51:17 共1472人阅读
文章导读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美关系。现在大家最关注的毫无疑问就是中美双方领导人在旧金山的再次会晤。……

来源:底线思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美关系。现在大家最关注的毫无疑问就是中美双方领导人在旧金山的再次会晤。世界上两个最主要大国的最高领导人面对面会谈,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通向美国的旧金山,会晤牵动了世界的视线,寄托了各方的希望,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回到良性的、健康的发展轨道上去。

当然在这之前,王毅外长到美国进行访问,见了布林肯,见了沙利文,也见了拜登,并且提出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常轨道上的一系列建议,如“五个必须”。

围绕这次峰会,一些虚假的信息开始在简体中文社交媒体网站上迅速蔓延。有人开始造假说六公主放《黄河绝恋》来暗指夫妻论、缓和论,甚至说中方同意进行这次峰会,说明已经无条件答应了美方的各种要求……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美国旧金山,应邀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这次峰会举行的城市旧金山,一夜之间城市容貌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流浪汉、人类的排泄物、肮脏的街面等等问题得到了迅速而有效的解决,以至于有网友戏称,三藩市在创卫生文明城市。

这体现了美国最基本的态度,显示出美方高度重视APEC,以及将要进行的中美两国元首在旧金山的会晤,为会场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谁的需求更强一些,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长期关注中美关系的人来说,已经看到了一些至关重要、但又非常微妙的细节。上一次引发各方震惊甚至是震撼的安克雷奇会谈上,美方出花样,不仅有冗长的发言,在发言中对中方横加指责和污蔑,还改变双方发言的顺序,擅自调整外交会谈当中的活动议程,显示出非常无礼的一面,尤其是美方主动塑造一种所谓单方对中方施压的氛围。

布林肯在这次见王毅外长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现堪称同样令人震惊。他只讲了三句话,就请王毅外长发言。王毅外长在接他的话发言时第一句话是:”这么短?(笑声)“

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以往美方习惯性的用人权问题去指责中国,在开场白当中塑造一种美方在人权、在人道、在普世价值这些问题上居高临下的形象。而这次没有出现在新闻发布会、记者见面会上,没有出现在见沙利文、见拜登总统时,也没有出现在美方给出的会谈纪要(read out)当中。直到中方把见布林肯、见拜登、见沙利文、见美国战略界的四轮会见新闻稿全部出完之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官方微博才非常低调的发了一篇长文,从美方角度记录下在双方闭门会谈中的美方谈话要点。

虽然一些老生常谈的人权问题依然存在,但相关篇幅、语调都大幅缓解,出现了明显缩水。为什么美方不再经常把人权挂在嘴边了?从外交上来说,美方在放低自己的姿态,表明它想促成这次会谈。

当地时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视频截图

另一个细节同样值得关注。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旧金山会晤的相关议程大概会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双方领导人的会面,另一个部分是中方领导人和美国企业家的餐叙。这也是中美关系当中非常有趣的,在领导人峰会之前经常会涉及到的环节。

2015年,当时中方领导人跟美方领导人在华盛顿有一个峰会。在峰会前,中方领导人先去了西雅图,其所在的华盛顿州,有接近80%的GDP来自于跟中国的贸易。中方领导人在西雅图的微软总部会见了美国和中国信息产业的代表人物,美国方面去了19家最大企业,来了18个一把手。

当时此事在美方的媒体界有着激烈的博弈和较量。大体上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几乎每天都有一篇点名文章,要求这些企业家不要以一种非常谦恭的态度去见中方领导人,塑造出一副美方有求于中方的认知。当然会谈气氛非常好,还传出了一些堪称佳话的细节,因为美方企业无法抗拒中美关系良性发展在经济上所带来的回报和收益。

这次在旧金山,美方做出了一个要求,中方领导人和美国企业家的餐叙可以,但必须放在与拜登会晤之后。

美方领导人非常清楚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向往,对中美关系、经济关系上止跌企稳的诉求是极其强烈的。美国政府即使可以给出国家安全这样一些泛化的理由,即使可以用国内政治的诉求对美方企业在中国的正常交易行为进行压制、限制,甚至是禁止,但它压抑不了美国企业家那颗冲动的心——对于利润真诚的追求。

所以他非常清楚,如果让中国和美国企业家在领导人峰会之前见面,美方会觉得自己在气势上、在国内政治收益上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损益。

对于中方来说,在这一轮中美双方阶段性的缓和当中,中方的底气和底牌是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我们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遵循中美双方共同利益的合集,这一切让中国表现出了大度和从容。

而美方感觉到一种无奈,这种无奈就是美国政府对华战略的决策终究要回归到利益的本身。美国政府的政策本质上是在对抗正常的市场规律,对抗中美双方乃至全球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内生规律性要求。这些注定是要趋向于失败的,即使可以追求短期的所谓政治回报,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终究是要回到正轨上去,这是挡不住的。

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体而言这次会晤中方是占据主动的。就像各方现在传出来的消息,中方采取了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谨慎的原因是大家对于美国的国内政治没有信心,对于这任美国领导人及他的团队没有信心,对他能否贯彻落实双方元首峰会所达成的共识,把这种口头的、政治的,但是来自最高领导人的承诺转化成行动和有效的政策,推动中美关系实质性的进入或者重新回到良性发展的轨道没有信心。

这是非常可笑的。今天美国国内政治过程、政治制度运行不正常,或者说运行出现了一些故障,才会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现象。这不是一个大国能引以为傲的地方,美国对此其实也是非常清楚的。

如果按照美方的逻辑,要讲谁比谁更加需要的话,显然美国比中国更需要这样一次会晤,拜登政府更需要这次会晤。为什么?

2024年总统选举近在眼前,即将进入到一个比较白热化的状态。有一段时间,拜登政府对于2024年的选情是比较乐观。他认为凭借自己的执政优势,凭借自己在预算法案、芯片法案中暗藏的通过发钱、通过实质性的以工代赈的方式,可以稳住自己的选票。而共和党方面如果还是特朗普参选的话,他也有充分的把握,可以把选举再度转化为喜欢特朗普和不喜欢特朗普的一次投票。

当然,作为一个执政的、在任的现总统,不能说我相对于特朗普的优势就是“我不是特朗普”,所以你要继续含泪选我,拜登同时也要拿出自己执政的成绩。

这体现在内政和外交两个部分。内政的核心是美国民众的感受,而不仅仅是数据。也许你去看一些宏观数据,美国的经济并不差,甚至理论上美国民众的经济状况是改善的,但是有大量民调显示美国民众的体感很差,并不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如房价有问题、物价有问题、通货膨胀、社会治理能力差、社会的极化和撕裂,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这些体现在数字上,就是拜登的支持率在持续下降。

而共和党那一侧,前总统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胜出,即使有一些司法案子放在那儿,甚至有人试图用法律方式去影响他的选举资格,但目前看起来似乎很难被撼动。

在外交层面,本来拜登认为这应该是他最大的得分项。因为懂王任内所推行的一系列外交政策,被认为具有鲜明的孤立主义色彩,损害了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拜登取代特朗普上台以后,给出的一个承诺就是美国又重新回到自己的领导岗位上,重新确立起对世界的领导地位。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时,美国甚至认为这是体现拜登对外战略成功的一个经典案例,有效地团结了西方阵营,给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相对而言在战场上花很少的钱,让乌克兰去消耗俄罗斯的实力。但是现在俄乌方向大概率是一个烂尾工程,西方国家寄予厚望的反攻,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甚至可能有限的援助已经消耗殆尽,后续要持续性填进去的几乎是一个无底洞。

同时,从最新一轮的政治信号来看,《华盛顿邮报》明确爆料说,乌克兰炸了”北溪2号“的天然气管道,这被看作是美方准备走向止损的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因为这件事之后,再要无条件支持乌克兰,从理论上来说就要面临政治和伦理上的障碍。乌克兰炸了”北溪2号“的管道,损害的是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核心利益。对于这样一个看上去不负责任,采取一种攻击关键基础设施的行为体来说,美国有必要继续支持它吗?

同时,巴以冲突意外升级又源自于美国希望在中东地区获得外交得分,以对冲中国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历史性和解所带来的震撼,彰显美国继续在中东地区所保有的影响力。但结果出乎意料之外,美国轻率地触动了沙特和以色列的和解,诱发了当地利益的不平衡,并因此带来反弹。

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表现出了无能、结构性的被绑定和失控,失去了对以色列的控制,而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动堪称是暴行,是教科书级别的种族大屠杀。

在本轮冲突中,已经有101名联合国工作人员遇难,联合国总部也降半旗悼念。而以色列用所谓的反犹主义仇恨言论,近似于蛮不讲理、撒泼打滚的方式去堵联合国的嘴,美国在安理会堵和平的路,美国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一票否决,阻断了巴西提出的在加沙南部人道主义停火的方案,激起了世界的愤怒。

而人们看到了越来越多对于难民营、学校、医院的袭击,看到了一些以色列和美国的媒体及精英,非常简单粗暴的在反对以色列的战争暴行和反犹主义之间画上了生硬的等号,不允许质疑,不允许批评,甚至不允许公开的不支持,不允许沉默,否则你就是反犹。这种在全球舆论场上堪称倒行逆势的行为,对于美国的国家形象及其长期追求的软实力而言是一种重创。

对于拜登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原本他想在以色列上分的,结果在中东问题上不仅丢道义分,还在地缘政治上丢分。这个地缘政治上的丢分,又不可避免地影响所谓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博弈。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米尔斯海默就明确指出,美国在中东地区实际上是进行力量的耗散,会让美国失去战略焦点,转移对中国的注意力,这恰恰是真正意义上威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主要方向。

同样的,兰德公司在今年年初也指出,俄乌冲突长期化超过一年,乌克兰日趋明确地在财政和金融开支上依赖于美国,对美国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耗散。在这样一种外交严重失分的情况下,拜登政府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希望能够和中国实现元首会晤。

兰德公司在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俄乌冲突陷入“持久战”并不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

客观上来说,这次元首会晤美方也没有拿出太实质性的筹码,以便让研究者相信中美双方可以实现实质性改善。当然,中美关系缓和是注定的。

中国对于中美战略的总体认定是非常稳定的、持久的、持续的。我们的目标非常清晰、直白而且明确。我们希望有一个稳健的中美关系,希望中美关系在一个健康而良性的轨道上发展,不是说中美之间要好得没有任何矛盾,而是能通过机制化的方式管控分歧、管控矛盾。

中方能恰如其分地认识和理解这种分歧,而不是像美国那样基于国内政治魔怔化的考量,把它当成一个筹码去扩张自己在国内的个人政治计算,将个体和少数团体、个别党派在选举当中的政治需求和利益考量凌驾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之上,用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和处置中美关系。

事实是这次会晤理论上应该在巴厘岛会晤之后的一段时间就能够进行,但是美国不负责任的行为,极其草率的、粗暴的、简单的从国内政治利益出发,去处置”流浪气球“事件,去处置中美的高科技关系,以蛮不讲理的方式对中方持续施压,坚决不兑现巴厘岛承诺,才导致直到今天中美双方首脑才在旧金山达成这样的会晤。

对于世界来说,这个会晤是至关重要的。今天的世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疫情之后全球经济面临复苏的冲击和挑战,而全球经济要实现持续良性的发展,中美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世界不希望看到中美关系因为美国国内政治那些蝇营狗苟的计算,而遭遇重大的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美双方在旧金山的首脑峰会也回应了世界的重大关切,体现了世界的呼声。所以当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全世界给出的都是比较正面的反馈。

中美之间的良性关系,无论是对市场信心、资本信心,还是在实体层面,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地缘冲突包括俄乌冲突怎么收尾、巴以冲突怎么收场,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怎样达成一个稳健的解决路径,朝着良性的趋势方向,这是世界希望看到的。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一些迹象,美国人完全知道如何为中美关系在艰难环境下塑造一个良性的氛围。有一个细节是,大家在电视镜头里可以看到当地民众欢迎中方领导人到访旧金山的画面,美方这次做出的安排就是把那些“杂音和噪声”隔离到一些不起眼的角落,让噪音待在噪音应该待的地方,不要出来干扰大局。我们看到当中方提出中美要做长做大“积极清单”,减少“消极清单”的时候,美国推出了中美双方在残疾人事务领域的合作,中美两军恢复了寻找抗美援朝鲜战争中美军失踪人员遗骸的例行合作,中美双方财经团队在宏观经济、金融、贸易、301关税、科技等问题上的对话也在持续进行。

很显然,对于所有关注中美关系的人来说,大家要明确知道这样一个基本现实:导致中美关系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责任是美方,因为自身国内政治的考量,基于自己生病别人吃药这样一种蛮横而霸道的逻辑,才造成了今天中美关系偏离了正轨。双方对中美关系良性发展承担共同责任,不存在美方那种单向的自由,就是我负责耍赖,负责非理性,中国则全权负责,这是不存在的。

中国表现出了巨大的战略善意,表现出了克制、谨慎、有礼、有力、有节,我们也有反制措施,而且日渐清晰,从不受欢迎的实体清单,到管制半导体原材料出口,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也知道如何进行非对称的回应。我们知道把自己的产能转化成可以使用的武器并以此提醒美方,这是我们跟美方最大的区别。中方对于这些武器和工具的使用,第一是后发之人,第二是谨慎克制,第三是理性善意。

我们保持着分寸,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秉持着对中国国家利益,对中美关系和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去推进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并且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这次会晤,大家都在关注中国的领导人如何去做美国领导人的工作,如何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良性发展的轨道,希望这些预期能够起到效果。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理性地认识到,这一切最终取决于美方的政治智慧和勇气。今年7月,王毅外长在北京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讲到,美国对华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克松式的政治勇气,但到目前这仍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在旧金山会晤推进期间,我们看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但我们更加要保持定力和耐心,因为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案例证明,中方的善意和智慧不见得就能够得到相匹配的回应。而这也是中美关系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可以持续、冷静地观察,同时在这个时候做好自己的事情,确保中国自身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持续向前迈进。

而最终,这一切都将交由历史给出一个相应的答案。一路行来,在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已经初步显现。毫无疑问,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即将到来的会晤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