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与问题(范宏伟 博士)

编辑:缅华文化网 文章类型:华文教育 发布于2011-05-05 23:22:07 共4649人阅读
文章导读 论文: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与问题(范宏伟 博士)

 

论文: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范宏伟 博士

    缅甸目前有200多万华人,华文教育是他们热心发展的事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2005年11、12月,作者在缅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田野调查,现将有关缅甸华文教育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缅甸华文教育的现况
    1965年4月,缅甸政府颁布《私立学校国有化条例》,下令 将全国所有私立中小学收归国有。不久,全缅200多所华校被缅甸政府接收。此后,一些失业的华文教师在各地兴办了不少华文补习班,但到1967年 “6.26”排华事件发生后,华文补习班也被政府禁止。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缅甸一些华人华侨在讲授佛经的名义,率先办起了一些华文补习 班,让华校勉强恢复、发展起来。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日,但是华校的数量和规模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2005年缅甸华文学校、补习班一览表(学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名称     地点   使用教材 学生人数 班级数量 教师人数
孔教学校     曼德勒  台湾、繁体  7080       154      136
福庆学校     曼德勒  大陆、体    1200                 39
东华学校     东枝    大陆、体    1050        21       40
兴华学校     东枝    台湾、体    1610        38       48
果文学校     腊戍    台湾、体    1349                 46
圣光学校     腊戍    台湾、体    1444                 62
黑猛龙学校   腊戍    台湾、体    2120                 59
千佛寺学校   抹谷    台湾、体    1062                 28
明德学校     抹谷    台湾、体    1432                 32
年多学校     并伍伦  台湾、繁体  1584        32       46
佛经学校     并伍伦  台湾、繁体  1428        35       46
明德学校     南兰    台湾、体    1310                 26
明德学校     南坎    台湾、体    1329                 31
猛稳学校     丙弄    台湾、体    1377        33       35
大华佛经学校 大其力  台湾、繁体  1003        30       24
景华佛经学校 景栋    台湾、体    1701        34       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表中可以看出,缅甸华校人数最多的是曼德勒孔教学校,该校在曼德勒共有东、西、南、北四个分校,拥有教师136位,从幼稚园到高中三年级共有154个 班,到2005年12月1日为止,共有学生人7080人。全缅华校规模最大的是明德学校。明德学校除了表1中列出的三所学校以外,还在缅甸曼德勒、木姐、 东枝等地开办了8个分校。据腊戍明德总校教务处统计,2004年全缅11所明德学校共有学生8433人,教师191人。其他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华校、 华文补习班在几百所,学生人数从数十人到800、900余人不等。
    由于缅甸的华文学校尚未得到政府的正式承认,不能同当地国民教育接轨。因此,缅甸华文学校不是全日制授课,上课时间一般在缅校上午上课之前和下午放学之后这两个时段。只是在缅甸学校暑假期间(3-5月),才实行全日制上课。
    华校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台湾编写的繁体教材,主 要有台湾国立编译馆的《国语》、《数学》、《公民》、《物理》、《化学》、《生物》等;第二种是大陆编写的简体教材:中国语言文化学校编的《汉 语》(1-12册)、《说话》,《中国文化常识》等。通过这些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两种华校教育的不同特点:使用大陆教材的华校是第二语言教育的语言教学, 教学媒介语为缅语或双语,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化。采用台湾教材的华校使用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教学内容是知识、文化教育。
    通过上表我们还可以发现,学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华校全 部分布在上缅甸地区,体现出缅甸华文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特点。1965年缅甸华校被收归国有后,特别是1967年仰光发生排华事件后,华文教育进入冬眠状 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缅甸华人华侨通过讲授佛经的名义,办起了一些华文补习班、补习学校。但相比之下,经历了1967年排华的仰光华人 和其他距离政治中心较近的下缅甸其他地区的华人,对华文教育采取了更为谨慎小心的态度。下缅甸华文教育起步晚,发展规模要远远逊色于上缅甸地区。
    目前,下缅甸地区华文教育发展最好的当属仰光。仰光现有庆福 宫华文佛经补习班、甘马育观音庙佛经补习班、天后宫佛教华文补习班、九龙堂天后华文学校、晋江公会华文补习班、舜帝妙善华文补习班、三山福州同乡文化艺术 中心、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甘马育闽侨福同仁补习班、甘马育建德分社补习班、正友语文商业中心、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在仰光这些华文学校、补习班中,福星 语言与电脑学苑、正友语文商业中心、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设施最好、师资力量最强,并对学生收费。其他补习班均无正式校舍,大多借华人寺庙、同乡会和宗亲会 的会馆办学,师资、硬件设施差强人意,对所有学生均实行免费,具有慈善性质。

二、缅甸华文教育面临的困难 
    第一,目前,缅甸华文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其在缅的地位和性 质问题。当前,缅甸华文教育尚未取得合法地位,只是在军政府“睁只眼,闭只眼”的默认态度下存在和发展。华人兴办华文学校大多通过同政府官员的私人关系来 进行,缺乏法律和政策的保障,所以缅甸华文教育的兴衰、起伏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目前主导缅甸华文教育的社团领导、侨领来说,他们大多经 历过1960年代的华校收归国有和排华运动,历史的伤疤使不少人存在顾虑,不敢放手发展华文教育。因此,缅甸华文教育所处的这种不上不下、亦暗亦明的尴尬 处境,从根本上制约了其发展。
    第二,生源问题。由于缅甸华校没有被纳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 都是私立、补习性质,因此虽然华校授课时间选择在政府学校的课前、课后时间,但也有课时冲突的问题(缅甸学校有的上午上课,有的下午上课,有的全天上 课),造成一部分学生流失。同时,华校年级越高学生人数越少,特别是政府学校的九、十年级学生。原因在于华人子弟缅校放学后要参加缅甸老师开办的补习班准 备高考,所以从切身利益考虑,绝大大部分高年级的华校学生都会选择后者,中断华校的学习,全力准备缅甸大学的联考。
    第三,学生出路问题。华校的生源问题实际也是学生出路的问 题。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缅经贸关系不断发展、中文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其仍然无法与英语的价值和作用相比。特别是在下缅甸,中文缺乏足够的 语言使用环境,学习中文的经济价值不明显。缅甸仰光九龙堂天后华文学校教务主任吴美玉针对这种状况说:“学中文的经济效益不大对孩子吸引力不强,”而“懂 得英文可出去的国家多,可半工半读,家庭不用长期支持他们的读书费用,”而且毕业后还可以留在那里工作。这对于缅甸这样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华人子弟来说,学 习何种语言以给其本人和家庭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他们选择的最直接原因。
    第四,师资问题。缅甸华文教育的多年断层,造成了华校普遍师 资缺乏的问题。特别是在下缅甸,师资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成为华文教育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下缅甸华人同化程度更高,而上缅甸华人的语言和文化保持较 好,二者华文语言、文化环境和基础不同;上缅甸华校的办学市场化,教师职业化,不是免费、义务性的,因此生源和教师较为稳定;上缅甸华校众多,从小学到高 中的学制较为完善,华校毕业生成为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因而上缅甸华校在师资方面具有“造血”功能。例如,缅甸曼德勒孔教学校校长向笔者介绍说,“曼德勒 孔教学校在录用新教师时,会优先录取本校高中毕业的,其中每年该校高中毕业申请在校任教的有40-50人。”再如,截至2005年底,曼德勒福庆语言电脑 学校的专职教师有27人,35岁以下的有20人,占74%,大部分为本校培养出来的教师。其中,还有四个通过在该校学习后留校任教的缅族学生。
    下缅甸华文教师以50岁以上的为主。华文补习班虽也培养了一 些年轻人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但杯水车薪,不能改善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的状况。因为,下缅甸华校除了少数面向市场,实行收费以外,大部分是华人同乡会、 宗亲会创办的免费、义务华文补习班。因此,大部分教师是兼职性质、半义务性的,教师工资只是象征性的“车马费”而已。教师收入的微薄和非职业化,难以鼓励 和吸引年轻人从教。
    第五,教学水平差强人意,亟带提高。教师缺乏足够的培训,不 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采用语言教学的教材,却沿用语文教学的方法。从国内请教师,不仅数量上难以满足需求,而且费用较高。派教师送到国内培 训,也存在同样问题。缅华文教人士希望,进快培训本地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导致教学水平低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教材有待完善。使用大陆简体字的华校属于第二 语言教育,教育对象同化程度较高,但是目前国内还未出版中缅文的双语教材,一些教材内容也不当地化,课文缺少拼音注释。 相比之下,台湾在教材方面的努力要更当地化。

三、我们的建议
根据缅甸华文教育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1、借鉴台湾的经验和成果,编写、出版中缅双语的华文教材;编写出版适合缅甸国情、缅甸华人社会情况的教材,教材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东南亚当地的实际情况。
2、在编写华文教材时,特别是面向国别的教材时,组成国别的教材编撰委员会应注意以下几个来源:中国编写华文教材的专家、中国研究各国问题的专家、在各国从事华文教育的有经验的工作者、曾经在当地国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教师等。
3、任何教材的发展和使用都是一个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因此要建立海外华文教学效果的反馈机制。聘请当地从事华文教育的合适人选作为华教信息的通讯员和顾问,及时反馈当地华文教育出现的问题和成效。
4、华文教材除介绍中华文化等内容外,建议结合当地国民教育的内容,来增加、补充部分当地国家的历史文化内容。用中文来教授有关当地国的情况,可避免争议,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中国在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发达国家和 不发达国家的差别,不能采用同一个模式向外推广。象缅甸这样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华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单纯的语言文 化教育,将难以长久开展和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将华文学习和他们的切身需求联系起来,把语言文化教育和对他们在当地生存发展有用的技能教育结合起来,是 在经济不发达国家开展华文教育的一种办法。例如,将语言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华文+电脑、华文+广告、华文+会计、华文+商贸等。
6、建议设立外派华文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专家人才 库,特别是对曾经在国外或正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做好相关信息资料工作,包括联系方法、教学科目、个人简历、教学情况等。这样可以为今后外派教师、选 拔教师、教材使用情况、教学效果反馈等,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也可为修订、完善华文教材提供第一手资料。
7、缅甸这样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让华社长期承担外派教师的费 用和派教师到国内进修的费用,都不太实际。为此,可以借鉴国内教师培训的做法。利用每年寒暑假国内高校放假时间,学生宿舍、教室空闲时期,请当地华文教师 到国内进行集中培训。这样,至少来国内学习的华文教师住宿费用可以节省。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4 条评论

缅华网网友 13年前 回复TA

可以利用暑期来北京集中培训费用自理或邀请北京教外国人中文的老师附缅集中培训,或来京交流或通过网络用中文交流.

副战士 13年前 回复TA

我是在缅甸从教的华文教师,很同意博士的观点。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