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就环境 (东枝 伊江树)
迁就环境
(东枝 伊江树)
在华校教书,我最感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无法迁就环境。学生们在上好当地的正规学校后,挤出时间来华文学校上课,一般家长就要求不要再给家庭作业,因为你即使给了,学生也不会做,他们要以当地正规学校的功课为重,华文学校的功课则只好放到次要的地位了。
这还不打紧,华校嘛,作为“学校”,总要进行考试,这时家长们又要求不要出难题,不要出怪题,有的还要求指定“范围”!这样的考试,怎么能达到检查学生的学业水平的目的呢!
使我感到奇怪的是,同事吕老师,居然能乐哈哈地接受家长们的这些近似无理的要求。要求指定范围,他就会精挑细选地挑出了涵盖全部课程内容的20道题,说肯定从这里面问10道题。家庭作业没法布置,他就挑在周末、星期日等日子华校多上几节课的时候挤出半小时的时间要求学生当堂做完有关作业。总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家长们提出什么要求,他都有办法应付之。
汉语水平考试(即人们常说的HSK考试)在本地举办已有多年了。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一考试有较深刻的了解,学校方面专门安排了“HSK”这么一个课程给高小部及初中部的学生们进行练习。我也负责了初中部一个班级的这HSK课程。期中考试近了,学生们要求不要问课外题,只问在课堂上问过的例题。我傻了眼,如果这样问的话, 岂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100分了?汉语水平考试是最灵活的一种考试,题型千变万化,根本没有一个规定的模型式样。我如果只问教过的例题,传到外界去,肯定也是会被人们耻笑的了。
我向吕老师诉苦。吕老师笑呵呵地说这容易解决。他问我这学期教的内容是什么,我说是“阅读理解”。吕老师就说这更容易处理了。看到我满脸不解的样子,他就叫我随便说一句话,他可以就这一句话至少提出三个不同的问题。我半信半疑地随便说了这么一句话:
“王老师的女儿名叫陈小红。”
吕老师就这句话马上出了四个问题:
1. 王老师的女儿叫什么名字?
2. 陈小红是谁的女儿?
3. 陈小红是王老师的什么人?
4. 王老师和陈小红之间有什么亲属关系?
我还是感到有些不解,就把我教过的一个例题递给他看,请他帮忙出题看看。该例题是这样的:
阅读理解:下面各段文字都有若干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A、B、C、D四个答案,请根据每段文字的内容选择唯一恰当的答案。
我们那位的床头柜上除了台灯就是纸和笔。有时半夜醒来,有了什么想法或研究方案,他便会立刻记录下来。很多时候,他索性半夜里爬起来在计算机旁鼓捣到天亮。我们家里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纸和笔,包括卫生间和浴室。偶尔我忘了放,他竟会躺在浴缸里要纸和笔。唉!我真拿他没办法。
问题
1.本文是什么人写的?
A.丈夫
B.妻子
C.邻居
D.领导
2.丈夫可能是:
A.报社记者
B.电脑专家
C.科技人员
D.单位领导
3.文章最后一句表现出妻子的什么口气?
A.称赞
B.难过
C.鼓励
D.无可奈何
我所采用的《HSK考试模拟试题集》中对这段文字只出了这三个问题。在课堂上我也把这些问题跟学生们详细地讲解过了。考试时如果照这样出题,学生们一定会手舞足蹈地把有关答案轻而易举地填上去。但这样做岂不是自欺欺人?
“但你为什么一定要只问这三个问题呢?还是这一段文字,你可以从其他角度转换来问呀。”说着,吕老师就随手写下了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的“那位”可能是作者的:
A.丈夫
B.妻子
C.邻居
D.领导
2.文这所说的那位可能是:
A.有神经病
B.喜欢半夜起来玩电脑
C.对工作太入迷
D.懒惰虫
3.在床头柜上可能没有哪样东西?
A.台灯
B.纸张
C.笔
D.计算机
4.文中的“计算机”应该是人们常说的
A.算盘
B.一种器械
C.电脑
D.无法说
5.家里哪个地方可能会没有纸和笔?
A.床头柜上
B.厨房
C.卫生间
D.浴室
6.文中的那位躺在浴缸里要纸要笔是因为:
A.洗澡时需要用
B.突然想上厕所
C.突然有了一个好想法或研究方案
D.想躺在浴缸里睡觉了
我不由得大为叹服吕老师的“功夫”了。《模拟试题集》只问三个问题,他居然可以再出六个问题。“你尽可对学生说,考试时肯定只从已给过的例题中挑选几段来问,不过问题会改变,不会再问原来的问题了。这样,学生们也会接受,你也可以另外出题来检查他们的实际‘阅读理解’的水平了。”吕老师最后对我这样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