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 古老基因数据证明东南亚史前三次人类迁徙
来源:《科学》(Science),2018年5月17日
标题:Ancient genomes document multiple waves of migration in Southeast Asian prehistory
作者:马克·利普森(通讯作者,哈佛大学医学院)等
翻译:刘蕴
译案:本文共有34位作者,包括缅甸宗教文化部考古司昂昂觉(Aung Aung Kyaw)和丁丁温(Tin Tin Win)。段落为译者划分。
摘要:
东南亚以人类基因丰富以及语言多样性而著称,但这个地区以往的人类迁徙详情并不为人所知。(译案:东南亚潮湿的环境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分离解析古老的DNA)
在这里我们报告18具东南亚古人类个体全基因组DNA数据,这些个体生活在新石器至铁器时代(4100-1700年前)。(译案: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马克·利普森与合作伙伴共同分析了东南亚五处古人类遗址:越南门北(Man Bac) 新石器时代遗址、越南山奈(Nui Nap)青铜时代遗址、缅甸欧楷(Oakaie)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遗址、泰国班清(Ban Chiang)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以及柬埔寨瓦哥努(Vat Komnou)铁器时代遗址。)
马克·利普森
越南门北的早期农民(译案:4100-3600年前)具有东亚人群里中国南部农业人群与欧亚东部人群(译案:欧亚东部人群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东亚人群,主要是中国人、日韩、部分中南半岛人群;另一类是南亚和东南亚、大洋洲岛屿上的土著人群)里狩猎采集人群(译案:约45000年前的东南亚第一波人类迁徙,狩猎采集者首先抵达)的混合特征。门北人属于早期的南亚语系人群,他们祖先的遗迹在印尼也有发现,这证明了南亚语系人群的最初的扩张(译案:约4500年前的东南亚第二波人类迁徙,来自中国的农民抵达)。
在青铜时代,越南(译案:山奈遗址, 2100-1900年前)和缅甸(译案:欧凯遗址,3200-2700年前,位于曼德勒西北120公里的袅甘村,隶属于实皆省蒙育瓦县布德林镇区)发现的个体样本与当代主体人群特征紧密关联,表明又有实质性的人类迁徙发生(译案:这一波来自中国的移民于3000年前到达缅甸,2000年前到达越南,1000年前到达泰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