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在缅甸中部发现7200万年前新琥珀生物群
图为提林琥珀野外露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供图
中新网南京8月14日电 (杨颜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4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研究团队与海外科学家合作,通过深入缅甸琥珀产地调查,发现了一个新的琥珀生物群——提林琥珀生物群(距今约7200万年)。研究结果为了解缅甸地质、现代亚洲热带雨林的形成、蚂蚁的演化等提供了新证据。
该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图为提林琥珀中各类蚂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供图
科研人员介绍,近年来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化石,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琥珀绝大多数产自缅甸北部克钦地区,其地质时代为白垩纪中期(9900万年前)。
由于各种原因,地质学家很难赴缅甸琥珀原产地进行详细的现场考察,对缅甸地区琥珀矿的基础地质资料了解的非常有限。
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郑大燃博士、王博研究员等多次对缅甸琥珀矿进行了地质考察。该团队与香港大学、英国、法国和印度等科研人员合作,近日在缅甸中部马圭省提林地区发现了一个新的琥珀生物群——提林琥珀生物群,比克钦琥珀年轻至少2700万年。
据了解,提林琥珀多为透明到半透明,以红、黄色为主,研究团队从中发现大量节肢动物和植物内含物,且以昆虫化石为主,多数是白垩纪常见的昆虫分子,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7枚现生亚科蚂蚁化石。
研究人员称,尽管现有大量中、新生代昆虫化石记录,但从白垩纪坎潘期早期(8000万年前)到始新世早期(5600万年前),昆虫化石的记录极其稀少,因而存在一个2400万年的昆虫化石间断,这极大地限制了对白垩纪末大灭绝事件前后昆虫演化的了解。提林琥珀生物群的发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研究成果显示,提林琥珀生物群代表了目前已知中生代最晚期的昆虫群,为恢复晚白垩世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珍贵的窗口,也反映了白垩纪中期到晚期热带生物群的转变。
本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香港大学基金资助。(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