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服装文化(杨世运 )

编辑:胞泼网 文章类型:缅甸旅游 发布于2015-04-24 13:42:53 共6189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服装文化(杨世运 )

 

缅甸服装文化

胞波资讯网  作者:杨世运

    根据地理条件的差异,在穿着方面,中缅有着极大的差异。

     中国地处冷带,穿着一般以“保暖”为主要标准;缅甸地处热带,“保暖”肯定不可能成为穿着的标准,反而以“清爽、轻装”为主要标准。

     缅甸的穿着服饰用一些导游的话可以概括为:“帽没有顶;衣没有领;裤没有裆;鞋没有帮。”其中帽没有顶,是指古代缅王的头冠,因为真没有顶,仅仅一个“圈”套在头顶;衣没有领,男女都一样,这在其他民族服装中还是可以见到,不算什么稀奇;最“与众不同”的就是“裤没有裆”,指的是“纱笼”(又被称之为“筒裙”);鞋没有帮,指的是“拖鞋”。

     缅甸民族的这些服饰,咋看不觉什么,但是其中却包含了缅甸的传统文化。很多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民族冲突”即从这里开始。缅甸人民穿纱笼、穿拖鞋,这是自己的民俗传统,热爱自己民族的特性,是理所当然,但是在许多外族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眼里,就十分“不解”。

     先说,穿纱笼。缅甸人的内心深处,衡量是否真属于自己本民族的唯一标准,就是以这“穿纱笼”来决定。这与中国完全相反。“穿长裤”是缅甸人民潜意识中的“贬义词”。英殖民时期、日本占领时期,缅甸人民暗自说的“穿长裤的”即是指这些外来侵略者,持枪的兵士们。以至1967年反华事件以后,所有华人,都不敢“穿长裤”出外,将“不敢穿长裤的时期”作为当时“反华恐怖”时期的另一种称谓。直至今日,“穿长裤者”一词仍属于真正缅族人民所“憎恶”之对象。(如:城管、警察、兵士、政客、公务员、外国人。。。)

     在缅甸人民的心目中,最为文雅、庄重、体面的服饰,仍然是“纱笼、拖鞋”。因此,结婚庆典上,必须穿纱笼、拖鞋;做布施法事,必须穿纱笼、拖鞋前往;最隆重的典礼仪式,均必须以“民族服饰”--纱笼、拖鞋,引以为荣;即便是国家领导人---元首总统,接见外宾,都穿纱笼、穿拖鞋,表示至高的礼仪。。。

     这是缅甸人民的传统风俗,这是缅甸人民的民族服饰。在缅甸就必须尊重缅甸人民的这一传统。据悉,一些中国人,近年来,到缅甸成立了一些“国际学院”,招收学员,前往中国深造。。。其中为表示其学校机构的管理严谨,就有一条法规:“校内师生禁止穿拖鞋”一条。(后来据说改为教师禁止穿拖鞋)尽管这一条例,似乎希望显示该校的纯粹的“中国模式”。但是却没有注意到,已经“侮辱”了缅甸当地人民,伤害了缅甸人民。在缅甸的土地上,禁止穿拖鞋,与当年在上海租界挂“狗与华人不可入内”的牌子如出一辙!

   另外,关于穿鞋,缅甸人民还有一个传统:凡是进入最庄严的佛教圣地,为表示虔诚尊敬,都必须“脱鞋”,赤脚而行,而且必须连袜子一并脱下。这一“规矩”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官员总统,乃至外客嘉宾,均需遵循,无可例外。这一惯例传统,让许多前往缅甸的中国人不能接受,嗤之以鼻。尤其是从来袜不离脚的中国人,甚至干脆不进佛塔寺庙,以表“抗议”。 

     这种举动,不仅违反了“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规矩,同时,对当地缅甸人民是一种无形的侮辱、伤害。随时会引发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民族冲突、纠纷。英殖民地时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曾经发生过由于殖民军不愿意在缅甸佛教圣地(如:仰光瑞光大金塔)脱鞋,照穿皮鞋不误,而引发缅甸民族的大规模示威抗议事件。

     中国人对缅甸人穿纱笼、拖鞋,深表不满,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表现,一直在想方设法排斥这种服饰;缅甸民族却将这一服饰认定为自己本民族的民族服装,以此引以为荣,定为自己本民族的尊严。当今从首都内比都到全缅各地区,所有政府机关,都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凡进入政府机关者,不管男女,都必须穿纱笼(穿拖鞋)!很多华人就因为到了机关大门前,由于身穿长裤,没带纱笼,而被拒绝进入机关大门!这与中国人办的国际学院拒绝穿拖鞋的规定,形成鲜明的对比!到缅甸的中国人们对此民俗绝对不可忽视,更不能歧视。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