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一位草根体育战略家26年的别样人生(高明)
王成:一位草根体育战略家26年的别样人生
作者:高明
核心提示:王成:一位草根体育战略家26年的别样人生写下这个题目的瞬间,我忽然感觉我手中的笔是如此地沉重,心情也出奇地郁闷,但我还是不由自住地拿起手中的笔,探寻草根体育战略家26年的别样人生,甚至直抵其心灵深处某...
王成:一位草根体育战略家26年的别样人生
写下这个题目的瞬间,我忽然感觉我手中的笔是如此地沉重,心情也出奇地郁闷,但我还是不由自住地拿起手中的笔,探寻草根体育战略家26年的别样人生,甚至直抵其心灵深处某一个神秘的角落。
草根王成
王成,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究竟有何魅力,有何建树,竟能背负起体育战略家这一盛名?说真的,其实在我还未真正了解这个身边的关中汉子的时候,我是真不敢相信的。可是,当我细品了相关史料、书信等实物后,从心底里,我不由得不竖起那轻易不肯伸出的大拇指。
王成,1967年出生于陕西大荔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中兄弟四人,唯有王 成先天体弱,但家境所困,无钱医治,长期自卑、胆怯无心学业,初二便辍学进了一家纺织厂,从事清洁搬运工作。8小时以外,为强身健体,寻找人生的梦想,王成拜二位“名师”学艺,一位是自卫健身的武术,一位是寄情之所的文学。当时,他梦想把自己培养成工人出身文武超群的英雄。
1987年,20岁的王成在与人比武中遭受重伤,从此,他重新调整了自己的生存和创业,一方面靠干苦力活维持温饱,另一方面他将自己创业的触角伸进了博大精深的体育宏观创新之海洋。上一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个诞生财富神话的天堂, 而王成,这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工人,却踏上了一条别样的人生道路,并且一走就是26年。在商品大潮涌动着灿烂黄金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却在体坛创新中扬帆起 航,努力朝者自己发现的新大陆,迈开了探寻体育战略的艰难步伐。
他瞄准了一个方向,在创业上他偏重于拳击、柔道、武术、泰国拳等奥运会和非 奥运会搏击运动发展史的研习与突破。崇尚创新的他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全球范围内各流派搏击运动(含中国武术)都是以克敌制胜为原始目的,不同流派只是为达 到这个原始目的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在现代社会是以对抗性体育运动形式出现,又都具有抗暴自卫、健身、人体美展示和人格修养等共同价值。由于历史的原因, 现代社会那种“同行是冤家”的流派之见仍根植于搏击界,彼此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这样对发展不利。面对此情,他以“物以类聚,优化组合”的发展思路终于酝酿出台了创建搏联的构想。
一石激起千层浪
王成发现的这个新大陆,从26年前的情况和目前的眼光来看,依然遥遥领先于世界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前沿。
1989年,他用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万余字的论文《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创建搏联科学体系》。一位从事体育研究的朋友看后,兴奋地抱起他,激动地连声说:“搏联真是大气魄!大智慧!大创新!”
搏联,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伟大构想呢?
王成提出:以中国名义率先在全球发起和组织、创建全新的大型世界级体育组织 “世界搏击运动联合会”(简称:搏联)。旨在把国际拳击联合会、国际柔道联合会、国际武术联合会等所有国际性搏击运动组织融为一体,形成国际单项搏击运动团体之间的联合组织。以利于世界范围内各流派搏击运动之间的团结、交流、借鉴与共同提高。并通过“搏联”的相关活动促进世界的正义、和平与发展。这对于以 中国(北京)为中心的世界搏击运动、促进社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高中国政府在全球的国际地位有着积极和现实的意义。同时,“搏联”创始国的身份和地位将特别给力的提升中国武术、中国体育及国家形象崭新的威望和美誉度。
就是这样一个前有顾拜旦、今有王成,暂无来者的伟大体育蓝图,1987年,当他把这个想法向60多位著名体育专家表白后,理解者竟空无一人,这种冷场一直持续了3年多。
这个从世界体育战略高度提出的构想的确宏大气派,而这种胆识与体育的创新精 神也的确令人钦佩!在中国拥有十多亿人口这样的大国,却与世界级综合性体育组织中的地位极不相称的状态下,这无疑会使得关注体育发展的国人们为之振奋。也许是民族情节的使然,王成这一介草民,却“位卑未敢忘体育利世兼强国”。他用微薄的打工收入自费印发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并给国内外体育界相关专家、学者、 组织及国家领导人散发和邮寄,呼吁并宣传创建“搏联”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不懈的宣传过程中,逐步得到了国内除西藏以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学者、专家的特别关注和声援。国家体育总局为此也曾发出了积极的信号,并责成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和支持。众多相关专家认为:“搏联”事业起点与档次高,是国际体育组织物以类聚的楷模、优化组合的典范,如“搏联”事业能从昔日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明天的实践成果,无疑是中国对世界体育的最大贡献和荣耀!太原市体育学 科带头人王金玉老师在其《王成搏联创业述评》一文中讲到:比起顾拜旦创立奥委会,王成的世界“搏联”的实现,或许更难一些,因为王成不是出生在“贵族家 庭”,也不是冠有什么“爵位”的显赫人物。他仅仅是一个平凡的中国公民,一个怀有远大理想和杰出才华的热血男儿。具体说,他缺乏雄厚的经济实力、显赫的社 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但不要忘记,真理是大公无私的,科学是没有偏见的,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至今人们 也说不清他是谁,但谁也不能否定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民主,是历史文明的象征,平等,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在历史科学发展的今天,若以身份论英雄,以地位看成败,岂非历史的倒退,人类的悲哀。
王成的“搏联”学说,其精神内容其实早已有热心读者为我们做出了解读。这些在“搏联宪章”(草案)中亦可看出:“本宪章将全球范围内的拳击、柔道、跆拳 道、武术、空手道、自由搏击、泰国拳、截拳道等运动本身之目的及价值相同的体育项目定名为:搏击运动”。在宪章序言中指出:“本着大小流派科学平等之信念,努力创造适当环境,彼此以善邻同根之道,团结交流,互相提高,以适应现代搏击运动兼容并取又保持流派特色的发展大趋势”。而王成为实现创建世界“搏联”的目标至今仍在奋斗不息。美国旧金山东方搏击功夫中心总教练,柔道教授佐藤四郎曾在来信中写到:“王成先生的搏联构想是全方位的科学创见,我希望美国、日本国和相关国际组织,慧眼常开,抓住这绝无仅有的机遇,发展搏联,发展自己,因为搏联是全球体坛的空前创举,它出生在中国,却属于世界”。
“搏联”属于世界,它的创建对扩大搏击运动的交流,使搏击运动在世界各地区间 的不同表现形式——诸如中国武术的传播,均有着借鉴、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这对中国在世界级综合性体育组织中的身份、地位、作用的提升,对树立和扩大良好国际影响、促进社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强国策略均大有裨益。因此,创建“世界搏击运动联合会”不但是时代的呼唤,也终将是历史的必然。
26年风雨路
当我沿着“搏联”发展的足迹,重新回到26年前王成的发现构想的时候,我不 禁想起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介草民,在没有多少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他是靠什么样的意志和毅力,努力追求这个体育战略的新的制高点的,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出这风 风雨雨不寻常的26年呢?当我探寻的目光终于落在一件件史料一行行报道的文字上面的时候,我不由得心头一酸,这26年的探寻足迹,岂止是他个人追寻的脚 印,这分明是中国体育26年的艰难崛起及中国现行相关改革的沉重分娩。
然而,一个草民的鸿鹄志向固然可以远大,但也被残酷的现实问题所困扰。
1989年,带着一种执着和眼光,王成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自己万余字的论文《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创建搏联科学体系》。为掌握体坛最新动态和有关文献,他贷款800元,并拿出当时仅有的300元积蓄订阅了《体育报》、 《体育文史》等20多种报刊。在后来的几年,王成宁肯饿肚子少吃饭,也要省钱去邮局寄信,不断向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和海内外体育界相关组织及专家 介绍搏联创见。与前几次不同,王成不断收到来电来信给予的肯定和评价,还首次得到一位姓段朋友30元的捐助,这些增添了王成将搏联转化为现实的信心。
1995年,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王成创办了个人内部报纸——《王成 搏击导报》,目的是利用这块阵地向外界宣传搏联,争取更大的理解支持。但由于王成先天就体质差,加之操劳过度,接连晕倒多次,还前后住院8次。然而,在信念的支撑下,王成一次次站了起来。到2011年初,搏联的支持者已遍及除西藏外的全国各地和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数达20万余人。在这些支持者中,有怀疑、有担心、有建议,更多的是理解和鼓励。其中在1995年4月,国家体委(现称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总、中国奥委会主要负责人伍绍祖、李梦华、魏 纪中等人分别就搏联认识成果和实干举措作了重要批示,李梦华、徐才(中华全国体总副主席)、张耀庭(中国武协主席)还对搏联价值给予了很高评价。同时,国家体委多次致函王成在政策法规上作了说明与指导。1996年3月,当王成向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介绍搏联情况后,安书记很关注,随后,陕西省体育总会发布的《关于王成同志成立世界性搏联组织的调查情况》一文明确指出:成立世界级搏联组织,可先行宣传后酝酿为好。
王成经过多年自费的公关宣传,使搏联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单位、专家的支持,《人民网》、《新华网》、香港《凤凰网》、日本《中日导报》、《三秦都市报》、 《搏击》杂志社、《武当》杂志社等媒体均以不同形式做了报道。太原市体育学科带头人王金玉、英国拳击家乔治•威尔金森以及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李紫剑、孙豹 隐、谭大江、蒋剑、李诚、安在峰、董子红等等都对搏联表示了首肯和声援,美国旧金山东方搏击功夫中心总教练、柔道教授佐藤四郎来信写道:“王成先生的搏联构想是全方位的科学创见,王成希望美国、日本国和相关国际组织,慧眼常开,抓住这绝无仅有的机遇,发展搏联,发展自己,因为搏联是全球体坛空前创举,它出生在中国,却属于世界。”
就在搏联即将迈开大步之际,王成因晕眩症、哮喘病及倾囊负债和妻子、亲人的 反对,使之梦想终于搁浅。王成没有升官发财的理想,多年来,他无力孝敬父母,也对不起孩子,在家中连一件衣服也没给妻买过,只是一味的四处奔波,为创建搏 联而努力。但王成知道,亲人们的反对都是善意的,昔日支持和理解他的妻子,终因不忍再看到身患疾病(眩晕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体质虚弱的王成为“搏联” 禅精竭虑义务劳动的拼命、更不考虑家庭生计问题及自己的健康,并时而让生活处于捉襟见肘的地步,故好言相劝其收手却终未能果。妻一怒之下将王成多年来收集 的资料、文稿付之一炬,并对昔日资助过王成的朋友们说:“谁再支持王成搞“搏联”,今天他就是我的敌人!”
王成摇摇头无奈中流下心中的血泪。为了妻儿和家庭,他只好将“搏联”悄悄地转 入了“地下”工作。然而,王成对“搏联”事业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过。就在写作本稿的前一周,当记者来到陕西省大荔县采访王成时,他却将地点选在了邓金珂先生(王成的朋友、“搏联”的参与者)家中进行会面。王成苦笑着对记者说:“请你多多谅解!”。眼前的情形多少有点让人怅然心酸。但却又欣喜地看到民间人士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这般地奉献、钟爱和执着,以及“位卑未敢忘体育利世兼强国”的精神所感动。这难道不正是中国草民的一种民族情怀吗?因而也不禁感慨: 草民,其实才是中国真正的体育“脊梁”。记者看来:他们比政府官员显得更为热情与敬业。正如甘肃的蒙相宾网友说:“王成是有搏联的派,有搏联的才,没体育的官;说搏联的话,做搏联的事,没体育的饭。体制之痛,何止心寒!”。从民意中或许可以看出:政府对民间的特殊人才或建言、舆情缺少引导和应有的激励机制。
在这段特殊的岁月里,王成曾向北京一所著名学府的知名教授去信征询意见,对方回答说:“搏联课题出乎想象,过于宏大,没有研究和可借鉴的文献资料,不便表态。”王成立即回信称:“研究者的注意力不应都集中在局部的、具体的、甚至 细节上,综合性宏观性课题的创新也应该有人涉足……”王成接连去了10多封信,但都石沉大海,王成随之也理解了对方的心理。正如后来王成在一篇文章中所 言:“究竟是什么制约了中国体育全球战略上的创新发展呢?是传统的守旧的惰性的观念与体制在作崇。”
劣质的观念与体制存在于社会各界。当王成向县上某位父母官第3次介绍搏联认识成果,并请求逐级上报开发成实践成果时,这位父母官脸色一沉,手一扬厉声训斥道:“小伙子,你再向我讲这疯话,我就叫人把你送到精神病院去。”随后王成在骂声中被强推出门。
起初,在王成的周围,有很多像那位父母官一样嘲笑王成的人,有人说:“工人 嘛!不看自己是啥球人,还想办地球大的事。”也有人讲:“王成胡吹哩!是大骗子,谁相信他一个普通工人能干出体育上的大事,还能折腾得叫北京知道。”但也有好心人劝说:“你不要动不动就给京城伟大领袖写信,这样没有结果,还是务实干点挣钱的事为好。”后来甚至有人将搏联与邪教“某某功”联系在一起,着实让王成气愤不已。
在坚持与放弃中忐忑挣扎,在梦想与歧视中学会坚强,在生活与生存中涅槃重 生。当搏联即将山穷水尽之时,不少专家纷纷表示了支持之心。武当武术代表人游玄德道长、著名少林弟子武术著作家释德源、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传播系主任易 剑东博士、《少林与太极》杂志主编邱铭楠、《搏击》杂志副总编刘慧文以及《中国青年报》记者陆小娅、《中国体育报》记者杜文杰等都为搏联走出困境出了不少主意。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总监岑传理博士给王成的一封来信令王成颇受启发:“《王成搏击导报》我反复看过,名称和内容均很独特,搏联事业面临如 山困难,但前景异常辉煌,贵报本身已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应很好的保护和发掘。”陕西省人事厅邓理厅长(后任陕西省人大副主任)知道搏 联的成就与困境后,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使王成这位初二便辍学的下岗工人走进了省人才交流中心,并在《西部人才报》以《一握王成手,伟业同拥有》为题介绍搏联。
不久,便有商界、体育界人士表示愿用有形资金与搏联无形资产合作。一位从事体育产业开发的朋友羡慕地对王成说:“搏联买卖可是你在全球的独家专利生意啊!”同时《王成搏击导报》停刊号以全球独家个人(王成)主办、独家个人姓名 (王成)命名报名及独家个人(王成)内容形成一报停刊成收藏三大鲜明特色的绝对优势,已被中国集报协会会长、著名收藏家、人民日报记者罗同松、《天下奇迹 创造者大全》主编、著名收藏家戴笠人、中国国家图书馆报纸收藏负责人张克清、国家体育博物馆文物部主任于学岭研究员以及陕西省档案馆等个人和单位鉴定并收 藏,现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但妻子的失业,父母的住院,女儿的学费,债主的上门……让王成不得不背起行囊,走上打工之路,并伺机寻找搏联的新出路。
26年来,王成在对“搏联”的不懈努力和宣传中,虽然曾得到了包括世界上多 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声援和支持。但若不能被有关部门重视和引导,即使“搏联”学说再有科学性、可行性,也难免会在高亢的呼声中而最终流产 (人生有多少个26年?草民王成还能苦拼多久!?)中国的体育,用长远的眼光来与世界比较,其实并不怕没有体育竞技比赛人才,最怕的是缺乏体育战略家!而终极可怕的是无知或压抑体育战略家的创新精神和成果!而这绝不仅仅是中国体育的悲哀!“搏联”理论成果已随草民王成26个春秋,中国何时能在世界级综合性体育组织中独享牵头创始国的身份和地位之尊之利呢?
体育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一分成就百分艰辛,王成认为当代中国的体 育,应从过去的经验、现有的结论、原有的学科见解中超脱出来,站到如当年顾拜旦创建国际奥委会组织那样的起点和高度上去研究世界,发展体育,进而突破性的 提高中国体育在全球战略上的创新发展。
站在全球体育战略创新发展的高峰上看,没有宏观创造精神的体育是没有大前途的。搏联的路还很长,王成也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因为他相信一旦搏联成功,按国际惯例,搏联总部将设在发起国,这对以中国(北京)为中心的世界搏击体育、经济和文化的创新发展将大有裨益,将大幅度提升中国国家的外在形象。这是王成对中国,也是中国将对世界体育的最大贡献和荣耀!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搏联”事业,还需要引起国家的重视、接收与代表,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继续支持和参与。我们期盼着以中国名义率先在全球发起和组织创建“搏联”,我们期盼着“搏联”创建的早日成功。
作者简介:高明,汉族,男,1970年1月生于陕西澄城。作品《不惑的秋天》、《摇曳的风铃》【合】.喜欢用心灵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感受社会,用文字诠释演绎一切真善美,给心灵以慰籍给世人以启发给生活以乐趣 。
邮编地址姓名:715100 陕西省大荔县老南街9号 高明 邮 箱:zhyrxbzk@163.com 1256206493@qq.com 电 话:13892380495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