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领袖”身份 今昔对比-伊江树
资料图
伊江树
在和我谈论了目前工业区内的“工人领袖”的素质问题后,朋友L君突然话锋一转,说:“现在这些工业区内的工厂大都有工会组织,工会领导人也大都公开‘亮相’。若是在40年前,不知他们是否有这个胆量公开亮出自己的‘底牌’?”
40年前?那不是1974—76年代的事?我和L君当时都是仰光大学的学生,属于1974—76世代的学生群。那时学潮、工潮风起云涌,L君就因缘巧合,在当年认识了一位“工人领袖”H君。其实这位“工人领袖”也是大学生,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到工人夜校读书(当时仰光大学在波直塘Botataung镇区设有工人夜间部)。在那火热的“战斗年月”,H君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厂,都是一员闯将。他所在的工厂和当局对战,流血事件发生了,H君和一些积极分子被捕了,工人们罢工、游行示威抗议,经过几次争锋相对的斗争,有关方面最后和工人达成了一些协议,释放了被捕工人。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捕工人虽被释放,但却被开除出工厂。这时有的工人认为不行,要夺取全面的胜利,应该让这些被捕工人也“官复原位”,恢复原来的工作才行。这时H君思索再三,认为为了自己少数几个人而再鼓动工人们继续罢工示威不妥当,可能会使工人们失去已获得的一些成果(诸如每月增加工人们的大米配额及一些补贴金等)。以他说:“我们没有家庭牵挂,也还年轻,可以再去找其他工作,你们就不用再为我们和厂方进行斗争了吧。”就这样毅然离开了工厂,另谋生路去了。
说完了这位昔年“工人领袖”的故事后,L君感叹地说:“当年这些工人领袖,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工人活动,在一些重要关头,还得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为大多数人着想。今天的所谓工会领导人,有没有这样的胸怀和认识呢?”L君最后这样质疑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