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王东白老师(苏顺路)
我认识的王东白老师
(苏顺路)
缅甸仰光燕子湖风光
1962年5月春季,我在仰光甘马育群英小学开始任教,学校里有7位老师,150多个学生,分幼儿园到高小六年级。10月放寒假,11月开第二学期的时候,发现林发财老师转到山巴教书,学校里来了个新老师,他叫王东白,刚从南中高中毕业,可谓初出茅庐,走马上任。
王东白老师也像我一样,从山巴到仰光求学,家在九彬告,他到任后,和我一起在校住宿,我们两个在学生家长开的饭店开伙食,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互敬互爱,互谦互让,彼此之间,同学情加同事情,日子过得十分愉快。
王东白老师高中毕业照(后排右四)
不久我发现王老师不像新手,授课很熟炼,他好像读高中时就去教过夜校,交谈中得知他读书时就爱读报纸,课外书,写文章在华人报纸上投稿,文学底蕴深厚,他教小学语文有点大才小用,完全有资格教好初中语文。
课余时间,他喜爱磨墨练习毛笔书法,我经常在旁观看他书写毛笔字,他的毛笔字很漂亮,特别是大楷草体字遒劲有力,令我即欣赏又佩服。当时,在我们年轻老师当中,像他这样爱好书法而卓有成就的青年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左:举重 右:标枪
每天放学之后,我喜欢在一楼和高班学生打乒乓球。王老师则喜欢在二楼卧室里,对着挂镜握哑铃,仰躺板凳举重。他不像举重运动员,拼命抓举,不断加码,大运动量。而是适度重量与适量次数,定量有恒。原来他是一位南中有名的标枪运动员,多次参赛获奖,他的举重,主要为了增强手臂力量以抛投标枪。
其时是秋冬,雨水少而晴天多,适合室外活动,每逢星期天,我们两个一早起来,手提换装纱龙,越过永盛大道,穿过唐人村沼泽地,爬上燕子湖大堤,来到湖水边,湖面上离岸不远处,两个球门似的小木框露出水面,相距约30米,我们做了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双双入水,两个木框之间来回自由泳。每次王老师不紧不慢,来回三趟,花力六成便上岸,而我则快速游动来回五,六趟,不累不上岸,换得衣裳,在露天炸葫芦小摊吃早餐,心满意足地返回学校,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是多么美好呀。
左:乒乓球 右:游泳
王老师在群英教书期间,仰光曾举行各华校田径运动会,他前去参加标枪抛投比赛,并夺得该项比赛亚军,我们班友周瑞业夺冠。
我们也有意提高英语水平,就近找到缅族英语补习老师,每周两晚,前去学习一个小时英语会话。
记得有一晚,我们去参加敬爱的南中初中部舍务总监杨一川老师婚礼,地点在市中心大金塔街华商商会三楼,杨老师工作积极负责,生活极端朴素,始终身着白衣短裤,不知道的人以为他是一名学生,心想此次我们将目睹穿西装的新郎哥了。不料,当我们从升降机出来,也许是去晚了一点,有几个贵宾在招待员们簇拥下,迎面走过来,连同我们顺水推舟,送进升降机内,我们两个均性格羞怯,不好意思说明实情,手上也没有什么礼物,回到楼下,灰溜溜地返回学校,失去唯一能见到杨老师穿西装的机会。
左:葫芦果 右:油炸葫芦条
王老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教了一学期后不告自别,到缅南丹老市教书去了,后来应聘到著名的仰光九文台华侨中学任教,可见他的文学水平,教学能力,与众不同,才华横溢,直至回国,始终没有见到他了。
1983年5月,我们举家由云南省南部迁居到云南省东北部陆良县华侨农场。厂领导把我们安排在厂部居住,工作安排在场部总校,厂部总校高初中部校长为王东白老师,我被分配担任高初中地理老师,我太太先被按排在小学部,后被调任初中数学老师。我和王东白老师整整分别二十年,在华侨农场重逢,彼此分外亲切,我们分手时是二十多岁青年,现在已是四十多岁中年了。王太太林天英老师是印尼归侨,他们育有一男一女,十五岁大的儿子王挺正读农场高中,十二岁大的女儿王晖正读初中,当时我的八岁大的儿子苏超群入读小学二年级,四岁大的儿子半年后入读幼稚园。
左:苏顺路师范毕业证书 右:黄月琴师范毕业证书
王校长一家人对我们家亲如手足,王校长一直关心我们到农场后的生活和工作,林老师一直关心我们的起居饮食,王挺哥哥很疼爱我的两个孩子,视为可爱的小弟弟,经常领他们在场部和各队玩。开学典礼上,王校长安排我代表四位新到中学任教的老师致辞。我给学生上地理课的时候,王校长特地带几位初中老师前来听课,观摩教学,得到听课老师们的好评。省教育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求中学教师学习有关教材,定期参加资格考试。王校长安排我们夫妇到县城参加考试,使我们顺利获得中学师范教师毕业证书。校方在学校旁分两小块地给我们家,我生平第一次握锄种地,因为没有经验,我选种易长的马铃薯,玉米和七叶瓜,有了一点收成,感到十分快乐。
苏超群苏超然厂部门前春节畄影(1985)
有一个星期日上午,我吃过早餐,去王校长家聊天,一进就见他埋头写毛笔字,不竟想起二十多年前,我们在仰光甘马育群英小学教书时,他练习写毛笔字的情景,我还记得他的毛笔字遒劲有力,十分羡慕。他正在为学生家长写对联,我俯首一看,惊讶不已,他的草书比二十年前老练得多,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已经达到书法家的水平,太漂亮了。
每年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厂部给每位老师分发二十个月饼,有甜味,也有咸味,我家四口人,四十个月饼,可以连续吃几个星期,厂部商店里,会出售几种不同味道的月饼,每个才二角钱。王校长招集老师们到学校过节,夜晚的天气开始转凉,我们必须穿上毛线厚衣,大家一边开口吃月饼,一边抬头赏明月,叙家事,谈国情,共度安乐人生。
岳飞手书诸葛亮《出师表》
记得有一次,我和王校长在他家聊天,话题转到名著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我忘了介绍诸葛亮给刘备的三国名人,王校长不加任何思索,马上告诉我是徐庶,可见他博览古书,文学底蕴深厚。
我在农厂教书两年后,广受学生们的喜爱,家长们的好评,厂部挑选各单位年度模范人物,总校中学教师当中,王校长推举我,最终我光荣地被选为模范教师,自己感到无上光荣。
1986年,王校长申请到省会昆朋工作,得到批准,离开农场,前往昆明工作,后来听说他升任昆明华侨补交付校长,成为名人,这不只是王校长的光荣,也是我们陆良华侨农场的光荣,同时也是我们缅甸华侨的光荣。
云南陆良华侨农场中学教师员工畄影(1986)
1987年3月,我们合家经祖国批准,离开农场,途经广州,到香港定居。先在筲箕湾山顶木屋区,购买小屋暂居两年,后经政府安排,迁至新界屯门兴田安置区居住。大约1994年,王东白校长的女儿王晖嫁到香港来,她先生也是从陆良华侨农场出来的缅甸华侨,碰巧的是,他们也住在新界屯门兴田安置区,彼此成为邻居。
1995年7月,经过7年安置区生活,政府分配公楼给我们,地点在屯门码头湖景邨湖碧楼,不过我们在公楼只住了几个月,即合家移民美国,只有我一个人,拿了绿卡后返回香港继续打工,独居公楼三年。
林天英王东白苏顺路香港畄影(1996)
1996年2月,王东白林天英夫妇首次来香港探望女儿,还好我回港打工,有机会第三次见到他,他们夫妇对香港的一切,高楼大厦,公交大巴地铁,繁华先进,颇感兴趣,他告诉我,在大巴上有乘客撞到他,司机停下车来,乘客口头道歉,司机问他要不要报警投诉,市民的素养,法律意识,令他感叹不已。
其时,我已在港九年,虽然香港话讲不好,但能够听明,我们在一起,我可当翻译,我在港的堂姪女苏惠玲,他先生叶孙国是缅甸九彬告人,与王老师是同乡,我领他们去拜访叶孙国的父母,彼此相见,喜出望外。香港南友正筹划组织南友会,约我们相见,我们见到了从缅甸来港探望双亲的南渡梁启源学长,六十年代梁的父母回国定居陆良华侨农场,和王校长他们是老相熟,来自各方的南友们餐馆集会,共商建会,别有情趣。
东方明珠香港繁华市中心
香港市中心 左:双层巴士 右:地下铁路
1998年,我正式赴美定居。听到王老师应聘几次赴缅,亲自参加华文教学,为华文在缅甸的推广,为中缅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现在夫妇俩大功告成,卸甲退休,在昆明安度晚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