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缅甸景颇族文化

编辑:缅甸小勐拉 文章类型:民俗 发布于2016-06-15 16:37:06 共5658人阅读
文章导读 基督教与缅甸景颇族文化

基督教与缅甸景颇族文化 

 

     缅甸的景颇族被称为克钦族,有60万人(1995年),主要分布在缅北的密支那、八莫、杰沙、兴威、腊戍、孟拱、果当、葡萄、户拱河谷、瓦扎等地,此外还分布在瑞丽江流域、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中缅边境地区、掸邦部分地区。缅甸的景颇族和中国境内的景颇族有历史渊源和相同的传统文化习俗,但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受周边民族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生活在不同的国度里近现代所经历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所以形成了景颇族文化的区域差异。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缅甸曾沦为英殖民地,缅甸景颇族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受基督教影响比较深。中国的景颇族也或多或少受过一点基督教的影响,但相比之下受汉文化的影响大一些。


   一、基督教在缅甸的传播和发展


    基督教从19世纪末开始在缅甸景颇族地区传播。1887年美国传教士李约纳(Lyon)来到八莫,并在八莫为景颇族开办学校,传播基督教和传授西方文化知识。1892年又一位美国传教士杰依斯(Geis)来到八莫,翌年到密支那地区开始传教并开办景颇族学校。1890年美国传教士欧·汉森(O.Hanson)夫妇来到了八莫,并开始着手景颇文的创制工作,并于1893年终于完成了景颇文字方案,1895年得以正式推广使用。景颇文的出现,为基督教在景颇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八莫、密支那等地的教会学校中普及和推广使用景颇文以后,教会有了很快的发展。传教士们利用推广文字为手段,翻译和编写了大量的景颇文《圣经》、《赞美诗》和宗教读物。通过教会学校传播基督教,吸引了不少人信教。在此基础上,传教士们在八莫设立了缅甸浸礼会总会,并先后建立了密支那、罗孔、孙不拉蚌、贵开、雷哲、孟巴坝等6个分会。


    从19世纪开始到现在,基督教在缅甸景颇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教会不断地壮大,教会学校也发展成为不同等级的学校,有初级、中级的教会学校和高等级的神学院。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对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鬼魂观念进行了批判和否定,于是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景颇族原始宗教逐渐衰落和解体,由外来宗教——基督教所取代,基督教今天已基本成为缅甸景颇族的全民宗教。


    二、基督教影响下的缅甸景颇族文化的特点


信仰基督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缅甸景颇族的生活方式,饮食方面养成了讲究卫生的习惯,不酗酒,注意饮食与健康相结合。居住方面,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到传统的干栏式茅草竹楼“长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小洋楼和木板房。教会除负责向教徒宣传教义和福音以外还承担着宣传本民族文化的义务,敦促教徒搞好生产和对子女的教育等等。教徒除了遵守教义作祷告和礼拜以外还要积极参加本民族的各种文化活动。各种教会以外还成立景颇族文化学会和“目瑙”筹委会,文化学会会员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文化学会负责组织本民族的各种文化活动,并不定期地举行研讨会,讨论有关景颇族文化发展方面的问题,而“目瑙”筹委会则专门负责筹备每年的“目瑙”节。有些基督教的节日,如“感恩节”是跟景颇族的传统节“新米节”合在一起过的。

    其实缅甸景颇族信仰的基督教是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基督教文化并没有成为缅甸景颇族文化的主流,加上基督教有不同的派别,缅甸景颇族信仰的基督教派主要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两大派别,两个教派各自有独立的教会和教堂,平时的教会活动也是相对独立的,这很不利于民族内部的团结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缅甸的景颇族还有很强的民族意识,特别是在目前的形势下还很需要强化民族意识和加强民族内部的团结。而民族意识中的整体主义是景颇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整体主义以群体主义为基础,整体主义是一个民族生存的重要保证。

    景颇族的“目瑙”节盛会最能体现景颇族的整体主义和群体主义意识,“目瑙”也是景颇族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因此,缅甸的景颇族和中国的景颇族一样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目瑙”节盛会。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