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元节,中元节的文化核心是孝不是鬼!!

编辑:儒学智慧学堂 文章类型:民俗 发布于2019-08-15 11:39:03 共3813人阅读
文章导读 今日中元节,中元节的文化核心是孝不是鬼!!

今天

月十五,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但是……

你知道中元节吗?

就是鬼出没的日子

啊哈~呵呵

元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在十四日晚上回家的路上,小伙伴们就能看到一派香火缭绕的景象了,满满的都是港台恐怖片的即视感啊!但是!心里打颤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七月十五的核心可不是“鬼”,而是个地地道道的“孝”日!

儒家的孝文化

 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啊!

起源篇

我们都是传说

道家经典——三官崇拜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是使之成为民俗节日。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即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七月十五,地官的生日,检验诸路鬼众的地府官自然成为人们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的固定节日。

佛家传说——目连救母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乃梵语音译,原义是解倒悬。传说佛的徒弟目连,苦於其母生前作恶,被罚下地狱深处,无由解脱,去问佛有什麽解救法门,佛告诉他,於僧徒解制日(在中国是七月十五)斋僧,可救鬼魂脱离地狱之苦。后来形成设斛食祭鬼的习俗。

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日趋明显,民间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融和在一起,形成了在民间成为最大的“鬼节”。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灵、设食祭鬼的活动。

而有些地方,在7月14日过,据说是因在宋朝末年,人们正准备过节的时候,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节日就这样提前了。

魏晋南北朝十分盛行

唐朝宫廷内仍盛行盂兰盆会《唐六典》规定中上署七月十五进盂兰盆。武则天倡导佛教。

明清盛行于南方

20世纪20-40年代此时,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更热闹。人们仍保留了祭祖先、荐时食的习俗。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曾为“抗战阵亡将士”普渡求福。

20世纪50-70年代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一度被取缔。

改革开放后传统节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地风俗

1、老北京;吃七色菜,还有吃七种食物之说,古人认为7是生命之数,人死了也以7为周期停灵送葬。做大型法会,抗战胜利后,北海公园天王殿每年中元节都举办大型公祭活动,以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2、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3、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又有放路灯的习俗。

4、河北:祭祀祖先,打扫墓地。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以蒸面羊赠送儿孙。

不管怎么说,中元节文化虽与祭祀相关,但是从中元节的传说中来看,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的重要意义还是在于孝,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和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的存在。所以,都已经处在新时代的小伙伴们,也应该跳脱鬼神的角度,敬孝先人,感恩父母,相亲相爱吧!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