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缅甸“米扑满”活动 让善的效应持续发酵!
一念善、一把米,缅甸“米扑满”,善的效应持续发酵!“慈善供餐不怕人吃垮”,扶“微”济世一念心,爱在不停循环中!
▲慈济缅甸“米扑满”活动 让善的效应持续发酵!
2008年的纳吉斯风灾侵袭南亚,尤其亚洲谷仓缅甸受灾最惨重,马来西亚志工踏上这块受伤的土地,展开赈灾工作。缅甸许多贫农因稻田被淹没,加上毕生积蓄付诸流水,又因原稻种已是借贷购买,已无能力再次购买稻种,眼看着生活就要陷入绝境。
马来西亚志工得知后,就在受灾地区发放台湾优良稻种,被当地人称为“福种”。其中一位贫农吴丁屯,受助后决心帮助其他人,因此发起“米扑满”运动,每天家中煮饭时,就抓起一把米存入另一个容器,这个容器里的米可以用来帮助其他需要的人。
除了对乡亲的爱,吴丁屯用他的诚心天天跟稻米说话,结果稻田不但没有病虫害,更是年年丰收,改善了经济状况,从过去破烂的房屋,到现在新建的砖瓦房。他持续日存一把米,2014年开始,另外又买了一块田,这块田的收成完全捐出行善,成为名副其实的“福田”。
2017年3月3日到5日,慈济缅甸志工回到台湾,分享当地的慈善足迹,特别是发放“福种”后,当地贫穷农村对于慈济竹筒岁月的精神相当感动,农民自发性以每家每餐少吃一把米,汇聚后帮助更多穷人。
“一把米也可以助人”在缅甸农村中津津乐道。有次慈济志工在仰光某个农村推广米扑满时,一位农民吴善丁先生,连续两天跟志工要了50个塑料桶,志工刚开始以为对方是要拿回去当容器使用。后来才知他拿回村庄里去推广善行,一天内就带动30多位贫农,至今已带动8个村庄的村民。每个月回收来的有5百多公斤的米,可以维持28户贫困人家所需。
慈济基金会表示,慈济志工在带动慈善的同时,除了启发善念,更让他们知道帮助别人有多种方法,鼓励受助者成为助人者,贫穷布施并不难。只要心中有爱,虽然在困难的环境,心中也能富有幸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