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人为何对中美看法两极?
来源:参考消息智库
巴基斯坦《每日时报》网站2023年12月30日发表题为《对美国及对中国的看法》的文章,作者是巴基斯坦前总统新闻秘书卡马尔·巴希尔。全文摘编如下:
在我担任总统新闻秘书期间,我在美国大使馆会见了该国新任命的主管公共事务的官员。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改善巴基斯坦人对美国的看法。
我强调,挑战不在于重温过去,而在于打造这样一种未来:与美国接触的影响能够直接反映在巴基斯坦老百姓的生活中,将他们对美国的看法从有污点的遗产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伙伴关系。
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因搁置、不信任和失望而受损。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是巴基斯坦的坚定朋友。中国一直不离不弃,并提供了援助。与美国不同,中国不干涉巴基斯坦内政或使用胁迫手段来实现自身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关键时刻,中国没有抛弃巴基斯坦,而“9·11”事件后,巴基斯坦不得不面临美国给出的两难选择:“与我们合作还是与我们对抗。”中国的做法培养了一种可靠性和信任感,两国在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长期的牢固联系。
与美国和西方的无形援助不同,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是显而易见且具有变革性的,给巴基斯坦的发展留下了明显的印记。中国的支持不仅仅是单纯的援助,在不附带条件的情况下,在各个领域带来了切实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没有寻求联盟承诺或将巴基斯坦拖入冲突的情况下,援助了巴基斯坦的国防工业。与美国或西方不同,它没有干涉巴基斯坦政治,对其内政和外事持不干涉态度。中国的投资在许多项目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从缓解电力短缺,通过公路和港口加强交通网络,到促进互联互通、能源替代、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是像在俾路支省建设太阳能系统这样的基层项目。这些倡议直接和积极地影响着巴基斯坦老百姓的生活,使他们对中国心生感激和尊重,培养了巴基斯坦人很看重的深厚情谊。
美国和西方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批评虽然毫无根据,但反映出它们的失望情绪。这些批评似乎建立在对地缘政治变化和中国增强存在感的担忧之上,凸显出中巴经济走廊对该地区的多维影响。
在中巴经济走廊的背景下,指责中国改变贸易路线或占据主导地位是毫无根据的,也缺乏可取之处。中国和巴基斯坦向包括中东和欧洲在内的各地区国家发出邀请,以平等伙伴身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包容性做法甚至延伸到印度和阿富汗,为它们提供了加入这一变革性项目的机会。这种外延驳斥了中国意图垄断或操纵贸易路线的说法。相反,“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统一的平台,在充分运转的情况下,它将全球社会连接起来,将距离最小化,刺激贸易和投资,降低运输成本,并确保基本商品的全年供应。这一倡议通过稳定价格和提高可及性,为所有参与国的进步和繁荣提供了平等的机会,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发展和繁荣的愿景。
巴基斯坦人对美国的看法受到了起伏不定的联盟关系、军事干预、有争议的无人机打击以及由自身利益驱使的有条件援助这些复杂历史的影响。这些经历引发了怀疑,破坏了信任和主权。相比之下,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共鸣源于以不干涉内政、尊重双边关系、无条件地给予坚定支持为特征的持久友谊。有形投资,尤其是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等变革性项目,显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了真正的善意。中国在巴基斯坦面临挑战期间没有其他目的的持续合作,巩固了人们对真正伙伴关系的看法,与美巴关系相关的利益和干预形成鲜明对比。
我对美国大使馆官员提出的如何改善巴基斯坦人对美国根深蒂固的负面看法这一问题,给出了直截了当的建议:效仿中国模式。反思一下为什么中国受到巴基斯坦人民的拥戴和珍视。
监制 | 张诚
审核 | 冯灵逸
编辑 | 杜直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