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神舟十八号成功发射,和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谈谈下一个“小目标”
来源:CCTV4
「人类在金字塔的顶端发现了两种动物
蜗牛和雄鹰」
如果提到航天员刘洋
你觉得她像蜗牛 还是像雄鹰
刘洋选的是蜗牛
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大多数人觉得
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肯定像雄鹰一样
勇敢坚毅、稳如泰山
但刘洋说自己爱哭
在太空飞船里就偷偷抹过眼泪
可是在人生的谷底时刻
她又无数次擦干眼泪
一次次地对着镜子喊加油
她说 自己是一只执着的蜗牛
坚持不懈地向上爬
10年两次“飞天”
对太空着迷的刘洋
已经定下下一个“小目标”
她一定要“再回去”
已经定下“小目标”
2022年12月,刘洋结束了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从太空回到地球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刘洋一闭上眼,就会感觉自己像小蚂蚁,挂在万丈深渊中间。
宇宙浩瀚,地球渺如尘埃,人类更是微不足道。对航天员而言,时刻都面对心理冲击。“太空出差”183天,交流沟通、彼此鼓励成为他们的日常。
在模拟失重的水槽训练时,刘洋的任务完成得都比较顺利,然而到了太空,第一次在轨训练完,她严重受挫。“只是简单地拿工具的动作,就已经耗费了我全部体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稳定下来,更别说要出去干那么多活了。”
面对压力,刘洋曾在舱内多次偷偷抹过眼泪。“主要是害怕。不是害怕出舱时间特别长,也不是害怕出舱特别累,就是害怕在我倾尽全力之后,仍然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那段时间,她多次“天地通话”向地面的战友求助。“我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出舱任务。”
“他们给我讲了很多,比如,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就一个字,慢,不要心急,不要想着一下子控制到位。要稳,越稳越好。聂海胜师兄告诉我,可以在不穿舱外压力服的情况下,去锻炼手腕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还有师兄说,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把脚稍微固定,会帮助发力。”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帮助刘洋在第一次出舱活动中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回到地球后的这一年多,刘洋迅速投入到了推动空间站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当中。同时,她也渴望着下一次“飞天”。
“从空间站返回时,我就在心里面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不久的将来,我还要再回去。一个特别好的消息是,2030年,中国人的脚步将登上月球。不仅仅是我,这是所有航天员的‘小目标’。”
从地球到月球,38万公里,旅途注定充满风险和挑战。“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将来我们在月球工作和生活,如果穿着厚重的登月服摔倒了,没有外界的帮助,怎么站起来接着完成任务,这些都是挑战。”
34岁第一次“飞天”,44岁再次登上太空。等到下一个“小目标”时,刘洋就要过五字头了。“年龄也是挑战,但第一批57、58岁的航天员仍然保持着非常好的状态,他们是我的榜样。”
前辈们的经历告诉刘洋,年龄对于航天员来说只是一个数字,关键的是,要怎样保持现有的状态,“通过日常的锻炼保持状态,要持之以恒。”
“我是一只坚持不懈的蜗牛”
从2012年6月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到2022年6月第二次“飞天”,十年间刘洋还完成了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攻读,也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刘洋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任务离开北京航天城时,两个孩子在大队门口紧紧地抱着妈妈,难分难舍。那一幕定格在刘洋的脑海中,每次想到,都会触动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以前有人问我女性要如何兼顾事业、学业、家庭,我都是很自信地说,就是一个专注。等我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发现这是一个伪命题。如果单靠女性自己,一肩挑事业、一肩挑家庭,我想我一定不是那个女强人,我没办法很好地平衡。”
刘洋觉得,平衡事业与家庭的问题不应该只问女性。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有风雨,只不过是家人建了一座房子遮风又挡雨。“所谓的平衡,是整个家庭与你一起平衡,爱人、父母、亲人,他们呵护了你的翅膀,一个翅膀是事业,一个翅膀是家庭,两者平衡才能飞得更稳、更远。”
这十年刘洋还有一个变化,发生在心理上。她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心理状态。
“我很爱哭,有时候也会害怕、会想退缩。在当时,我是非常不接受自己有这种情绪的。我觉得我是一名航天员,应该是没有波澜、稳如泰山的。”通过学习心理学,刘洋坦然接纳了一些情绪,也更了解自己,当恐惧来临的时候,“我会害怕,但没有关系,因为我依然在前行。”
“我的人生中有很多谷底时刻,我是一只坚持不懈向上爬行的蜗牛。”
回想刚刚从飞行员成为航天员的那段时光,刘洋感慨万千。
“当时我经常上体训课上到一半,就只能在旁边看着其他人训练,因为我的心率已经达到了最高值,以至于在训练了半年、一年之后,教员表扬我,说我的进步最大。他说,你知道吗,别人是从平地上往上走,你是从吐鲁番盆地往喜马拉雅攀登。所以我一定是那只蜗牛,在无数次擦干眼泪之后,又一次一次地对着镜子喊加油。”
来源:CCTV4《鲁健访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