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取代中国”
来源:环球网
香港《南华早报》8月12日文章,原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谈中国在科技驱动世界中的未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在最新采访中谈到在科技主导的未来,中国经济可能是什么样子、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影响等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 资料图(视觉中国)
问:您提到在美中竞争的背景下,世界“部分脱钩”和分裂。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未来?如果由于全球供应链的变化,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世界工厂”,它将扮演什么角色?
答: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取代中国,我们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可以说中国不再是“世界工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原因是中国自身的增长和发展,还由于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经济体的增长——我们将看到许多类别的制造能力更加分散。但这种情况可能不会以极端的形式出现,因为那样代价太高了,每个人早上醒来都会说:“这真的太荒谬了。我们做不到。”
问:中国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您如何评价迄今为止的经济转型?下半年将面临哪些挑战?
答:中国存在总需求问题。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几乎截然相反。在发达国家,大部分情况下是供给跟不上需求。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除房地产行业的失衡等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的储蓄者和消费者就会放心消费。在中国,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家庭净资产的数量很大。因此,这对恢复总需求非常重要。这是通过财富/消费渠道实现的。
我的估计是,中国还需要两三年才能恢复到更好的平衡状态,并以其全部潜力增长,可能在5%到6%左右。
之后会发生什么?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中国经济的积极因素,比如创新能力,以及贸易关系——如果贸易关系没有恶化严重的话——将推动更高增长的恢复。
问:过去一年左右,西方对中国所谓“产能过剩”表示了越来越多的担忧。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现在,中国在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方面显然处于领先地位。预计这些产品的出口或对外投资会激增,这是中国可能走的另一个渠道,因为世界应该解决气候可持续性问题。
这将极大地推进议程,但这些能源转型关键要素的出口却受到西方国家的阻挠。对此,拿“国家安全”当理由很难说通。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个错误。
如果我在这个位置上,我会看看是否能引入一些外国直接投资,带来技术,同时也让中国人从投资中获益,就像上世纪80年代日本和德国建造大量汽车工厂的模式。
中国人在知道如何制造方面获得了竞争优势。但他们被西方一些国家阻止了,部分原因是错误的,部分原因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和就业。但从可持续发展议程而言,这样做的代价高昂。
问:最近,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进口关税。您认为欧盟是否已准备好应对与中国贸易紧张的负面影响?作为传统贸易伙伴,中欧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欧洲人很矛盾。他们担心国内产业。与中国和美国相比,他们在某些技术和未来产业方面有些落后,尤其是数字产业。
他们有老旧的产业,如果因为贸易而被毁,将面临政治问题。至于数字领域,由于信息的流动,情况更加复杂,涉及网络安全和其他方面的问题。欧洲人和美国人会谨慎行事,决定采取一些限制。
从欧洲的角度来看,一部分与美国一样,另一部分则更加矛盾。因为中国作为贸易伙伴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德国而言,他们将采取更加细致和平衡的做法。由于俄乌冲突、能源危机以及仓促且成本昂贵的多元化模式的影响,欧洲经济增长面临更多阻力。(作者KandyWong,乔恒译)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编辑:徐思琦
校对:秦璐敏
审核:冬瓜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