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缅甸:“臭”的变迁

编辑:胞波网 文章类型:缅甸旅游 发布于2015-07-14 12:50:11 共1474人阅读
文章导读 另眼看缅甸:“臭”的变迁

 

另眼看缅甸:“臭”的变迁

胞波网

    汉人俗话说,摆衣(掸族人)爱酸,缅人好臭,是说掸人喜欢吃酸饮食(酸苷、柠檬那种酸),缅人爱吃鱼虾酱此类臭得发香的饮食(与汉人的臭豆腐地位等同)。但这些都是“进口”的事,以下胞波季想要说的是“出口”的事,就是关于缅甸人“漂亮房子”的故事。

    缅甸人如果问你要不要去“因达”(缅语为“漂亮的房子”之意),若是你没那意思就不必去,因为这个“漂亮房子”专指厕所。在糟蹋了这么美丽的词汇之后,缅甸人又开始锁定了另一个不错的词汇“旦馨龛”(意为“干净的房间”),其实就是“卫生间”,和各种厕所没什么两样。世界公认,语言是最大的骗子,缅语也不例外。下面讲的就是厕所的故事厕所的事。

    一天,奶奶给孙子们讲故事:“话说二十年前的一个晚上,可能是老猪(那时还没成为“猪八戒”)来了,曼德勒一片飞沙走石,风雨交加......我们家后面的一棵大酸角树呜啊呜啊的响。你爸爸,我儿子,那时还小,去上茅厕,茅厕里面黑漆嘛洞的,你爸爸站在门口,要进去又不想进去,正犹豫着呢,房子背后的大酸角树轰的一声正好压到我们家拿可怜的茅厕,茅厕都被压扁幸好你爸爸没进去要不然......要不然......

    孙子好像明白了,到了外婆家,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外婆家人......猪八戒路过曼德勒,大风那个吹啊吹啊......我爸爸打开卫生间正在思考要不要坐到马桶上,突然大树倒!把马桶压扁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成了胞波季家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事实上,奶奶和孙子讲的是两回事,只是这个“解手”的东西穿越了20年。唉,这20年变化还真大呀,即便是在“慢得不得了”的曼德勒,也发生着大的变化。

    胞波季五六十年来在缅甸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厕所,缅甸茅厕文化的演变也代表了缅甸的变化:

    便桶

    便桶这东西是现在的年轻一代无法想象的。至上世纪80年代,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处理粪便方式,就是用一个大大的桶,放在厕所下面。当时每天专门来处理便桶的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格拉印度人)。当时在学校,对印度格拉人经常称呼气泵格拉(缅语,意为“弄便桶印度人”印度格拉朋友也不生气,依然咧嘴笑着回敬一句胞波季德佑季(缅语,即是华人之意)当时小朋友互相嬉闹,谁也不会生气(要是在今天,早就发生民族纠纷)

    小时候最伤脑筋的,就是这处理便桶的印度人过来的时候。有些家,为印度人一个专用通道,印度人一般在深更半夜来,全家人也就不知道了!但是记得舅父家,可能是因为没有这样的专门通道,一定要在白天进家里来取便桶。不知何原因,这印度人偏喜欢在下午过来有时候舅父家正吃晚饭,恰好碰上印度人过来的时间,于是全家的晚餐就成了“便饭”了,这时舅父生气,印度人也生气——我容易嘛,你

    更逗人的,这些印度人,挂在单车上的便桶,与送牛奶的印度人的大桶一模一样!在大路上,印度人骑单车路过,让你根本无法分辨,桶中之物是牛奶还是粪便?如若好奇,靠近便知但大家见印度人连同他们的单车和大桶,都得远远

    可惜呀,这一情景现在还有点怀旧了,要能留下张照片该多好啊!

    露天茅坑

    露天茅坑指的是“就地解决,这是农村最普遍最原始的缅语称之为钻草丛”。这是一种成本几乎为零的如厕方式,至于卫生与否,那就见仁见智

    最糟糕,农村人哪有什么卫生纸,草纸也没有,缅人上厕所不用纸,而用篱笆、竹片、棍子!卫生否?没试过。

    这个,也应该早已消失了吧

    粪坑

    粪坑,缅甸曾经流行,农村地区仍然还在采用这样的漂亮房子”粪坑十分方便:就地深深挖坑,用一竹圈嵌入,将旁边泥土稍加固定,坑上罩上茅厕;等坑满了,在旁边再挖一坑,原来的坑填上土,将茅厕移至新坑上,大功告成。

    当然如果人口不多,这样的粪坑,仍然十分理想因为可以用很久很久。但是人口较多的地方,也还真不容易。胞波季1984年曼德勒大火成为难民到了和尚庙中,当时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一个粪坑,大概一个月都无法维持得另辟新坑了。而且最糟糕的,当粪坑快满时,上厕所必须换上专门的衣服”,因为那气味太重,久久不散

    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已经十分少见了。

    冲水厕所

    用冲水厕所引入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现代化时代了。是目前缅甸最广而用之的模式。

    只要有水,这种模式也是十分理想的。因为成本也不是很高,并且封闭的粪池,可大可小,根据自己住家环境条件,以及愿意投资,可以任意选择。目前缅甸大城市、乡村、寺庙几乎都已采用这样的模式。政府也在尽力鼓励建造这类冲水厕所,因为经济、卫生。加上一句:缅甸真不缺水。

    马桶

    这是最理想、最卫生、最先进的模式。

    记得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假若中国人民都能用上马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理想小康社会。

缅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马桶使用率扶摇直上。之前,马桶一直被视为奢侈之物,或被视为时髦品”,能用的家庭仍然不能算多数。时至今日,用马桶已不是寺庙稀罕的事了

    马桶不仅先进、卫生,同时,对年长者的健康,也是一大福音。蹲式如厕对于膝盖老化的年长者十分不利,马桶解决了这一难题。

    以前,有中风病人的家庭,由于没有马桶,十分不方便。必须单另将一凳子中间开洞,让病人使用,十分麻烦。如今有条件在房间内,设洗手间以及马桶,对久病者老人家们的护理,更加方便。

    总之,马桶目前是人类社会当中,最先进的产物之一。而缅甸也已经比较普及,值得幸庆。

    在笔者一生中,就亲身体验了缅甸的露天、便桶、粪坑、冲水、马桶等不同模式的厕所文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大声问一句:谁说缅甸不变化?就是“臭”变化,也蛮大的。

注:为免引起不适,阅读时请专心,不要用餐!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