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打鬼子 曾远征缅甸
一线打鬼子 曾远征缅甸
来源:闽南日报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笔者前往芗城区浦南镇后林村,看望抗战老兵、96岁的吕合。
吕老精神矍铄,身体健朗,就是耳朵重了些。“身体好,就是冷时怕冷,热时怕热。热的时候就呆在家里不出门,吹吹风扇。”吕老说,家附近有菜园子,他平时种种菜。两年前,他还能担粪挑水去浇灌。
民国27年(1938年),吕合19岁,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从此走上抗战之路,后来还随军远征缅甸。抗战结束后,他回到浦南老家,积极参加农村生产,做了很多事情。
入伍参加抗战
入伍不久,吕合便参加抗战打鬼子。从福建龙岩出发,经江西、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昆明等地,并远征缅甸,时间长达11年之久。他所属参战部队是云南战区76师226团第3营9连,师长姓王,团长姓谷。因时间长,他已经记不清名字。
吕合回忆,抗战期间,他主要参加了4次战斗,分别在广东韶关、广西平阳县、湖北宜昌、云南与缅甸交界处的平甲山。这些战斗具体发生在哪一年,吕大爷已记不清。不过,根据地点脉络,他能清楚地回忆起在每个地方发生的事情。韶关一战后,部队回湖南,再辗转到广西柳州,由当地老百姓带路前往平阳县。不料中途遭敌人埋伏,撤退到另一座山,连部三个排因武器落后,进攻失败。部队行进中的一个夜晚,日本的三挺机关枪满山扫射。“连队里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人就继续寻找队伍。”吕合说,如果没有及时疏散躲避,那次他可能就牺牲了。
吕合第三次参战是在湖北宜昌。40天左右,部队打了好几场战斗,伤亡严重。在宜昌一长江出口处,他的头部和手受伤,后又替补上战场,遭炮弹轰炸,趴在地上时伤到头部。醒来后,全身都是血,衣服都变红了,他拄着一根“拐杖”,慢慢走,口渴了也不敢喝水,直奔营部。
在云南与缅甸交界的平甲山一战,敌守我攻,是场攻坚战。虽兵力相当,但双方伤亡惨重。吕合记得,连长是湖南人,功夫非常好,一下子打倒几个敌人,但不料遭远处敌人枪击受伤,跟在身后的吕合将其护送到医院。
回到团部后,吕合当过警卫员,后又接到命令随谷姓团长进缅甸。
随团远征缅甸
1941年12月23日,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形成中英军事同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
吕合所在的团也在远征军之列。据吕合介绍,团内组建了侦察队,他是其中的通讯员。部队在云南龙陵县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出发前往缅甸,走的都是陆路,没有经过湖,也不用涉江,一天就到了。在缅甸,部队一边训练,一边维持交通治安。
1945年,吕合所在团正在缅甸,日本投降了。后来,他们接到命令将团部调回湖北武汉。谷姓团长认为,有打内战的可能,自己人打自己人没有意思,便离开了部队,吕合也回到了家乡。
退伍返乡劳动
1949年,吕合离开部队,回到老家浦南。吕合大爷说,刚回来那会儿,村里的水果非常多,有几万亩。当时他是水果出售小组的组长,整个社里的橘子销售都是他在负责,包括搭棚、包装等,他也积极参加。除此之外,他还担任出纳兼社委,当过生产队队长、保管员等,身兼数职。
1950年,吕合在生产队当保管员。有一次,收成时节正值雨季,不能晒稻谷。生产队的所有稻谷都收藏在仓库里,散发出热气。当时他想,队里的人口都要吃饭,不能让这些稻谷就这样发霉掉。于是,他用铲子将稻谷迁移堆放,每天搬来搬去,工作量大。直到天放晴,再统一拿出来晒。“咱是凭良心,既然是一名保管员,责任就是自己的。群众要吃粮食,不能让它坏掉。”他说,保管员的职责不要求他做到这种程度,但他要求自己做好。
如今,晚年的吕合每天出去散散步,活动筋骨,三餐粗茶淡饭,子孙很孝顺,生活很知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